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才子李愚的笔误

职场险恶,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但有些人却把职场全面黑化,在职场上打拼时,抱定了万事都不得罪人的死箴。即使身怀绝技也深藏不露,唯恐遭人忌恨。其实这么谨小慎微,生怕落叶砸了头,但也是对自己,甚至是对社会的一种不负责任。

觉得自己确实有才,那就光明正大地去争。私交可以圆润通融,但公事上,如果怕这个怕那个,必将一事无成,悬像凌云阁也成了痴心妄想。当然,这种“争”在具体手法上,也要看对象的。对心胸狭窄的小气人,远离为佳。如果面对的是道德不亏的君子,和他争得越激烈,自己获得他的好感的可能性越大。

冯道这一点做得非常好,面对卢程这等铁公鸡,冯道一让再让,而对真正的有才者,冯道半点情面也不留。比如对当代才子李琪的态度,反映了冯道处理私交与公务时的公允执中。

李琪,在之前任圜曾经推荐人相,但被孔循提名的崔协挤掉。相对于饭桶无为的崔协,李琪是梁朝第一流的真才子,大文人。李琪有真才实学,但棱角过直,恃才狂妄,瞧不起人。李琪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入后唐之后,李存勖非常欣赏李琪的才华,想让李琪入阁,但却遭到了梁朝旧臣的极力反对。为了顾全大局,李存勖只好忍痛割爱。

历经此事件后,李琪的棱角大为磨减,也开始变得中庸混世,但在文学上的傲气却没有少减一分,依然是牛气冲天。

天成三年(928)的四月,盘踞在镇、定二州的义武军节度使王都(王处直之子)因为对李嗣源始终放不下心,干脆勾结契丹人扯旗造反。义武军是唐末以来割据军阀中实力最弱的一个,即使王都与契丹结援,也根本不是李嗣源的对手。在第二年的三月,死守定州,被唐朝北面行营招讨使王晏球攻破,王都被杀。

按旧例,凡逆贼被平定,都要由当时才子写就一篇平贼文呈上,给平定叛乱的嘉庆气氛添点彩头。这件光荣的政治任务自然落在李琪头上,李琪也意气满怀,写就了一篇《贺平中山王都表》,可惜这篇文章没有流传下来。

以李琪的江湖地位,他写的任何一篇文字无不洛阳纸贵,俟其文章落笔,各界名流早就疯抢一空。但当冯道看到这篇《贺平中山王都表》时,却凝住了眉头。对于李琪的文笔,冯道向来也是折服的,但看到其中有笔误时,冯道却忍不住当场给李琪捉虫,全然不顾扫了李才子的脸面。

《贺平中山王都表》传到现在,只在《旧五代史·冯道传》留下了一句“复真定之逆贼”,而冯道当面指责李琪的,正是这句。

问题出在哪儿?出在李琪对地理位置的不熟悉上。实际上,唐军攻克王都的老巢是定州,并不是真定,两地相隔百余里,而李琪却把定州当成了真定。定州(今河北定县)是义武军节度使的驻节地,真定(今河北正定)则是成德军节度使的驻节地。

真定,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山国所在地。在唐朝的行政区划中,真定即镇州常山郡,原先叫中山郡。而定州也同样大名鼎鼎,即高阳郡,天宝中改为博陵郡。

其实李琪所犯的这个错误情有可原,因为李琪自出道江湖以来,就一直在中原谋事,从没有到过河北。犯了这种常识性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让冯道讲一讲粤闽浙的地理概况,冯道也会出错。冯道是河北人,又一直在河北做官,对河北地理非常熟悉,自然能一眼挑出李琪的错误。冯道做事很认真,拿着这篇文章来找李琪,当面纠错,“李公弄错了,官军收复的是定州,而不是真定。真定是陛下龙兴之所,又岂有丧于贼手之理。”

从史料记载来看,李琪这篇贺平贼文是已经进呈给皇帝御览了,或是当众宣读了。李琪是当代才子,皇帝身边的红人,换了别人,一般不会当众拆他的台,谁犯得着这般得罪人?冯道之所以冒着得罪李琪的风险,一来是他的直爽性格,二来是因为李琪为人尚算有君子风度。在职场上闯荡,与其得罪小人,不如得罪君子。得罪君子,君子会以明枪对你,得罪了小人,就等着背后挨黑砖吧。

冯道以君子之风待李琪,这其实是对李琪发自内心的尊重,冯道真要是油头滑脑,根本不会去做这等得罪人的事。李琪的反应也让人感动,“顿角折服”,对冯道并非恶意的指摘错误心悦诚服,这同样是君子风范!

君子爱惜君子,自古就是美谈。

《五朝宰相:五代十国里的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