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翻地覆同光朝 2

这场震惊天下的军队哗变,起因其实并不复杂:

魏博军有一部分军队由指挥使杨仁晸率领,驻守瓦桥关(今河北),按规定,到了一定年限,这支魏博军就可以回到家乡魏州。就在这支军队南下至贝州(今河北清河)时,李存勖已经被郭崇韬事件弄得焦头烂额,非常担心瓦桥军会乘邺都(即魏州)空虚无兵之际盘踞邺都作乱,便下令让杨仁晸所部屯守贝州。

魏博军在五代藩镇中的情况比较特殊,这支军队好勇斗狠堪称江湖第一,而且地理位置居天下之中,稍有风吹草动,就足以影响全局。而且魏博军的军队构成多由当地父老兄弟组成,非常恋守故土,并不在乎谁来当皇帝。他们当年能卖掉朱友贞,现在也能卖掉李存勖。

之前郭崇韬受冤而死,消息传开,天下哗然,魏博军自然大骇,人人惧祸事临头,军情大乱。魏博兵皇甫晖和一些军中赌徒聚赌,累赌不胜,总感觉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皇甫晖等人因恐惧而发狂,干脆扯旗造反,反正横竖是个死。

当皇甫晖们要推举杨仁晸为军中之主时,被效忠于李存勖的杨仁晸断然拒绝,皇甫晖做事很干脆,一刀宰了杨指挥使,另推举裨将赵在礼为主。赵在礼怕死,只好硬着头皮充当这支乱军的老大。

这支似乎吃了兴奋剂的军队先烧了贝州城,一路烧杀来到他们的家乡魏博,没费什么力气就占领了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

河北局势,已经混乱至极。

魏博是河北首镇,一旦失去魏博,李存勖的天下极有可能在瞬间崩盘,甚至连河东本土都有可能丧失。李存勖即使再昏聩煳涂,也知道其中利害,但问题是派谁去?因为战神郭崇韬已经死了。

人才,永远是用不完的,关键是看领导想不想用,敢不敢用。

李存勖身边其实还有一位江湖地位几乎与郭崇韬相等的超级大将,就是李嗣源。只是李嗣源是李存勖时刻猜忌的头号政治对手,如果派李嗣源出去,一旦李嗣源控制军队,自己还有活路吗?

可问题是,不派李嗣源,他就无人可用了。在刘皇后干爹张全义的劝说下,李存勖只能咬牙把临机处事之权交给李嗣源。

事实很快印证了李存勖之前的判断,李嗣源刚到邺都城下,就被一伙乱兵劫持。这伙乱兵叫嚷着说皇帝(李存勖)要坑杀魏军,已经失尽天下人心,今日能救天下者,非令公(李嗣源官居中书令,所以人称令公)而谁!李嗣源百般拒绝,但最终还是抵不过乱兵的强烈要求,李嗣源摇身一变,成为魏军大帅。

当魏博乱军“劫持”李嗣源攻下东线重镇汴州(梁东都,今河南开封)时,混乱的形势已经彻底不可收十。李存勖虽然强打精神进行所谓的“东征”,但没走多远,他身边的侍从都作鸟兽散,李存勖只能狼狈逃回洛阳城中等死。

而此时的冯道,已经由黄河北岸的杨刘渡口南下,行经汴州,准备西行赴洛阳觐见李存勖。

从时间上来看,冯道南下时,应该并不知道离瀛州西南不远处的魏博已经发生兵变,所以冯道幸运地没有钻进虎狼窝。很难想象,如果冯道万一落在魏博军士手上,他会是个什么后果?不要指望李嗣源会救他,在那种情况下,李嗣源本人都是丧失部分自由和人格的人质,何况冯道。

别的不说,魏博军士因为李存勖长久不发军饷,对李存勖心存怨恨,而冯道又是李存勖极为器重的官场红人。对于这些没什么文化的丘八爷来说,拿冯道撒气,也许是报复李存勖的最好方式之一。

不过,魏博乱军和冯道之间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洛阳,而他们去洛阳就必然经过前梁旧都汴州。《新五代史·冯道传》说冯道路经汴州时遇到了乱军头目赵在礼,但欧阳修着史经常自相矛盾,在《赵在礼传》中,欧阳修却说在李嗣源的军队离开邺都南下时,赵在礼留在邺都。

一个很大的可能是:冯道在汴州遇到的并不是赵在礼,而是李嗣源的先锋兼女婿——冯道后来的老板石敬瑭!《冯道传》之所以说赵在礼作乱,很可能是指这场著名的军事哗变是从赵在礼开始的。

《五朝宰相:五代十国里的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