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泥泞的政坛“独木桥”

“轻量级”环境部长

时局不安,风云变幻。1994年是德国的超级大选年,在总统选举之后,又进行了联邦议会选举。时年已64岁的基民盟“超级父亲”科尔,再次率领基民盟在联邦议会选举中,以微弱的优势击败了反对党社会民主党候选人鲁道夫·沙尔平,连续4次当选为德国总理。

是时,这位有着“统一总理”美誉的总理需要重新组建内阁。

在内阁部长人选遴选过程中,科尔咨询了默克尔的意愿。科尔决定在新内阁组建时,将默克尔的“妇女和青年部”与“家庭和老人部”重组为一个“家庭部”。是年,默克尔尚未结婚,显然不太合适担任这一职位。科尔提议,由默克尔担任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反应堆安全部部长,这让默克尔十分欢喜。

环保部不是妇女和青年部那样的清水衙门,拥有很大的权力,同时涉及自然科学的方面较多,默克尔是物理学的博士,专业十分吻合,如此,1994年11月17日,她宣誓就职。

默克尔的前任是托普费尔,此前他已经在环境部长这个职位上干了7年。托普费尔自1987年上任以来,大力推行他的环保政策,扩大环保部门的影响力。他认为,德国工业化日益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环境问题,譬如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工业污染严重,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标准太低等,导致空气、水等人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都受污严重。

除了已经暴露、刻不容缓需要治理的环境问题以外,拥有前瞻性眼光的托普费尔,还看到了未来伴随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为此,他东奔西走,做了大量准备性努力。

托普费尔为了推行他心中的环保政策,采用了极为强硬的行事手段。他从不考虑相关部门的利益,为解决汽车制造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他与工业部的部长产生矛盾;因为快速发展的建筑事业带来的污染问题,他与建设部的关系也很恶劣;他又因德国统一后大量高速公路建设而引发的问题与交通部交恶。

托普费尔的强势环保政策,为他带来了戏剧性的后果:他的联邦同事们实在难以忍受他的性格,不少联邦部长先后到总理科尔那里告状。于是,1994年重新组建内阁时,时任基民盟与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党团议会第一干事长的吕特格斯,向科尔建议解职托普费尔。科尔为了组成一个更为团结和睦的内阁,接受了吕特格斯的建议,放弃了这位颇有能力的环境部长。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那些与托普费尔交恶的部长窃喜之际,托普费尔又被科尔重新起用,并且担任职权更大的建设部部长。消息刚一披露,不少人大跌眼镜,那几个告状的部长更觉得难堪,托普费尔本人也是颇为尴尬,之前自己在环境部长任上时,一直与建设部矛盾重重,不想现在却要做建设部部长。这个小插曲,也能看出科尔知人善用的政治家眼光。

默克尔刚上任环境部长,就是嘘声一片,毕竟她一路都是在被低估中走过来的。此前,默克尔虽在妇女和青年部做得比较出色,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在人们心中,妇女和青年部与环境保护和核安全部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一个是基本无事的清水衙门,另一个则是政治中心部门,面对的问题纷繁复杂,对国家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媒体开始戏谑地称默克尔是越级挑战,“轻量级”选手挑战“重量级”工作,无疑是自寻死路。

托普费尔在任时,德国经济下滑,增长缓慢,但他领导的环境部一枝独秀,依然是高效、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且制定了有长远眼光的环境政策,这对于经济的复苏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人们早已信任托普费尔。而如今经济刚刚起色就来了一位越级挑战的“轻量级”部长,这如何能让人信服呢?

在“科尔的小姑娘”之后,默克尔又多了个“轻量级部长”的绰号。因为有了之前的经历,默克尔明显淡定多了。任媒体极尽挖苦之能事,她甚至连出来反驳的想法都没有。对这些新闻她采取老办法,不闻不问,默默地开展工作,静静等待最佳时机,以改变人们对自己的固有印象。

此时的默克尔宛若一个精明沉稳的狩猎者,以极大的耐心隐忍着,期待一击必得。

相比于妇女和青年部的工作,这一次默克尔上手要快得多。上任伊始,她就先和各大小部门修复关系,不再走强硬争取的路线,完全是一派温和合作的工作方式。

托普费尔过去早已把那些得罪人的事干完了,这在无意中为默克尔扫清了最大的障碍。默克尔只需依着托普费尔的路线,坚定地走下去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的确,默克尔在4年任期内,是沿着托普费尔的路线走的,没有提出更多新观念,只是把托普费尔没来得及推行的部分环境法规继续实施下去而已,可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落实远比想法更有意义。

