第五章 态度决定高度

我开了一家公司,专门安排我的演讲活动。我将公司取名为“态度决定高度”,因为如果不是有正面的态度,我不可能超越自己的肢体障碍,也不可能接触到那么多人。

或许你觉得“调整态度”的概念很好笑,因为在许多励志广告或教练技能教材里,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然而,控制并调整态度的确具有力量,可以让人转换情绪,并停止画地为牢的行为。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说过,改变态度就能改变人生,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不论是否能够意识到,你总是会通过自己独特的观点或态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你的决定与行动奠基于这些态度,因此当事情行不通时,你有能力借此来调整态度,改变自己的人生。

请把“态度”想象成电视机的遥控器。假如现在正在看的节目对你没有任何帮助,你就拿起遥控器转台;而无论碰到什么挑战,当你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时,你可以调整态度,就像用遥控器转台一样。

琳达是个音乐老师,她写信告诉我,她如何以惊人的态度帮助自己克服儿时车祸带来的影响。若非如此,那场车祸很可能毁了她的一生。小学三年级时,琳达在一场车祸中伤得很严重,昏迷了两天半,醒来后不能走路,不能说话,也无法吃东西。

医生曾担心琳达的脑部会受损,永远无法正常说话或走路,但幸好她的心智、语言能力和身体都逐渐复原。事实上,目前琳达的确因为车祸留下了后遗症,车祸造成她的右眼视力不足。

这位女性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经历许多次手术,依然留下视力受损这个问题。如果琳达觉得生命对她真不公平,似乎也不能怪她,毕竟有这样的遭遇,本来就很容易让人觉得受害、痛苦。不过,她选择了这样的态度:

“我的两眼视力不平衡,有时会让我感到挫折,但这时我想起自己从何而来、要去向何方,并了解到上帝拯救我是有理由的:要见证他在我生命中施行的作为。我的眼睛是上帝给我的提醒,让我知道自己并不完美,但不完美没有关系。另外,我必须全然仰望上帝给我力量。上帝选择通过我眼睛的缺陷,显明它的能力——我虽软弱,但必刚强。”她如此写道。

琳达选择把她不完美的视力当作上帝“对她人生的完美计划”的一部分。她写道:“他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我知道自己的生命随时可能结束,所以我时时刻刻都努力为上帝而活。另外,我也试着用正面观点看待每一件事,努力将自己的全部献给上帝与众人,真心关怀周遭的人。”

琳达选择去感谢她可以思考、说话和走路,而且在许多方面都能正常生活,而不是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视力不足这件事情上。你我也可以选择像她一样的态度。

你不必是个圣人就能做到这点。当你遇上悲剧或个人危机时,会经历恐惧、生气和悲伤等阶段,这很正常,也很健康。但是到了某一个时间点,你得告诉自己:“我还在这里,我是要把余生都用来沉浸在悲情之中,还是要超越现况、追求梦想?”

这么做很容易吗?不,一点也不。你必须有极大的决心,还要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要抱持盼望与信心,并相信自己真的拥有可以与人分享的才能和技艺。有许多人已经证明了正面态度的确可以让人克服难关,琳达只是其中一个例子。你我真的无法掌控所发生的事,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回应。如果选择正确的态度,就能超越挑战——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经过时间考验、无可否认的真理。

你或许无法掌控下一件倒霉事:龙卷风袭击你的房子;醉汉撞到你的车;老板炒你鱿鱼;另一半跟你说“我需要自由的空间”。我们经常被生命偷袭,你可以悲伤、难过,但之后要把自己拉起来,问:“好,接下来是什么?”哭够了,发泄完了,就振作起来,调整你的态度。

改变态度就能改变人生

你不必吃药、看精神科医生、上山求道于大师,也可以改变态度、改变人生。这本书一再鼓励你要找到人生目标,对未来抱持希望,对生命的种种可能性有信心,而且要爱自己本来的样子。这些特质让你有理由乐观,而乐观正是调整态度的力量来源,就像遥控器的电池。

