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自谦才能自信:《书正宪扇·乙酉》

原文

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弟;为臣而傲,必不能忠。象之不仁,丹朱之不肖,皆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一生,做个极恶大罪的人,更无解救得处。汝曹为学,先要除此病根,方才有地步可进。“傲”之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之药。非但是外貌卑逊,须是中心恭敬,撙节退让。常见自己不是,真能虚己受人。

故为子而谦,斯能孝;为弟而谦,斯能弟;为臣而谦,斯能忠。尧舜之圣,只是谦到至诚处,便是允恭克让,温恭允塞也。汝曹勉之敬之,其毋若伯鲁之简哉!

译文

今人有一大毛病,就是傲慢。千百种罪恶,归根结底,都源于傲慢。傲慢的人就会自以为是,自命不凡,不肯屈下于人。所以,做儿子的傲慢,必不能孝顺父母;做弟弟的傲慢,必不能对哥哥尊敬;做臣子的傲慢,肯定不能忠诚君主。舜的弟弟象对舜的不仁、尧的儿子丹朱品行不好,都是“傲”捣的鬼,一生就这样完结,成了个臭名昭著的人,根本没有药方可以解救。你在学习之前,只有把傲慢除掉,才能进步可言。傲慢的反义词是谦让,谦让就是对症的药方。当然,谦让可不仅仅是外貌谦卑,必须是心中恭敬,只有心上谦逊,礼节上的谦卑才会感人至深。要经常见到自己的不是,真诚恻怛地虚心接受别人的优点。

所以,做儿子的能谦让,就能对父母孝顺;做弟弟的能谦让,就能对哥哥敬爱;做臣子的能谦让,就能对君主忠诚。尧舜所以为圣人,只不过是把谦让用到极致,这极致就是诚实、恭敬又能够谦让,温和、恭逊而称职。你要自我勉励,恭敬如一,千万不可像东周时期赵简子的儿子伯鲁一样(赵简子给他一竹简,上面刻着教训之言,几天后再问他,他竟然丢了)。

评析

人皆有良知,人皆可成圣人,从这点而言,人人平等。傲,就是忘记了这点,他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这是良知不明的典型表现。

良知若不明,无论扮演哪种身份,都不会合格。做儿子,不会孝顺;做弟弟,不会敬爱;做臣子,不会忠诚。

王阳明把这套大道理专心致志地说给义子王正宪听,只是希望他能不傲而自谦。人的良知有大小,但很少有人能把良知扩充到底,一个很重大的原因是,我们会经常产生傲心,自以为别人不如己,自以为自己永远比别人强。这种念头只要稍一发动,就是傲心,就是恶。

很多人都认为,阳明心学是要人自信的学问,其实,阳明心学同样让人自谦。这二者是互相联系,互为一体,如同知行合一的本体。

若要进入自信之境,非自谦不可,唯自谦才能充实扩张自己的良知;若要自谦,非自信不可,只有自信,坚信自己良知拥有伟大的力量,才能虚心求教,成就自己。

王阳明曾说,良知虽不由闻见所得,但必须要到闻见中去,因为只有在闻见中,你才知道自己的良知到底有多大,到底有多光明。外来的闻见就是我们自谦的目标,对天地万物有所敬畏,才可学到天地万物的真谛。

《知行合一王阳明3:王阳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