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用人唯才 1

冯道做了宰相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简拔散落在民间的人才,为国效力。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主动地去得罪人。

作为寒素出身的知识分子,冯道身上有一种近乎本能的阶级成见,就是对同属草根阶层出身的知识分子,包括乡野村夫,冯道礼敬有加;而对豪门出身的士大夫,冯道向来是不鸟他们的。

这一点和他的恩公张承业非常相似。张承业瞧不起那些豪门公子哥儿,动辄当众辱骂,武宗朝宰相李德裕的孙子李敬义就因为出身好挨过骂。不过冯道是儒者,他不会用张承业那般激烈的手段,他向来推崇和风细雨式的待人处事方式。

冯道用人讲出身,大搞“又红又专”,是冯道因为自己的出身不好而对权贵士大夫进行“阶级报复”吗,当然不是。冯道这么做,更多的还是对寒素士人本能的同情,这是一种朴素的“阶级感情”。

同样是读书人,面对有限的社会政治资源,出身好的士人就会很容易比寒士获得更大的进取之阶,特别是讲究门第士庶残余的五代前期。

冯道是个苦出身,他甚至连科举都没参加过,这也是一些豪门士夫经常挖苦冯道的话题。冯道跟着刘守光九死一生,好不容易遇到几位伯乐,才到了今天这一步。

冯道是人,是人就会有一定的偏私属性,他在选择人才时,也会优先考虑与自己关系好的人。比如在五代大臣王延的仕途路上,可以说冯道是他最大的政治恩人。

王延是鄚州人,和冯道是老乡(《新五代史》说王延是郑州人,与冯道是故人,当误),在冯道当宰相之前,王延的仕途不说一团漆黑,但也了然无趣,始终在底层徘徊,只做到即墨县令。

冯道做了宰相,有了用人之权,就动用自己的关系,说动李嗣源,把与自己私交不错的王延从黄海之滨的即墨召到洛阳,拜为左补阙。官位不高,但毕竟就近在天子脚下,升官是分分钟的事。果然,不过一年,王延就高升为中书舍人,赐金紫,顺利混进官场一线。

在用王延的问题上,冯道徇私了吗?

其实冯道并没有徇私。

执政者用人徇私的标准是所用之人才能低下,混事于位,贪赃枉法,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这种情况才属于因私进人,属于标准的官场恶习,宁用奴才不用人才。

但问题是,王延不是奴才,反而是个大可用之才,而且人品非常好。

《五朝宰相:五代十国里的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