你见过有人可以成功、满足且快乐,同时又抱持悲观思想吗?我是没有了,那是因为乐观让人充满力量,给人控制情绪的能力,而悲观则会削弱意志,因而让心情控制行动。拥有乐观的看法,你就可以调整态度,充分利用不好的情况。有时人们会把这个叫作“换框法”(reframing),意思是当你无法改变环境时,可以改变看待环境的方式。

一开始,你可能必须有意识地这么做,但只要练习一阵子,就会变成自发行为。刚展开演讲生涯时,如果碰到班机取消或转乘其他交通工具不顺利,我常常会发脾气,觉得很受挫折。但最后我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像我这种频繁旅行的人,难免会碰到一些状况。另外,我年纪也大了,不适合老是发飙,而且生气时没有脚可以跺两下,实在不带劲。

我必须训练自己拥有在旅程不顺时调整态度的能力。现在,当我们被迫在候机室等上几小时,或者必须突然改变行程时,我会从正面的角度诠释那些负面事件,以避免压力、挫折或愤怒上身。我会激发一些乐观的想法,例如:“我们的班机是因为天气不好才会延误,这样很好啊,等暴风雨过了再登机不是比较安全吗?”或者“班机取消是因为机械故障,我宁愿在地上等待一架没有问题的飞机,也不愿意搭上有状况的飞机”。

当然,我还是希望旅途顺利,不想有那么多波折,但如果不调整态度,我就会老是想着负面的事,那样实在很不健康。当你允许环境脱离你的控制,去决定你的态度和行动时,就可能会掉入一个不断向下的旋涡里:草率决定、误判形势、反应过度、太早放弃、错失机会——错失那些总是在你认为人生不可能变好的情况下出现的机会。

悲观主义和负面性会让你无法超越现况,永无翻身之日。因此,当你觉得负面思维让你血液沸腾时,要把它们赶出去,然后用比较正面和激励的内在对话来取代。这里有个负面思想与正面思想的对照表,可以帮助你监督自己内在的声音。

抱持正面态度,连癌症都能击退

我有个朋友叫乔克,40岁,去年发现他二十多岁时击退过两次的癌症又复发了。而这次因为肿瘤深入重要器官,医生没办法替他作放射线治疗,治疗后情况不好——事实上,他的状况很糟。身为丈夫、父亲,有一大堆家人和朋友,乔克有人生目标,也怀抱着希望、信心和对自己的爱,因此他采取这样的态度:他还不打算死。事实上,虽然身体有病,但乔克不认为自己是个病人。他决定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专注地在人生中继续走下去。

在这个节骨眼儿,没有人会认为乔克运气好,对吧?然而,他无法进行放疗这件事却成了好运,因为乔克的医生参与了一项癌症用药的实验,这个疗法不使用放射线,而是以药物针对个别肿瘤细胞攻击,然后杀死它们。既然传统的治疗方式不适合乔克的肿瘤,他有资格接受这个实验性疗法,但真正说服医生让乔克加入的是他的正面态度。他们知道乔克一定会善加利用这样的机会,而他也确实如此。

当这个癌症实验用药通过静脉注射导管注入体内时,乔克并不是平躺着接受治疗,而是一边在跑步机上跑步,一边接受注射,甚至还举重。就因为他的态度如此正面,精力如此旺盛,有些医护人员实在无法相信乔克是癌症病人。“你真的太不像‘正常’病人了。”

接受这个实验性疗法的几个星期后,医生告诉乔克发生了奇妙的事。“我找不到任何肿瘤的迹象。”医生说,“全都不见了。”

医生无法确定击溃肿瘤的,是这个实验性药物、乔克的态度,还是奇迹,或者是以上三者的组合。我只能告诉你,乔克离开医院时是没有癌症的,而且壮得像头牛。尽管一切迹象都显示他面临死亡,但乔克选择了正面态度,他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生病这件事,而是放在他生命的目的上,并且抱持希望和信心,相信自己可以造福他人。

