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三招平兵变

危难面前方显英雄本色,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张作霖从最初的惊慌中迅速稳定下来,采取了拦头、截尾和黑虎掏心三招来对付这场实力悬殊很大的平定兵变的战斗。

第一招截尾。之所以把截尾做为第一招讲,是因为张作霖这一招最先出手,且效果明显,直接就断了郭松龄的归路,使其从一开始就处于无后方作战,一开始就面临有进无退的局面。

郭松龄是个极有谋略的高级将才,在起兵反奉之前,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做得相当完备,仅就其在时机的选择上也可略见一斑,其出兵选择的时间点,正是关内兵力极度空虚而关外兵力刚刚挫败之时。为了避免自己进军关内被别人抄后路的情况,同时也是为了增加胜算,郭松龄起兵之前就已经筹划好了与时在直隶的李景林和雄霸西北的冯玉祥之间的联合。

早在1925年10月初,郭松龄作为奉军的代表去日本观操时就借机与冯玉祥搭上了线。当时郭松龄很偶然地得知了张作霖要以落实“二十一条”为条件,准备由日本提供军火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此事激起郭松龄的强烈义愤。郭松龄这个人心胸不大,但爱国方面却很伟大,他一直不太赞成军阀之间你争我夺的内战,尤其是对国民党组织的北伐国民军抱有好感,此时冯玉祥已经被国民党招安成了国民军,所以郭更加不愿意张大帅牺牲国家利益而与冯开战了。其实张作霖与日本打算签“二十一条”也是假的,只不过拿来忽悠日本人,希望取得日本人支持而已,真要涉及国家利益,张作霖也是个铁血男儿,寸土不让的。只不过忽悠日本人还没成功,一不小心倒把郭松龄给忽悠进去了,更增加了郭松龄反奉的决心。郭便将此事告诉了当时同在日本观操的国民军代表韩复榘。韩此时是冯玉祥手下最得力的心腹,郭对韩表示:“国家殆危到今日这个地步,张作霖还为个人权力,出卖国家。他的这种干法,我无论如何是不能苟同的。我是国家的军人,不是某一个私人的走狗,张作霖若真打国民军,我就打他。”并请韩向冯转达了自己的合作意向。

1925年10月24日,郭松龄返回奉天后即被派到天津去部署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郭到天津后,代表张学良组织第三方面军司令部,他利用这一时机,时刻准备着与冯玉祥之间的联系。

再说韩复榘于11月5日回到了绥远特区的包头,向冯玉祥报告了他和郭松龄在日本谈话的内容。当时冯玉祥也在困境当中,被张作霖逼着一起去南方进攻孙传芳。张作霖的意思很明确:我张大帅部下杨宇霆、姜登选被孙传芳打败了,你冯玉祥跟我一起去打孙传芳吧。如果你不同意,咱俩老账新账一起算,我就带兵来打你,如果你同意了,我可以让出保定大名等防地,还支援你一批武器,你看着办吧。冯玉祥单独反张力量不够,没奈何正准备低头服张,韩复渠的这个消息来得太及时了。为表慎重,冯让韩传话说要郭写个亲笔的东西。11月19日,郭松龄派其亲信李坚白和弟弟郭大鸣赶赴包头,带去了郭松龄的亲笔密信。密信的主要内容是:张作霖勾结日本帝国主义订立祸国殃民条约进攻国民军,我誓死反对;如果奉张进攻国民军,我即攻张,我的部队番号拟改为国民第四军或改为东北国民军;我的部队将来开发东北,绝不过问关内的事。

冯玉祥见到密信异常兴奋,双方正是你情我愿,因此迅速签订了密约。

对于李景林,郭松龄早就把他视为自己人,原因是郭松龄曾经救过李景林的命,于李景林有大恩。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张作霖命令李景林进攻热河。因为李景林是直隶人,图谋直隶地盘,便在攻下热河后,擅自率领骑兵直捣天津并占领了天津,把直隶省长王承斌赶走了,霸占了省长公署。李景林美梦是成真了,但却打乱了张作霖的战略部署。张作霖大怒,作势要杀李景林,郭松龄及时劝阻说,我军刚入关就阵前斩杀大将,于军心不利。张作霖其实也是作势给别人看的,叫他真的杀李景林那还是舍不得的,正好有个台阶,于是卖了个面子给郭松龄,没有杀李。李景林却因此很感激郭松龄。听到郭松龄反奉大计后,李景林毫不犹豫地表态要跟郭松龄一起干,保证他的部队将随郭军之后向山海关方面移动,以资接应。

