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刘郎是路人

楚怀王收了项羽的兵权,提心吊胆地等待秦兵找上门来,可等了好久始终没动静。于是楚怀王再度召开会议,有重要的事情,要跟大家商量。

楚将们进得营帐,就看到每人面前放着一纸合同——所谓盟约是也。楚怀王与众将誓盟,谁先率兵攻入关中,就可以为关中王。看到这纸盟约,除了项羽,所有人全都痛苦地扭过脸去。

大家为什么会感到痛苦呢?

因为这时候,项梁战死,正是秦兵最强势的时候。大家都曾经被秦兵追得屁滚尿流,根本没胆子去惹秦兵,全靠了人多凑在一起壮胆。这时候楚怀王竟然想入非非,想让大家入函谷关,直接去攻打咸阳,这岂不是老鼠抓搔猫鼻头,活腻歪了吗?

只有项羽和大家的想法不一样。一来,项羽是天性胆大之人,也是知兵之人。二来,秦兵杀死了他的叔叔项梁,让他对秦兵恨之入骨,所以想入关报仇。于是项羽提出一个动议,由他和刘邦合兵,向西入关。

项羽之所以想和刘邦合兵,是因为他已经尝到了两人合作的甜头。自打两人结成搭档以来,始终是顺风顺水,不能说战无不胜,但始终未有败绩。他还是很有眼光的,知道他和刘邦,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两个人。

但是,项羽的要求,却遭到了楚怀王身边的老将们的无情否决。

这个所谓的老将,如果不是吕臣的话,就是吕臣的父亲吕青——是吕青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他是主掌楚国军政大权的人物——老将们说:“项羽之为人,彪悍狡猾而且残忍。让他去攻打襄城,襄城里没有留下一个活人,所有的人都被他给活埋了。凡是项羽经过的地方,没有不被歼灭的。何况楚军已经多次发动军事攻势,在这之前的陈王、项梁都已失败,可见单纯依靠军事,是达不到消灭秦国的效果的。不如换个法子,以仁义开道,仁者无敌嘛!派遣忠厚老者,依靠仁义向西前进,晓谕秦国的父老乡亲。要知道,秦国父老受秦国的暴政久矣,无一日不渴望着救助。如果我们采用这个法子,不用粗暴的手段,说不定反而能够取得天下。项羽不是合适的人选,不可以派去。倒是刘邦这老头看似憨乎乎傻兮兮,实则精明稳重,不妨让刘邦去试试?”

这个建议,获得了楚怀王的认可。但我们必须要为项羽说句公道话,这个决定,对项羽来说是极不公道的。

你看,楚怀王明明和诸将签了合同,先入关者王。但当人家项羽要求履行合同时,楚怀王却不允许项羽履行,而把这个履行的特权,赋予了刘邦,这不是明摆着涮项羽吗?

并非是大家恶意涮项羽,而是项羽的业绩不佳,声名太坏,又太年轻,老将们明显轻视他。此外,就是楚怀王朝令夕改——这个朝令夕改,也是负责制定规则的人,最喜欢干的事。因为社会上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修正调整自己的计划。制定规则的人往往视规则为自己的计划,随时依据情况进行修改,意识不到规则对别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老话说伴君如伴虎,说的就是制定规则的人依据自己的利益随时改变规则,让人无所适从的困境。

楚怀王的朝令夕改,让项羽很痛苦,幸好这时候秦将章邯再度上演精彩个人秀,时局的变化,给大家带来了扭转尴尬的时机。

话说楚怀王秣马厉兵,紧张地等秦将章邯来攻打,可是章邯却迟迟不露面,为什么呢?

因为章邯跑到赵国去了。

说起来赵国真的很惨,它本是陈胜时代的老兄弟武臣开创的根据地,而后武臣就做了赵王,张耳陈馀辅佐他。岂料武臣的姐姐喝醉了摆谱,激怒部将李良,大闹邯郸城,杀掉了武臣。于是张耳陈馀再立赵歇为王,此后赵国陷入了与叛将李良的拉锯战中,双方你来我往,你退我攻,打得不可开交。章邯就在击败项梁之后,撇开楚军不睬,突然渡过黄河,杀入了赵国。

赵国这边是有几万人马的,和李良比画比画没问题。但与章邯相比,差得就太远了。结果邯郸城下一战,赵军溃败,章邯引军入邯郸,然后进行大拆迁,把邯郸城中的所有百姓,全部移民去了河内,再把邯郸城墙扒倒,夷为平地。

老实说,章邯真的有一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权力是靠剥蚀人民而存在的,现在他对赵国来了个釜底抽薪,外加扬汤止沸,把老百姓全搬走,再扒掉城池,赵国的政权就无所依附了,只能哪人多往哪儿走,重建根据地。

张耳保着赵王歇,逃入钜鹿城。陈馀北走,收集常山的溃卒,居然得到几万人,回来时发现情形不妙,秦将王离已经包围了钜鹿城。而章邯大军驻扎在钜鹿以南的棘原。陈馀只好驻扎钜鹿城北,躲章邯越远越好。但总躲也不是个办法,还得向楚国求援。

新来的这个王离,他是秦国名将王翦的孙子。当初就是他爷爷王翦,杀掉了项羽的爷爷项燕,灭了楚国。现在到了孙子辈,这个王离也很能打,他是秦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因战功封侯的人,封的是武成侯。王离的战功,是在北方抵御匈奴,是塞外三十万大军的统帅。但是王离入关平叛,带了十万人,章邯的兵力比他多一倍,再加上章邯已经和义军缠斗多时,论经验及战功都在王离之上,所以此役以章邯为主将,王离以副将的名义打配合。

总之,三十万秦军主力云集赵国,赵国好像没希望了,只能向楚国求援,但求援后是不是还有生机,希望好像也不大。

楚怀王接到求援书,很兴奋,这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权力及重要性,于是决定援赵。

援赵就是派将,但派哪个去好呢?

吕臣不能派,他等于是统领楚怀王的卫戍部队,保护楚怀王的人身安全。刘邦享受着仁慈长者的偌大名头,正在移师入关,腾不出手来。

能派的,只剩下项羽了。

当然,此时楚军之中,尚有能征善战的英布,名字非常有范儿的蒲将军,名将桓楚,以及成语“季布一诺,千金不易”的主人公季布。最后这个季布,最喜欢自我炒作,因恶炒名垂青史,也是一桩奇事——总之这么多人乌乌泱泱,好像不愁找不到个统兵的主将。

但问题是,以上人等,自打渡江以来,就始终跟在项梁身后跑跑颠颠,谁也没有得到过表现的机会。此时诸人没有业绩,自然也就没有名气,最多不过是一员部将而已。只有项羽得到三次机会,屠襄城、屠城阳、打雍丘,所以刘邦一走,项羽就成为唯一的人选了。

可万万没想到,有人对项羽的资格提出质疑,这导致了项羽最后机会的丧失。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