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当今,钱学森在中国是一个万众敬仰的人物。新闻照片中,这位受人尊敬的矍铄老人常常与高层军事家一起,参加国家的重要庆典活动。耄耋之年的钱学森略有发福,绿色的军装被撑得紧绷起来。在他浑圆的面颊上,皱纹和斑点写满岁月风霜,鼻梁上依然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在中国,他的名字家喻户晓,正如冯·布劳恩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一样。

由于钱学森对于私生活的一贯保密态度,关于他的许多问题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得到答案。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在他旅居美国的20年中,对美国到底有怎样的感情?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在1950年突然决定返回中国?

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了解到,在中国的导弹项目中,钱学森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尽管在未来几年中,可能会有大量的相关细节被披露出来。这些细节将来自曾与钱学森共事的科学家的回忆录。

我们也永远无法了解到钱学森对美国的真实感情。他对美国政府是否仍旧心怀怨愤?或是内心期待着一次怀旧的故地重游?很可能,钱学森再也不会返回美国了,无论他是否得到了期盼已久的道歉。

即使钱学森离开人世,与他有关的问题却仍留待解答:美国政府在遣返钱学森这件事上是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中国政府在钱学森的领导下所研发出的导弹对美国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或许,导弹技术最终散布全球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无论是否有钱学森的帮助。但谁知道,在今天美国的大学里,到底还有多少个钱学森这样的人才,仍在留在美国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和返回祖国献身国防事业之间游移不定?他们的命运完全取决于移民局官员或主管经费开支者的一念之间。又有谁能说,发生在钱学森身上的事,不会在又一次国际冲突的背景下,在另外一个人、另外一所学校发生呢?

《蚕丝:钱学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