就这样,郭松龄、冯玉祥和李景林结成了反奉三角同盟。

讲到上述情况,大家可以看得出来,郭、冯、李三角同盟虽然形成了,但是这个三角同盟是建立在并不牢固的利益和并不深厚的恩情上的,一旦有更大的利益出现,这个三角同盟就面临破产的危险。张作霖何等精明人物,一眼就瞧出了其中的破绽所在。

张作霖的第一招“截尾”就截在了李景林的头上。郭松龄于李景林有恩,张作霖待李景林更加不薄。从1912年李景林被张作霖的儿女亲家鲍贵卿招为黑龙江巡防队军官起,李景林就在张作霖的关照下,一路高升,从团长、旅长到梯队司令,一直到直隶督办,其地位甚至超过了最让张作霖宠爱的杨宇霆。当时杨为江苏督办,表面上与直隶督办是平级的,但诸位都知道,直隶为京畿要地,直隶督办的地位不言而喻,当过大总统的袁世凯、曹锟都是在直隶总督上的位子上爬上去的。因此当张作霖派使者说明自己对李景林的苦心栽培并送上40万大洋时,李景林马上就明白了该做什么。

让李景林迅速改变立场的还不止这些,主要还是因为冯玉祥。虽然已经结盟,可是经过张作霖一提醒,李景林马上意识到冯玉祥虎踞西北,一直都在虎视眈眈地觊觎着直隶这块地方,自己如果跟着郭松龄进军山海关,那岂不是把直隶送给了冯玉祥?因此李景林选择了按兵不动,谁也不帮,守好自己的防地就行。

李景林只守不攻,张作霖要的就是这种结果。

张作霖要这种结果,冯玉祥却不要,他倒不是真心帮郭松龄,而是因为他要的是直隶,1925年12月,在郭松龄反奉战争打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他的两个盟友李景林同冯玉祥正式开打了起来,如此一来,经过张作霖的运筹,原来三打一的局面,倾刻变成了二打二,且李景林还直接威胁着郭松龄的后路,影响着郭松龄的军心,只要郭松龄在前方战事稍一失利,其军心就面临着动摇的危险,后来的巨流河之战就很好地验证了这点。

第二招拦头。张作霖使用乾坤大挪移的截尾战术之后,局面顿时大为改观,由原来的三打一变成了二打二,但是即便如此,以关内奉军的老弱病残,加上兵力分散,短期内无法集中,因此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了当年奉军最精锐的部队——如今倒戈一击的郭松龄部,如果没有什么好的应对办法来拖延时间,以便于关内主力集结,张作霖还是只有通电下野一条路可走。事实上,在郭松龄占领锦州后,张作霖当即命令内眷收拾细软转移,大帅府内上下手忙脚乱。10时检点就绪,即以电车27辆,往返输送(家私)南满货栈。然后令副官购入汽油10余车及引火木柴等,布满楼房前后,派兵多名看守,一旦情况紧急,准备逃跑时付之一炬。

奉天省长王永江还按照张作霖的意思,召集省城要人开会。他还转述张作霖的话说:“政治好像演戏一样,郭鬼子嫌我唱得不好听,让他们上台唱几出,我们到台下去听听,左右是一家人,何苦兵戎相见。烦你们辛苦一趟,专车已经备好,你们沿铁路向西去迎接他,和他说明,我们准备正式移交。”可见彼时危险确已到了千钧一发之势。

关键时候,张作霖实施了拦头战术,延缓了郭松龄的进攻。这拦头战术实施得并不太光彩,其实借助的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日本人的力量,这个时候,也只有日本人能够帮他了。张作霖在此运用了忽悠手段,他向日本人表示,只要能保住他的地位,“一切要求都好商量”。日本人乘机提出增筑吉会等7条铁路、获得商租权等侵害中国国家主权的要求,张作霖为一时之急,同意了日本人的无理要求,双方订立了反郭密约,对于张作霖来说,这密约也就是一张用来忽悠日本人的纸,只要我张作霖渡过了难关,到时怎么干还得由我说了算,事实上后来一项也没有兑现。这忽悠的本领,张作霖可比郭松龄强多了,其实日本人在跟张作霖接洽之前,也曾经找过郭松龄的,只不过被郭松龄断然拒绝了。

