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转机 4.最沉重的打击

这时候湘军诸队中,最艰难的就是塔齐布营。这支军队本是湘军的主力,可是贴在九江城边死缠,却久攻不下,伤亡累累。曾国藩急气交加,感叹说:“这个林启荣呀,这家伙好厉害,他怎么就加入了叛军呢?”——“良不可及,惜做贼耳。”

眨眼工夫,塔齐布营就在九江城下攻打了半年了,而曾国藩和塔齐布也自水师大败而后,整整半年没有见面了。这一次曾国藩赴青山,想看看塔齐布惨成了什么模样。两人见面,史料记载中没有说他们抱头痛哭,但估计哭是肯定的,仗打成这样,不哭怎么可能?

两人商讨战局,越商量越灰心。如果放弃攻打九江,那就意味着输惨了。如果不放弃,那就意味着输得更惨。这般进退不得,左右为难,该如何是好呀?

曾国藩说:“唉,还是不要再打下去了吧,不行咱们就奔下游,去打湖口的叛军,另寻战机吧。”

曾国藩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他目前面临着一个绝境——罗泽南跟他挑明了,走人,去湖北跟着胡林翼征战略地,不跟曾老板混了。

曾国藩的湘军所仰仗的就是塔齐布和罗泽南,李元度那支近视眼军,派他出战,迷路是必然的,还得再派支军队去把他找回来,指望不上呀。所以曾国藩想重新调整战略,但首先,他要先听听塔齐布的意见,看看塔齐布是不是还有把握拿下九江。

塔齐布表态,没问题,再给他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内如果拿不下九江,他就遵命转战湖口。听塔齐布这么说,曾国藩就放心了。

到了七月十五日,罗泽南给曾国藩写了封信,再次要求跳槽。从时间上来推算,曾国藩应该还没有收到这封信。而三天之后,就传来了塔齐布的死讯。

塔齐布死于七月十八日,那天早晨他整队出发,再去攻打坚不可摧的九江城。可还没等他走出军营,忽然间气脱倒地,呕血而死,时年三十九岁。他实际上是活活累死的,打仗这工作,是很耗精力的。

有分教,将军百战死,壮士去不归。百年身后事,一切尽成灰。塔齐布是曾国藩最得力的臂助、战场上的常胜将军,有一段时间甚至成了湘军的化身。当夜三更,曾国藩接到消息,顿时觉得天旋地转,精神恍惚,整个人都瘫倒了。次日他强撑着奔赴九江陆营,恸哭不已,并撰挽联凭吊之:

大勇却慈祥,论古略同曹武惠;

至诚相许与,有章曾荐郭汾阳。

塔齐布死,给了曾国藩致命的一击,眼下要考虑的已经不是能不能打下九江了,而是如何保住塔齐布的部队不溃散。他派了老将周凤山作统领,总算把这支部队稳住了,但战斗力已经变得非常可疑。

塔齐布死后没几天,罗泽南找上门来了:“老板,给句话吧,到底让不让咱走?”

当然,罗泽南是大儒,说话不会这样直来直去。他是单骑来到,在船上与曾国藩会面。参加这次劳资谈判的,还有两人共同的好朋友刘蓉。

罗泽南是这样绕的弯子:“这场仗,如果你想赢,就这样死缠着九江是没戏的,你必须拿下武汉,以武汉为屏障,然后直落江西、安徽和江苏,最后把盘踞在天京城里的洪秀全生生困死。所以呢,与其大家都堆死在九江这盘死棋上,不如让我去打武昌好了,你看如何?”

刘蓉在一边提醒曾国藩:“老曾,你能够倚仗的,就是塔齐布和罗泽南这两人。现在塔齐布已经死了,如果你再放罗泽南走,你还有希望吗?”

曾国藩垂泪:“唉,留住人家的人,可留不住人家的心呀。”

情知大势已去,曾国藩就没有强留罗泽南,相反,他给罗泽南配备了强兵猛将,让罗泽南走得更光彩些。

到了罗泽南走时,刘蓉和郭嵩焘去给他送行,曾国藩不在场,大家就可以说几句实话了。

刘蓉说:“老罗呀,我不反对你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可你挑这时候走,那老曾他可就死定了。”

罗泽南笑道:“也未必吧?不是我瞧不起你们这些人,整个湘营的人全都加在一起,也比不了老曾的一根脚趾头。”

郭嵩焘说:“老罗呀,事情不像你想的这个样子……唉,总之老曾是死定了。不过呢,他所谋者,天下大局也,只要对大局恢复有利,他好像也不太再意自己的死活。”

罗泽南说:“看运气吧,说不定老曾还能活下来,这事谁能说得准?”

罗泽南这句话,竟尔诡异地应验了。谁也想不到的是,死的不是困于绝境中的曾国藩,而是他罗泽南。

此外,曾国藩在送别罗泽南事件上,表现得极是磊落,极是光明,极是大度。但等罗泽南走后,他却突然暴露出一副小人的怪异嘴脸,让时人惊诧莫名。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