选择A级态度

请注意,琳达和乔克所选择的态度都让他们得以超越困境,不过他们选择的类型有些许不同。琳达选择充满感恩,而不是心怀苦涩;乔克选择采取行动,而非放弃。可以选择的态度很多,但我认为最有力的是:

1.感恩的态度;

2.行动的态度;

3.同理的态度;

4.宽恕的态度。

1.感恩的态度

这是琳达在车祸受伤后所采取的态度。她没有哀悼自己所失去的,而是对她重新找到的事物与建立起来的生活表达感激。我非常相信感恩的力量。演讲时,我常常提到我的小左脚,虽然我总是拿它开点儿玩笑,但我其实对这只小左脚满怀感激。我用它来控制轮椅的操纵杆,打电脑两分钟可以打四十几个字,在键盘乐器和电子鼓上玩音乐,还可以操作手机里所有的应用程式。

感恩的态度也会吸引那些感受到你的热情、支持你的梦想的人。有时候,这些人能以让人惊讶的方式鼓舞你,改变你的生命。小时候,妈妈经常念书给我听,《我爱的上帝》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妈妈第一次读这个故事给我听,是在我6岁时。在那之前,我不认识其他没手没脚的人,所以没有可以学习的典范。而这本由琼妮·艾瑞克森·塔达(Joni Eareckson Tada)所写的书鼓励了我,也帮助我建立了感恩态度的基础。

琼妮是个游泳和马术选手,17岁时,就在她大学第一学期开始的几个星期前,她在跳水进入湖中时折断了脖子。那次意外发生在1967年,她的脖子以下全部瘫痪。琼妮在书中提到,她曾经因为瘫痪而绝望到想自杀,但最后她想通了:“这不是宇宙丢掷的铜板,也不是命运的轮盘,而是上帝对我人生计划的一部分。”

我很爱这本书,后来妈妈又买了琼妮的歌唱CD给我,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我们都有车”这样的歌词。琼妮的歌里提到在轮椅上有多好玩,还告诉大家“没有人是完美的”。小时候,我会一次又一次地播放这些歌曲,到今天没事时还会哼上两句,因此你可以想象,当我第一次受邀去拜访琼妮时,会有多惊讶了。

2003年,我应邀到美国加州一所教会演讲,结束之后,一位替琼妮工作的年轻女性过来自我介绍,并邀请我去琼妮的慈善基金会——“琼妮与朋友们”。

拜访时,看到琼妮进到房间来,我都快晕了。她倾身给我一个拥抱,这真是伟大的时刻。而因为四肢麻痹,琼妮的身体没什么力气,所以向我靠过来之后,她就没办法把身体拉回轮椅里。于是,我自觉地用自己的身体轻轻把琼妮推回去。

“你很强壮。”她说道。

当然,这话让我很激动。这位女士在我小时候给了我力量、希望与信心,而她现在说我很强壮!琼妮提到,一开始她也跟我一样,为身体上的缺陷所苦。她曾经考虑要驾着轮椅从一座很高的桥上摔下去,就此结束生命,但又担心这样只会伤了脑子,然后让人生变得更悲惨。最后,她选择祷告:“上帝啊,如果我死不了,请让我知道如何活下去。”

意外发生后不久,朋友给了琼妮某节《圣经》经文的影本,上面写着:“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16]琼妮那时还没有很深的信仰,对瘫痪一事仍怀着愤怒与挫折感,因此对这节经文很不以为然。

“你应该是在开玩笑吧?”琼妮说道,“我怎么可能对此心存感激?不可能。”

她的朋友告诉她不必对瘫痪感恩,她只要来个180度的转弯,对即将到来的祝福心怀感激就可以了。

那个时候,要琼妮认同这一点实在很难。她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说自己是“一场可怕跳水意外的受害人”。一开始,琼妮因为自己四肢麻痹而责怪每一个人,除了她自己。她要大家付出代价,她控告、苛求,甚至责怪父母把她生到这个世界来让她瘫痪。

琼妮觉得全世界都欠她,因为她无法再使用手和脚。最后她了解到,受害者情结是个很好的逃避之处,每个人都可以声称自己是这个或那个不幸的受害者——有些人因为出身贫寒,有些则是因为父母离婚,或是身体不好、工作不顺、不够瘦、不够高、不够美丽,而觉得自己是受害者。