1925年12月8日,关东军司令官奉日本内阁之命对张、郭两军发出警告,宣称日本帝国在双方交战之地有重大权利与利益。因此,在日军守备区域内,如因战斗或骚乱带来损害,日军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12月10日,关东军参谋浦澄江中佐赴锦州向郭松龄递交警告书,并威胁说:“我帝国完全准备好了应付阁下任何行动方案,顺便转告。”

此时,大凌河铁桥及沟帮子铁路给水塔被奉军炸毁,不能通行火车,郭松龄被迫改变策略,以主力徒步向奉天进发。另派一旅袭取营口,抄东路侧击奉天。1925年12月13日,郭军前锋抵达沟帮子,右路军马忠诚旅抵达营口对岸。

1925年12月14日晨,经多次拉拢郭松龄无效后,日本守备队奉白川司令官的命令对渡过辽河开往营口市区的马忠诚旅进行强硬阻挠,迟滞了郭军原定14日对奉军发起总攻的时间。15日,白川司令官将大石桥、辽阳、奉天、抚顺、铁岭、开原、长春等14个铁路沿线重要城镇划为禁止武装部队进入区域,禁止郭军通过。随后,又从日本国内和朝鲜紧急调入两个师团,分驻马三家、塔湾、皇姑屯一带,拱卫奉天,一旦奉军危急,便可出动。

日本人的迎头干涉使郭松龄的部队不能顺利通过日本所谓的守备区,从而不能如期发动总攻,从而使张作霖有了喘息之机,使他得以从容调动部队,组织了六七万人马防守在巨流河东岸,并任命张学良为前线总指挥。此时的张作霖,已经集结起了从黑龙江急援而来的吴俊升骑兵部队,还有一支炮兵部队,炮兵虽赶不上郭军,但使用的多数是由奉天兵工厂运来的新炮以及日本重炮。而且,由日本人亲自指挥和操纵这些炮队,弹药也由日本人提供,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即便这样,以郭松龄七万精锐兵力加上优秀的指战员和战略战术,如果硬打下去,张作霖也只能防得了一时,时间稍长就会顶不住,奉天陷落也只是迟早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张作霖使出了第三招,这招是致命的一招,叫做“黑虎掏心”,一招下去,郭松龄七万大军如水银泻地般一夜崩塌,从而完成了戏剧性的惊人逆转。

第三招黑虎掏心。这里所说的黑虎掏心,并不是战略战术上派一支部队深入腹地端掉敌方司令部的通常做法,而是指的挖掉敌方的军心,瓦解士气,从而使士兵普遍厌战或者不愿意再战斗下去。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韩信就使用了这条计策,一曲思乡的楚歌瓦解了项羽军队的斗志,最后迫使项羽兵败自刎,成就了刘邦数百年的大汉王朝。张作霖当时是东北黑土地上当之无愧的虎王,所以这里就称为黑虎掏心。张作霖黑虎掏心的战术是分了三步走的:

第一步:釜底抽薪。郭松龄反奉的时候是花了些心思的,因其所统之兵都是第三军团的,而第三军团长是张学良,只不过张学良对郭松龄特别信任和依赖,使得郭松龄逐步掌控了这只部队。当时三、八旅(即第三军团的前身)的事务一般都由郭负责,整军和作战实际事务也由郭松龄操持。时人评价说:“张对郭推心置腹,而郭对张也鞠躬尽瘁。一般人都认为郭是张的灵魂。”而张学良自己也说:“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由于这一特定关系,郭松龄深知起兵不能反对张学良,否则就丧失了道德高地,很难指挥得动第三军团。所以郭松龄用的借口就是老帅糊涂,重用佞臣杨宇霆,杨宇霆在江苏丧土失地,弟兄们为了他死的死,伤的伤,他一个人逃回奉天不但未受惩罚,反而照样做他的总参议,这是典型的赏罚不公,是非不明,今天为了东北家乡,为了奉军团体,决心请老帅下野,请少帅出山,以建设东北,休养生息。这个借口非常符合少壮派(太子党)的心声,因此得到了普遍支持。可以说,郭松龄的这种借用张学良名义反对张作霖的策略在初期收到了奇效,是其能够发动反奉战争的原因,不少人是受了蒙蔽就糊里糊涂地上了贼船。

