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睥睨天下

吴佩孚、孙传芳的迅速败北,使硕果仅存的张作霖地位更加凸显了出来。1926年11月29日,一向对张作霖不服的孙传芳竟然主动领衔以苏、皖、赣、直、鲁、豫等15省名义通电拥护张作霖为安国军总司令。12月1日,张作霖在天津正式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同时任命孙传芳为安国军副司令兼苏皖赣闽浙五省联军总司令,任命张宗昌为安国军副司令兼直鲁联军总司令。随着孙传芳和吴佩孚的继续败北,张作霖的实力和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同时,危机也与日俱增,那就是与南方国民革命军的较量已经迫在眉捷了。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它使张作霖获得了喘息之机,也让张作霖执掌天下的权力在1927年的6月份以后达到了顶峰。这个事情就是南方国民革命军的分裂。

南方国民革命军的分裂是在北伐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派是以掌控湖南、湖北地盘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唐生智部以及第四军张发奎部为支持,唐生智部因在湖南、湖北战场收降了吴佩孚的大量部队而实力迅速强大,上述两部以武汉为中心,支持汪精卫;另一派是以进攻浙江、江西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部以及何应钦的第一军为支持,他们以南京为中心,拥护蒋介石。1927年2月10日,广州国民政府北迁武汉后在武汉召开中央执委全体大会,汪精卫、谭延闿、孙科等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汪精卫为主席。4月17日,蒋介石以武汉政府受共产党控制为由,在南京另组国民政府,以胡汉民为主席。武汉政府下令开除蒋的党籍,并计划派兵征伐南京,史称“宁汉分裂”。

宁汉分裂从1927年4月份一直持续到8月份,国民党内部两大势力互相较劲,导致北伐实力明显削弱。这期间发生了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以及蒋介石主持的北伐军在徐州战役中失利。上述两件事情均对张作霖很有利。共产党起义回师广东,牵制了国民革命军铁军第四军以及其他各部,迫使第四军也跟着回师广东。分裂后的蒋介石原想借着北伐以壮自己声威,但没有了北伐先锋第四军以及第七军(桂系此时也正在与蒋介石较劲)的支持,蒋介石的北伐就斗不过孙传芳了,被张宗昌和孙传芳联手在徐州战败,蒋介石被迫通电下野。蒋介石一去职,宁方代表俨然是李宗仁。武汉的汪精卫一方面积极分共,一面派唐生智的军队顺流东下,进行军事威胁,与此同时,徐州战役胜利的孙传芳指挥军队对徐州败军穷追猛打,很快,孙大帅的军队抵达长江北岸,南京国民政府面临两个方向的巨大军事压力,一时之间,国民革命军非但无力北伐,反而面临着重重危机。

1927年6月11日至16日,张作霖在北京顺承王府召开了讨论目前时局的国民会议,奉系内部元老派张作相、吴俊升主张退守关外;张学良、韩麟春等主张南北议和,守住现有地盘;孙传芳失掉了地盘,主张战至最后一人;张宗昌和褚玉璞不愿意放弃山东和直隶地盘,积极主战。会议综合了大家意见,一致强调北方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南方,为此,各省军队必须统一名称,改用安国军旗帜,推举张作霖为安国军最高统帅。关于最高统帅的名称,张宗昌主张使用大元帅的称号,他慷慨激昂地说:“今后的敌人不是北洋系了,非战不可,不战必亡。与其入棺材待死,不如痛快大干……有了大元帅称号,犹可仿照孙中山在广东的局面,易于号召也。”1927年6月16日深夜,由孙传芳领衔,孙传芳、张宗昌、吴俊升、张作相、褚玉璞、张学良、韩麟春、汤玉麟8人联名通电,拥戴张作霖为安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安国军政府成立后,张作霖决定将北方镇威军、直鲁联军、五省联军等各项名义一律取消,任命孙传芳、张宗昌、张学良、韩麟春、张作相、吴俊升、褚玉璞分别出任安国军第一至第七军军团长。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怀仁堂就任大元帅职,发布两项命令,第一项是公布《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令》,明确中华民国陆海军由大元帅统率,大元帅于军政时期,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保障全国人民法律上应享有之权利;第二项是特任潘复为国务总理。原国务总理顾维钧此前于仓促间辞职。事实上,顾的辞职已经没人把它当回事了,因为顾是靠吴佩孚和张作霖的势力平衡上台的,此时吴佩孚已经兵败河南,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当然更加顾不上顾内阁了。6月20日,张作霖以大元帅的名义任命潘复组阁,下设9个部,各部部长均是清一色的奉系人员,表明北京政府完全被张作霖控制,张作霖的个人权力已经达到了人生巅峰。

张作霖当上大元帅后不久,蒋介石领导的东路北伐军在徐州失利,孙传芳和张宗昌转入全面反攻,奉系势力一时风光无限,然而好景不长,因为两大敌人正在临近。一个就是南方的国民革命军,此时虽在内讧,但马上就将和平解决,解决后就会形成新的联盟开始北伐;另一个就是张作霖的死对头冯玉祥,此时已经死灰复燃,接下来他将依附南方国民革命军,扛着国民革命军的旗号卷土重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张作霖睥睨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关东枭雄张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