当我们觉得有权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一旦发生了让人觉得不舒服的事,我们会有被剥夺、被伤害的感受,接着就会责怪他人,无论如何就是要他们为我们的困苦负责。在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下,我们成了“职业受害人”。然而,“怜悯大会”是最冗长烦人、没有生产力又没有营养的活动,你只能不断听到“可怜、可怜、我好可怜”,这会让你焦躁不已,只想跑去躲起来。

你应该像琼妮一样,放下受害者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没有未来。琼妮认为,受苦将人带到交叉路口,我们可以选择向下走到绝望之处,或者采取感恩的态度,往上走向希望。一开始,你或许觉得心存感激很困难,但只要下定决心不再当受害者,并且一天一天执行,力量终究会来到。如果你就是没办法找到任何值得感谢的事,那就把焦点放在前方的好日子,提前感恩。这样做可以帮助你建立乐观的感受,让你的心思摆脱过去,展望未来。

琼妮发现,扮演受害者只会把她往下拖,而且比瘫痪拖得更深。但是,感激已经领受和即将领受的祝福,则会鼓舞你。这样的态度可以改变你的生命,就像它曾经改变琼妮和我一样。我们不再因身体缺陷而愤怒、怨恨,而是建立起喜乐、满足的人生。

感恩的态度确实改变了琼妮的生命,然后她回过头来帮助我和许多看过她激励人心的畅销书和DVD的人,让我们的生命也改变了。她的基金会推动了一项计划,在全球102个国家免费分送了六万多把轮椅以及数千根拐杖和助步器给身障者。

琼妮四肢麻痹,我则是没手没脚,然而,我们都找到了人生的目的,并且追求它。我们拥抱希望而不是绝望,相信上帝与未来;我们接受自己并不完美,但拥有很棒的祝福;我们选择以感恩启动正面态度,并将正面态度化为行动,改变自己和别人的生命。

这不是励志海报,而是事实。借由选择感恩的态度,而不是受害者情结、苦涩或绝望的态度,你也可以克服任何挑战。但如果你觉得感恩很难,那还有其他对你或许有效的方法。

2.行动的态度

泰比莎的身障状况跟我很类似,然而她说:“我一直觉得自己得到很多祝福,因此必须偿还宇宙一些。”她的行动派态度让她和家人开始制作“礼物包”,分送给重症和肢障儿童,以及收容所里的孩子。

有时你会发现,让自己摆脱陈规旧习或困境最好的办法,就是为自己或他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苏格拉底说:“让世界动起来之前,先让自己动起来。”如果你抓不到好运气,就自己创造一个。当你被巨大的损失或悲剧击倒时,给自己一段悲伤的时间,然后采取行动,从坏事中创造出好事来。

行动的态度会创造正面动能,第一步无疑最难。站起来离开舒适区,一开始似乎不太可能,然而一旦起身,就能前进,而只要前进,你就走上了脱离过去的路,迈向未来。就这样一步一步往前吧。如果你失去了某人或某物,就去帮助另一个人或做另一件事,当作纪念和致敬之意。

最具毁灭性的经历之一是失去所爱。失去家人、挚友所引发的悲恸,会让我们陷入瘫痪。除了可能因为爱过他们、认识他们、与他们相处过而感到欣慰之外,这样的状况没有可以感谢的地方。失去挚爱的痛让人无法忍受,甚至陷入瘫痪。这种痛不可能事先打预防针,然而也有人将哀痛化为行动,让失去变成善的力量。

