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矶国昭

(小磯國昭Koiso Kuniaki 1880.3.22—1950.11.3)

出任第41届(1944.7.22—1945.4.7)内阁首相

小矶国昭继东条英机之后出任首相,为扭转不利战局费尽心机,但无法挽救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1880年3月22日,小矶出生于宇都宫市。其父小矶进为新庄藩(山形县)士族,明治维新后担任政府官吏,后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受其父工作调动影响,小矶在东京上小学时,中途转学到山形县,迄山形中学毕业止共转学八次之多。小矶的家庭多不幸,两妹一弟死于襁褓,七个孩子中,四男二女夭折,东京的家产被美机炸为灰烬,妻子病故时,重刑在身不得诀别。小矶在自传中追思往事,不无伤感。

小矶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1904年参加了日俄战争。1910年从陆军大学毕业,被派往中国担任关东都督府参谋,结识了田中义一等军政要人,并就日本如何统治经营“满蒙”提出重要建议,得到其上司福田雅太郎参谋长赏识。此后,小矶官运亨通,屡蒙提攫,历任陆军省整备局长、军务局长、犬养内阁陆军次官、关东军参谋长、朝鲜军司令官等职,晋升为陆军大将。1938年退出现役,先后任平沼、米内内阁拓务相。1942年起任朝鲜总督。

1944年7月18日,东条英机因独裁统治及其战争指导上打不开局面,被政府重臣弹劾下台。在讨论继任首相时,重臣们莫衷一是,找不出合适人选。最后根据内大臣木户幸一“此际非陆军莫属”的原则,从陆军预备役中推出小矶国昭。考虑到小矶的能力有限,又指定前首相、海军大将米内光政辅佐,草草组成小矶—米内联合政府。

小矶奉召后从朝鲜匆匆赶回东京,与米内一起觐见天皇接受训示。天皇说:“卿等须合作组阁,务必完成大东亚战争,且应避免刺激苏维埃俄国。”后来,当小矶回顾这一经历时发泄了不满。他说:“面临如此重大危机,重臣等不主动承担国政大任,推荐我这样一个由米内大将协助才放心的人组阁,对他们这种轻率态度,必须予以指责。”

小矶内阁是坚持继续战争的内阁,是由战争走向投降的“过渡内阁”,也是自成立起便被讥为软弱无力的“木炭汽车内阁”(战时用木炭代替汽油作动力的汽车,因动力不足爬坡时经常抛锚)。东条英机下台后,本来是日本放弃战争、寻求“和平”的一个机会,当时日本也有人提出此类主张。但在本钱尚未输光的情况下,主战论仍占绝对优势,小矶也是抱着日本“必胜的信念”登台的。他认为,“还不能断定最后一战无获胜希望,即使不能全歼(敌人),暂时击败敌人也是可能的,决定和还是战为时尚早”。基于这种乐观估计,他“竭尽死力”组织和领导了必败的战争。

为加强国务与统帅的紧密衔接,更有效地指导战争,小矶组阁后要求首相加入大本营,但为军部拒绝。接着,小矶在7月31日的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上,建议设置“最高战争指导会议”,8月4日获得通过。最高战争指导会议由首相、外相、陆海相、参谋总长、军令部长六人组成,负责制订战争指导方针,调整政策和战略,协调军政关系,取代了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的职能,但在指挥战争的统帅权方面却不能问津。

小矶内阁时期召开了近50次最高战争指导会议。8月19日,在天皇出席的会议上,制订了《今后应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大纲规定的战争方针是:“(一)帝国彻底地集结现有战力及本年底可转化为战力的国力,击败敌人,摧毁其继续作战的企图。(二)帝国不论前项企图成功与否及国际形势如何,在一亿人钢铁般的团结之下,确信必胜,保卫皇土,以期最后结束战争。(三)帝国依据彻底的对外政策,期待世界政局的好转。”这个无视国际舆论要求和过高估计自己力量、不顾人民死活的“指导大纲”,如实反映了小矶政府顽固坚持战争政策的反动立场。

根据《大纲》规定的方针,小矶在9月7日的第85次议会上发表施政演说,声称政府将与“一亿同胞共同坚持必胜信念,举国一致,集中全力,策应第一线皇军最近将断然歼灭美英之壮举,运筹国务,务使符合完成战争之目的”。并把振奋国民斗志、“增强作战力量”、“增加粮食生产”、彻底进行劳务动员、加强本土防卫、动员科技力量等作为“决战措施”。

但是,从第一次近卫内阁到东条内阁,日本的法西斯独裁体制已经在天皇制允许的范围内被推向极端,小矶在执政的8个多月中,已不可能为继续强化这一体制拿出更有“新意”的办法。尽管如此,随着时局的不断恶化,小矶政府挖空心思,还是采取了若干权宜性措施。如恢复各省政务次官制度,设置内阁顾问,在“确立必胜的国内体制”名义下,解散翼赞政治会,建立大日本政治会。为保证军需生产,颁布《妇女挺身勤劳令》和《学徒勤劳令》,将劳务统制扩大到一般家庭妇女和在校学生。在粮食统制方面,由于战时农业生产的荒废及殖民地粮食进口锐减,进入1945年后,政府只能在形式上保证每人日平均330克的粮食配给,日本面临着严重的饥荒威胁。

小矶上任时抱着“必胜的信念”,当他了解到日本战争资源枯竭、战机等军需物资毫无增产希望时,“信念”崩溃,开始盘算打一次胜仗后,再“抓住时机进行和平停战谈判”,其赌注是下在被他称为“天王山”(封建时代丰臣秀吉战胜明智光秀的决战场)的莱特决战上。但是,在这次“决战”中,日军的“特攻”战术(驾驶飞机撞击敌舰)起不了决定性作用,海军联合舰队遭受重创。大本营事先未通知首相,便把“决战”地点转移到吕宋,小矶因此受到天皇训斥。此后,日军在一连串的“决战”中连遭败绩,3月,琉黄岛万余日军全部“玉碎”,4月1日,18万美军登上冲绳本岛。与此同时,日本本土遭到美机狂轰滥炸,1945年3月10日的大轰炸,使东京等地区死伤12万人,23万户民宅化为灰烬。

小矶在指导莱特决战时遭到大本营冷遇,激起他加入大本营、进而参与军政统一指挥的欲望。4月3日,他抓住杉山元陆相转任本土东部司令官之机,提出兼任陆相要求,但陆军以违反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为由拒绝了这一要求。此时与美军在冲绳登陆一起,构成了小矶政府的统治危机。

鉴于日本面临“自大东亚战争以来最严重的局面”,武力取胜的希望渺茫,小矶政府在继续战争的前提下,玩起了和平谈判的把戏。“为利用苏联扭转形势”,由外相重光葵负责与苏联进行和平谈判,派遣特使赴苏游说,结果枉费心机。在小矶内阁辞职的同一天,苏联宣布日苏中立条约到期后自动失效。小矶政府还通过原汪伪政府要员缪斌,秘密进行与重庆国民政府的和平谈判,招致政府内陆、海、外三相的强烈反对,最后天皇下令停止了谈判。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小矶国昭无计可施,于1945年4月5日辞职。

战后,小矶国昭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定为甲级战犯,判处无期徒刑。服刑期间写下自传《葛山鸿爪》。1950年11月3日,因患食道癌死于巢鸭监狱。

《日本首相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