针对这一情况,老帅张作霖心知肚明,在查清楚张学良并没有参与郭松龄倒戈事件后,张作霖立马采取了釜底抽薪的措施,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让杨宇霆立马辞职,抽掉了第一根薪,即郭松龄反奉的主要理由——老帅是非不清,重用杨宇霆。那么你郭松龄看清楚了,我张大帅知错就改,这个与其说是从善如流,还不如说是做给郭松龄部下看的;第二件事就是让张学良出马劝和,抽掉了第二根薪,你郭松龄不是打着张学良的旗号吗?那好,本大帅就让张学良来跟你谈,看看张学良是什么态度。郭松龄起兵反奉后的第二天张学良就赶到了秦皇岛,先后三次要见郭松龄均遭婉拒,最后张学良只得通过日医守田转交了一封亲笔信,信中写道:

茂宸兄钧鉴,承兄厚意,拥良上台,隆谊足感。唯良对于朋友之义,尚不能背,安肯见利忘义,背叛乃父。故兄之所谓统驭三省,经营东北者,我兄自为犹可耳。良虽万死,不敢承命,致成千秋忤逆之名。君子爱人以德,我兄知我,必不以此相逼。兄举兵之心,弟所洞亮。果能即此停止军事,均可提出磋商,不难解决。至兄一切善后,弟当誓死负责,绝无危险……学良顿首。

张学良的亲笔信发出后,起初没有任何回音。但是到了11月27日,有回音了。为什么不早不晚,非得到27日才有回音,这主要是因为郭军进展顺利,自11月23日起兵到27日已攻占了山海关、绥中,这时郭松龄自以为胜券在握,不再忌惮张学良的影响了,于是一脚踢开了张学良这个旗号,免得他绊手绊脚,郭松龄回复张学良的停战条件为:一、山东归岳维竣;二、直隶归冯玉祥;三、热河归李景林;四、郭回奉执政,统掌东北。这四条里面,最关键的是第四条,传达的意思就是拥你张学良是假的,应该由我郭松龄独自掌控东三省,以实现改造东三省的目的。

到此一步,郭松龄的目的已经昭然若揭了,心存幻想的张学良也改变了对郭松龄的同情态度,转而坚定地站到了老帅张作霖一边,张作霖的釜底抽薪计划取得了完全成功。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郭松龄的停战四条件使其彻平丧失了道德高地,因此是非常失策的:楚汉之争项梁、项羽起兵时还要捧着个楚怀王;三国曹操那么有实力,在世时也还是捧着个汉献帝,因为这些人都明白道德高地与人心向背的关系,郭松龄可能也明白,只是太过轻敌又急于求成,从而给张作霖创造了瓦解军心的机会。

第二步:恩义对垒。前文已经说过,张学良对郭松龄可以说是恩宠备至,优待有加,甚至说了“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这样的话,这在第三军团人尽皆知,此次平叛,危难关头,张作霖让张学良重组第三军团,将原第三军团中郭松龄尚未带走的极少部分加上教导队临时改组,作为主力正面与郭松龄对垒,这支部队人数既少,编制又不统一,好在战斗意志旺盛,官兵都痛恨郭松龄忘恩负义,因此只求打败郭军,不惜牺牲一切,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郭松龄丧失道德高地后对敌我军心的影响。

从纯军事角度讲,张学良根本就不是郭松龄的对手,以前在军校时郭是张的老师,所有军事计谋加策略均是郭教给张的,后来在部队共事时郭是张的主心骨,郭的所有军事计谋加策略均在实战中得到了检验,反观张学良,除了依靠郭松龄以外,自己基本上没有真刀真枪地在战场上指挥过一场战斗。这场对垒,如果仅从军事角度上来说,张学良可以说是毫无胜算。