凯蒂·莱纳(Candy Lightner)是个知名的例子。在13岁的女儿死于一场酒驾车祸之后,凯蒂将自己的愤怒和痛苦转为行动,成立了“反酒后驾车妈妈”组织,这个组织通过积极行动与教育计划,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当悲剧袭来,我们会想要逃到某个地方大哭,希望心碎的感觉终有一天会减轻。然而有许多像泰比莎、琼妮和凯蒂这样的人,她们采取的是行动的态度,相信即使人生最惨烈的悲剧也能提供做好事的机会。卡尔森·莱斯利(Carson Leslie)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人。我遇见他时,他16岁,但已经和癌症搏斗了两年。这位年轻的运动新秀拥有明亮的笑容,他的梦想是担任纽约洋基队的游击手。14岁时,他被诊断得了脑瘤,并且已经扩散到脊椎,所以接受了手术、放疗和化疗。治疗过后,他的癌症进入缓解期,然后又复发了。

尽管经历了这一切,卡尔森还是尽力做个正常的孩子,过正常的生活。他经常提到他最爱的一节《圣经》经文,那是《约书亚记》第2章第9节:“我岂没有吩咐你吗?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上帝必与你同在。”

卡尔森说这不是他的“癌症经文”,而是他的“生命经文”。

“无论我能活多久,我都希望这节经文出现在我的墓碑上。当人们经过我的坟墓时,我要他们读到这节经文,想想它如何帮助我度过生命中的种种挣扎,也希望大家知道这节经文可以给他们安慰,就像我所得到的一样。”卡尔森在他的书《扶持我》里面这样写道。

这位不可思议的勇敢少年和他的英文老师一起完成这本书,为的是“替那些罹患癌症,却无法表达这样的疾病如何影响他们的青少年与儿童发声”。书刚出版,卡尔森就过世了,书的版税被用来成立卡尔森·莱斯利基金会,支持儿童癌症的研究。

这个年轻人多么无私啊。纵使病重又疲倦,他还是把人生最后的日子用来写书,以鼓励和帮助别人。我很喜欢他在书末写的一段文字:“没有人知道生命为我们预备了些什么……但如果你知道勇气来自上帝,就很容易有勇气。”

我是通过一位珠宝商比尔·诺宝跟卡尔森碰面的。比尔有虔诚的信仰,常常邀请我到他的教会和其他团体演讲。比尔的孩子跟卡尔森念同一所学校,他把我们凑在一起,称我和卡尔森是“天国的两位将军”,不过已经被解除武装了[17]。

除了消遣我之外,比尔经常强调要让活着的每一秒都有意义,并且留给世人一些东西,就像卡尔森所做的一样——即使他还那么年轻。比尔常说:“上帝并没有依照一个人在世的样子来定义他,就像《约翰福音》第6章第63节所说的:‘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3.同理的态度

如果行动的态度超出你的能力,你还有另一个选择,一个来自内心的选择。

年纪愈大、人生经验愈丰富之后,我了解到当年我之所以会有自杀的念头,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我认为没有人承受过像我一样的身心痛苦与挫折。那时,我的注意力全放在自己的境况上。

长大一些之后,我的心态有了很明显的改进,了解到其实世界上还有许多人的遭遇跟我一样,甚至面临比我更大的挑战。于是,我开始以更大的同理心去鼓励别人。2009年我去澳大利亚访问时,有位两岁半的小女孩就展现了令人动容的同理心。小女孩是我朋友的女儿,我之前从来没见过。她跟着父母亲来参加我们的聚会,有好一阵子,她一直对我保持距离,在远处仔细研究我,就像一般小孩常有的举动。当她的父母准备离开时,我问这个小可爱能不能给我个拥抱。

她笑了,小心地靠近我。当走得够近时,她停下来,看着我的双眼,然后把双手往背后折,仿佛表示她跟没有四肢的我是同一国的。接着她又靠得更近一些,并把头放在我的肩膀上,用脖子拥抱我,如同她之前看到我做的那样。在场的每个人都被小女孩对我展现的同理心打动了。我有很多拥抱的经验,但我必须说,这一次的拥抱我永远忘不掉,这个小女孩真是有认同他人感觉的惊人天赋啊。