默克尔自上任以来,耳边一直充斥着怀疑和嘲笑声,众人看她的眼光也完全是不信任和轻视,这让她心里很不舒服。默克尔下定决心,必须在上任之初好好整顿,以此展示独立、强干的个人形象,摆脱托普费尔的影子。

要想树立威信,让人刮目相看是最好的办法。不过上任之初,默克尔并没有表现的机会,每天的日常工作又不会给同事和民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联合国柏林气候峰会将要举行时,默克尔才算等到了一个重塑个人形象的契机,她默默地做着准备。

在默克尔耐心地等待柏林气候峰会到来时,有个不识趣的人出现了,他是托普费尔曾经的副手,国务秘书施特洛特曼。他的存在让默克尔突然发觉,在塑造正面形象之前,打一下“出头鸟”也算不错的立威办法。

默克尔刚进环境部工作,尽管能感觉到周围同事的不信任,但他们至少表面上对于默克尔的决定都表现得服服帖帖,唯一敢当众和默克尔叫嚣的就是施特洛特曼。施特洛特曼也的确有向默克尔叫嚣的资本,毕竟默克尔在环保领域还只是个新手,而施特洛特曼已经和托普费尔组成双人搭档,在环境部工作了8年。

施特洛特曼并非针对默克尔,他向来性格如此,仗着自己能力出众,在托普费尔时代就常常让领导当众出糗,下不来台。托普费尔也对这位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搭档表示无奈,可爱才之心最终让他不得不接受施特洛特曼性格上的一些缺点。而托普费尔在担任环境部长之前的经历,也让他更能在这方面耐心十足。

托普费尔于1978年至1985年期间,先是担任莱法洲环保与卫生部的国务秘书,随后又担任了该州部长,没有人比托普费尔更了解个中滋味了,他强烈地感觉到,二人搭档一定要默契配合,才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

正因如此,托普费尔多了一份理解施特洛特曼的心,毕竟有能力且搭档默契的人不是那么容易找的,而且施特洛特曼最多是在小事上摆摆架子,大事上还是力挺托普费尔的。

默克尔来了以后,原本没有什么重大工作要处理,所以施特洛特曼处理大事的能力根本没来得及展示,就被默克尔当作反面教材给解职了。或许是施特洛特曼运气不佳,其实只要等到柏林气候峰会,默克尔也许就不会解雇他,她一定会爱惜施特洛特曼的忠心和能力。

施特洛特曼被解职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他本人桀骜不驯的个性,默克尔实际上想借此机会除去托普费尔留下的“遗老”们,彻底打造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环境部。

解职一个国务秘书需要一定的流程,首先她必须先征得内阁以及科尔同意,最后由总统签字发布。解职施特洛特曼的消息在内阁一经提出,托普费尔就劝默克尔慎重考虑,但默克尔一心想清除托普费尔的残余势力,以至于托普费尔的苦口婆心也是适得其反,直接导致施特洛特曼被解职的速度加快。而解职的原因则更简单,施特洛特曼年事已高,建议提前退休。

新官上任三把火,可默克尔的第一把火烧得太旺了。施特洛特曼被解职的消息传到民众耳朵里后,人们纷纷表示难以置信。原本民众就不太相信默克尔能胜任环境部长一职,否则也不会以“轻量级部长”来称呼她,现在竟然连富有经验的施特洛特曼也被解雇,简直是太儿戏了。不少媒体此时也落井下石,顺着众人之口,大肆批评默克尔这一不成熟的做法。

默克尔的同事们也很震惊,要知道施特洛特曼是托普费尔留下的二号人物,多年的工作令其在环境部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可竟然被年纪轻轻的默克尔直接解雇了,真是不可思议。

自此,环境部内再也没有人敢小看默克尔,即使心里不服,也不敢再有所表露。默克尔可谓一箭双雕,不仅清除了托普费尔的残余势力,更让身边的同事见识到自己威严的一面。默克尔早就猜到同事们的心理,此举也算是让自己心中想法成真罢了。

为了弥补施特洛特曼留下的空缺,默克尔从内务部挖来了管理专家埃卡德·尧克。尧克在环保方面虽是新手,好在他的从政经历很丰富,能从旁辅佐默克尔。实际上,默克尔最中意的人选是自己当初在妇女和青年部时候的国务秘书豪斯曼,但他被科尔留在了家庭部。

随着尧克的到来,默克尔为环境部所做的人事调整告一段落。不管默克尔解雇施特洛特曼的做法正确与否,至少得到了实权,在同事心中也树立了权威,在民众心中更留下了一个全新的印象。就这样,默克尔在一片不信任的眼光中,带着全新的环境部扬帆起航。

《默克尔:一切梦想终将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