但这场发生在巨流河的战斗,妙就妙在它不仅是军事上的对垒,更是一场恩义上的对垒。张作霖于个中关窍把握得极其精准,他没有自己亲自披挂上马,而是让张学良上,这一招太有用了。张学良这个人,宅心仁厚,为人宽宏大量,颇有三国刘备的长者之风,很得部属拥戴,且对郭松龄极有恩义,如今郭松龄挟连战连胜之威,面对以哀兵姿态出现的旧主,其部属会怎么想?兼且很多部属原本就是糊里糊涂地被郭松龄以张学良名义哄骗上船的,此刻了解事情真相,如何能对自己的旧主下手,即便迫于形势下手,也要留有三分余地。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郭军的参谋人邹作华,其本人兼炮兵司令,在面对张学良时,他指挥炮兵发射空炮,不能发挥威力,失去了炮兵支持的郭松龄部形势更加严峻。

1925年12月22日,受寒冷、缺粮以及弹药困扰的郭松龄不等主力集中便发出了总攻命令,对兴隆店张学良的司令部形成了包围之势,但因军兵面对旧主手下留情外加弹药供应不足等原因,战场呈胶着状态。此时,张作霖的老兄弟吴俊升从千里之外的黑龙江率领骑兵杀到,炸毁了郭军在白旗堡的弹药库。郭军遭此严重打击,士气更加低落,士兵中流传着:“吃张家,穿张家,跟着郭鬼子造反真是冤家”的话,当年项羽垓下之战时士卒传唱楚歌以致军无斗志的一幕出现了。

张学良乘势加紧策反工作,亲自给郭军军官打电话,讲明形势,表示既往不咎,致使郭军全线震动。23日夜,郭松龄召开军事会议商议策略,将领们态度很不统一,一部分主张停战议和,另一部分认为战力对比明显战优,因此还是积极主战,郭松龄也认为无论如何自己的实力比对方高出很多,因此仍然决定和奉军决一死战。24日拂晓,郭松龄亲立阵头督师,然而,郭松龄的兵本就是张学良的兵,明白了个中真相的中下级军官以及士兵不愿对张学良开火,纷纷投诚。最后给郭松龄致命一击的是,参谋长兼炮兵司令邹作华将所部炮兵旅全部撤回,并停止前线子弹供应,郭军于是全面崩溃。

第三步,既往不咎。在一场恩义对垒面前,尽管郭松龄拥有军事上的全面优势,最后还是以惨败告终。据说郭松龄兵败后非常恓惶,被抓之时藏身于一百姓菜窖内,身边无一兵一卒,只有其妻韩淑秀。两人被解至老达房村时,被下令就地枪决。原因是杨宇霆担心将郭松龄解送到奉天后,张学良一定会想办法救他的,于是先下手为强。一向宽厚的张学良也确实想挽救郭松龄的性命的,只是迟了一步。

奉军的这场内斗让奉军元气大伤,按照杨宇霆的意思,对于跟随郭松龄造反的,除了迫于形势的以外,其余均应严惩,但是张学良不同意,毕竟都是自己的老部下。张作霖也觉得挺难办,对如此犯上作难的人都手下容情,将来会不会产生第二个郭松龄?最后还是张作霖的把兄弟张作相救了大家,张作相为人宽厚,认为严惩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奉军伤筋动骨,影响军心和士气,因此主张既往不咎,张作霖最终听从了这个意见,除了首犯郭松龄以外,宣布对其余的人一律重用,不咎既往。

巨流河前线停火后,郭松龄所属的一至四军的军长、旅长都陆续来见张学良请罪,其中第一军军长是刘伟,张学良问刘伟:“刘佩高,你怎么干这个不是人的事?”刘伟答道:“有不是人的长官,才有我这个不是人的部下。”张学良很欣赏他的个性,经张作霖同意后还是让他回第二旅当旅长,后来在河南作战时,晋升刘伟为第十一军军长。

刘伟是跟随郭松龄反奉的第一干将,能得到如此优待,也说明张作霖用人确实很有胆魄,不过经此一役后,刘伟对张家父子从此忠心耿耿,再无二心了。

《关东枭雄张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