同理心是很棒的天赋,我鼓励你把握每一次机会练习并分享,因为它会让施与受双方同样得到治疗。遇到困难、悲剧或挑战时,与其往内缩到自己的世界里,不如向外看看四周;与其带着受伤的心寻求同情,不如去找一个伤得更深、更重的人,然后帮助他治愈伤痛。你当然可以悲伤、痛苦,但你要知道人皆受苦,如果你愿意在这个时候向他人伸出援手,帮助别人,也是一种自我治疗。

我的朋友盖比·墨菲特也深知这一点。盖比天生手脚畸形,只有七八厘米长,他的指头没有骨头,而且听力受损。不过,他棒球、篮球、曲棍球、跳绳和打鼓样样行,日子过得积极而活跃。

盖比在西雅图附近长大,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巨大的同理心。他6岁开始打少棒联盟,目前是华盛顿大学的学生,曾经在朋友和家人的支援下,攀登华盛顿州第二高峰——雷尼尔山。尽管有自己的难题要面对,高中时盖比就开始演讲,以激励其他学生。他演讲的主题是“无阻碍”(CLEAR),所谓“无阻碍”指的是勇气(courage)、领导(leadership)、卓越(excellence)、态度(attitude)和尊敬(respect),这五种特质的英文第一个字母加在一起,便成了“无阻碍”这个词。他和家人还创立了“希望基金会”(http://www.GabesHope.org),提供奖学金和各种资助方案给身障者。这就是盖比出于同理心所做的事。

你是否看到盖比的同理心态度所拥有的力量?他把焦点从自己的困难中移开,去帮助别人;他将自己肢体障碍所带来的挑战转变成由同理心出发的使命,丰富了自己和无数人的人生。

当我前往一些极度贫困和承受巨大苦难的地方时,常常发现那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怜悯心总是大到不可思议。不久前我去柬埔寨,在潮湿、闷热的天气中开了一个很长的会。快要昏倒的我急着回饭店,想要赶快冲个澡,然后在有空调的房间里睡个一两天。

“力克,你可以在离开之前跟这个小朋友讲几句话吗?”主办单位说道,“他在外面等了你一整天了。”

那个男孩比我还矮小,一个人坐在泥地上等着。他身边的苍蝇多到形成一块黑云,头上不知道是深裂的伤口还是疮,一只眼睛看起来好像要凸出来,身上则发出腐坏、肮脏的气味。

然而,他的眼神却流露出深深的怜悯。这个孩子对我有那么多的爱与同情,让我放下急着离开的心情。

他走向我的小轮椅,然后轻轻地把他的头顶上我的脸颊,试着安抚我。这孩子看起来好像几天没吃东西了,似乎是个受过很多苦的孤儿,但他想要向我表达同情,因为他想象我一定吃了很多苦。我感动得眼泪直流。

我请主办单位看看能不能帮帮这个孩子,他们答应我会让他有吃的,有人照顾,还会替他找个睡觉的地方。谢过小男孩、回到车子里之后,我依然无法停止哭泣。那天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完全无法好好思考,总是忍不住想,这个小男孩的状况让我觉得他很可怜,但他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痛苦上,反而对我表达出深切的同情。

我不知道这孩子经历了些什么,也不知道他的生活有多艰苦,但我可以告诉你,他的态度让人惊奇,因为尽管自己也面临许多问题,他依然有能力伸出手给人安慰。这种同理心与怜悯心是多么棒的天赋啊。

当你有受害者情结,或是觉得自己很可怜时,建议你将态度调整为同理心的态度。你可以伸出援手给有需要的人、助人一臂之力、在收容所担任义工,或是做别人的良师益友,利用你所承受的痛苦、愤怒或伤害,来帮助你更加理解并减轻别人的苦楚。

4.宽恕的态度

想要增加生命的高度,你可以选择的第四种态度是宽恕。这可能是最棒,但也是最难学习的态度,相信我,我真的知道。就像我跟你提过的,小时候有段时间,我无法原谅上帝,因为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没有给我四肢。我非常生气,也陷入责怪他人的行为习惯,宽恕不是我的风格。

跟我一样,你也必须经历愤怒和怨恨的阶段,然后才能宽恕。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但你不会想要紧抓住那些情绪太长的时间,因为不久之后你就会发现,一直让愤恨在心中翻滚,只会让自己受伤。

