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朝廷照我去做官 6.洞房独坐读史书

二十二岁那一年,曾子城的笨爹曾麟书老先生,还在不屈不挠地继续参加府试。这可怜的老家伙,他出生在书香之家,早已接受了读书是人生必然之事,偏偏他老人家没什么天分,这儿子都二十二岁了,他仍然是个发奋落榜的自考生,继续奔波在赶考的路上。

这一次考府试,他带了大儿子曾子城一块考。可最终的结果,让这爷俩哭也不是,笑也不妥,说不出来的别扭,说不出来的不自在。

考试结果,笨爹曾麟书一举夺得府试第一名,这对曾家来说是大喜之事。

可还没等曾麟书欢天喜地,里边却又扔出一张试卷,一个姓廖的学官满脸怒气冲了出来:“哪个叫曾子城?出来!你个浑蛋东西,会写文章吗?文章也不会写你跑进来撒什么欢?这里是考场,不是野猪林!”

曾子城文理不通,发充佾生!

后面这个佾生,是指当时文庙举行祭祀活动时担任服务生的小角色,服务生倒没什么关系,问题是当时考试制度极苛,被列为劣等的考生,照例是以挂牌通告的方式加以羞辱。曾子城同学以其文理不通,大名就被学台悬牌,让这个蟒蛇娃沦为了世人讥讽的笑柄。

笨爹勇夺第一名,儿子却被悬牌羞辱,这可给曾家人出了个天大的难题,这事,家里是应该庆贺呢?还是应该庆贺呢?还是应该热烈庆贺呢?

这起诡异事件,也导致了那名姓廖的官员成功地逃脱了蟒蛇娃曾子城的阴险报复——遇到这种事,曾子城真的没心思报复别人了,快想想自己是怎么弄到这种丢人现眼的份上的?

这次羞辱对曾子城伤害极大,时隔三十五年,五十七岁的曾国藩剿捻失利,自请辞职,并写信给弟弟曾老九曾国荃说:“老弟呀,你哥哥我真可怜啊,这辈子吃了不知多少亏,第一次就是二十二岁那年,被学台悬牌羞辱,说你哥文理不通——‘余生平吃数大堑……第一次壬辰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不通’。”

可问题是,曾子城脑子是慢人一拍或多拍,可是他在学习上占尽了脑子慢的便宜,比别人更能够用功,怎么会落得个文理不通的评价呢?

会不会是考官弄岔了?

要不,明年咱们再试试?

实际上,到了学台悬牌之时,曾子城已经连续六次冲击府试了,而他的笨爹曾麟书,参加府试的次数已经没法细数了。笨爹曾麟书考了整整一辈子,如果同样的事情再发生在儿子身上,那曾家人可真没咒念了。

没咒念也没办法,次年,曾子城二十三岁,硬着头皮重返长沙,去进行他的第七次府试冲击。

嘿!这一次,曾子城竟然闯关成功,顺利过关,一举拿下府试,跟他亲爱的笨爹同入县学,从此父子改同学啦!

虽然曾子城闯关成功,但他并不是第一名。而七次连闯,六次失败的惨痛,却从此牢牢地蛰伏在他的心里,让他终生难以摆脱。日后他深情地回忆道:“我这一辈子,科举是非常顺利的,就是这个开端,这个府试,竟然连考了七次,而且最后的结果还不是第一名,这让我老曾丢老脸了,夜里回想起来,犹如钉芒在背,坐卧不安呀!”

但不管怎么说,当时的府试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毕业,曾子城总算对得起等他整整九年的老婆了。于是这一年,欧阳凝祉把女儿送了过来,让他们小夫妻大婚,而后曾家人亢奋不已,枕戈待旦,为曾子城冲击京试做准备。

次年,曾子城顺利拿下中试——这大概相当于高考资格通过,然后去找他的堂叔曾大启借银子。

不好意思,曾麟书全家一门心思闭门读书,不事治产,连曾子城的赶考路费都拿不出来,只好麻烦曾大启了。

曾大启慨然允诺,借给曾子城二十两银子,二十五岁的曾子城顺利抵达京师,进入考场,并迅速地落榜了。

第二年,皇太后六十大寿,例加一次科举考试,于是曾子城二度冲击,并再次成功落榜。

当时朝廷是三年一次大考,这次落榜,再考就是两年之后的事情了。所以曾子城也不在京中恋战,而是走清江,下扬州,绕金陵,溯长江西上,狠狠地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抵达睢宁,发现书摊上有部二十三史,于是向同乡借了百金,还不够买书,又把衣服也给卖了,捧着这套二十三史,兴冲冲回家了。

看到儿子落榜归来,却买了这么昂贵的一套书,不能吃又不能穿,扔灶里生火却又不够用,当时笨爹曾麟书轻微叹息一声,说:“乖啦,我的好儿子,你为了买这套书,让家里欠下一屁股的债。你爹我呢,尽量想办法还人家钱。可有一样,如果你能把这套书圈点一遍,就算对得起你爹辛苦还债了。”

曾子城说:“安啦老头,一言为定,你还债,我读书,咱们开始吧……”

曾子城的一根筋精神展现了出来,此后整整一年,他基本上没出屋门,就坐在桌前读这套二十三史。

这世上带给人最大智慧的,莫过于历史!读史让人明智,让人洞悉人性。因为历史是人类的历史,演绎的是人性的规律。倘能够洞悉人性之律,自然也就跨过了智慧的门槛。这个道理几乎人人都明白,但又有谁能耐得住寂寞,在洞房里枯坐一年而读尽古来史书呢?

即使是现在,也没几个人肯干这笨事。

但曾子城肯。

因为他笨!

他笨到了找不到个不读书的借口——而聪明人有着无数不读书的借口。但当曾子城读过这套二十三史之后,他已经完成了从笨蛋到智者的逆袭。除非有谁也像他这样下一番笨功夫,否则,在智慧领域就无法与曾国藩相比。

他仍然是那么的笨,却已经拥有了智慧。

二十八岁那年,曾子城再赴京师。但由于他这两年只是一味读书,他的笨爹曾麟书也是只读书不做事,此时的曾家已经是家徒四壁。幸好亲戚们凑了三千吊钱给他当路费,他一路上节省着用,到了京师只剩下三吊钱了。

这一年,他金榜题名,成了主考官穆彰阿的记名弟子,并改名曾国藩。

本来他是没资格进翰林院的,但御史劳崇光——他也是湖南人,就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替曾国藩主持公道,要求当时的道光皇帝给点面子,把曾国藩的名次往前挪一挪。道光帝从谏如流,把曾国藩的名次往前一挪,于是曾国藩就混入了翰林院庶吉士之列。

这个庶吉士,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读研,就是在翰林院深造,深造三年,而后还有一轮大考。考得最差劲的,就可以外放做个县官之类。考得好的,那就有可能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古中国读书人最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曾国藩身上竟尔成真。

人生得志,曾国藩的蟒蛇娃习性,终于肆无忌惮地显露了出来。

他开始欺压良善。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