愤怒没办法日夜持续,就好像如果你一直让引擎发动着,车子会坏掉,你的身体也是如此。医学研究显示,一直心怀怒气和怨恨,会对身心造成压力,导致免疫力下降,并破坏身体的重要器官。责怪别人还有另一个问题,如果我没手没脚是别人的错,那我就不必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了。而一旦我下定决心原谅上帝和医生,然后让生命继续前进,我在身体和情绪上都感觉更好,并且认为该是我为自己接下来的人生负责的时候了。

宽恕的态度让我自由。你知道的,紧紧抓着旧伤痛不放,你就只是给那些伤害你的人力量,让他们控制你。可是当你原谅他们,你就切断了跟这些人的联结,他们就再也不能打击你。千万不要以为宽恕他们是放他们一马,你这样做不为别的,是为了你自己。

我原谅了所有嘲笑我、欺负我的孩子。我宽恕他们并不是在赦免他们的错,而是为了放下愤怒和怨恨的包袱。我爱我自己,我要让自己自由。

所以,不必担心宽恕会让以往那些对你怀有敌意、伤害你的人好过。享受宽恕带来的好处吧!一旦采取这个态度,你的负担会减轻,如此一来,你就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会被过去的包袱拖累。

宽恕的力量不止可以治疗你自己一个人,当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原谅那些让他坐了27年牢的人时,这个宽恕的态度所带来的力量改变了整个国家,并在全世界掀起一阵涟漪。

我在乌克兰认识一位牧师,他先前举家迁至俄罗斯一个暴力频发的地区设立教会。当时他计划开设教会的消息传出后,帮派分子威胁要对他和他的五个儿子不利,所以牧师就祷告。“上帝告诉我,如果我到那里开设教会,将付出严峻的代价,但同时也会有惊人的成果。”他说。

尽管遭到恐吓,牧师还是去设立了教会,但一开始根本没什么人来。就在牧师打开大门的一个星期后,他的一个儿子当街被杀害。悲恸的牧师再次祷告,寻求上帝的指引,上帝告诉他要继续待下来。结果他儿子死后三个月,牧师在街上被一个长相凶恶的人拦下来,问他:“你想不想见见杀你儿子的那个人?”

“不想。”牧师回答。

“你确定?”那个人说,“如果他是要寻求你的原谅呢?”

“我已经原谅他了。”牧师答道。

那个人崩溃了,告诉牧师:“我射杀了你的儿子,而我想要加入你的教会。”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这个俄罗斯帮派的许多成员都走进牧师的教会,犯罪活动就从这个地区消失了。这就是宽恕的力量。当你抱持宽恕的态度时,会让各种惊人的能量动起来,而且请记住,这个态度会让你也原谅自己。身为基督徒,我知道上帝会宽恕那些寻求他恩惠的人,但人们却常常不愿意饶恕自己以往所犯的过错、失误和放弃的梦想。

自我宽恕跟原谅他人一样重要。我曾犯过错,你也是。我们都曾经对别人不好,不公平地评论人,也都曾把事情搞砸过。重要的是必须后退一步,承认自己不足、不够好,向自己伤害过的人道歉,并承诺会改进。然后,就原谅自己,继续前进。

这是个你可以依循的态度。

《圣经》说,我们种什么就收什么。如果你心里满是痛苦、愤怒、自怜,而且不愿宽恕,你觉得这些态度会给你带来什么?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思?所以,请拒绝忧郁、悲观的心情,大量储存乐观,为感恩的态度、行动的态度、同理心的态度或宽恕的态度充电。

我体验过改变态度所产生的力量。我可以告诉你,那种力量改变了我的生命,带我到达我从未想象过的高度。而它也能带给你同样的体验。

16 《圣经·帖撒罗尼迦前书》第5章第18节。

17 原文在此用“disarm”这个单词,原意是解除武装,但把这个词拆开来,dis有除去、剥夺之意,而arm则是手臂,所以比尔这样说是在开力克的玩笑。

《人生不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