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师徒大斗法 1.曹操董卓没区别

咸丰帝没能等到安庆城破的那一天,就在热河撒手归西了。史称他是病死的,但更大的可能,是活活窝囊死的。

咸丰帝真的好窝囊啊。古来帝王,自打秦始皇就立下了规矩,皇帝嘛,就是要为所欲为,就是要唯朕独尊。可咸丰帝前脚登基,后脚冒出来个洪秀全,跟他争夺独尊的资格。此犹罢了,洋人也不尊重他的独尊,居然把他撵到热河来,跟其他的皇帝们比比,咸丰帝真的很失败。

咸丰帝死,同治登基。

但小同治刚刚六岁,吃奶是高手,治国这事别找他。所以咸丰帝设计了一个精巧的权力制衡体系,他把国政授予八个老头,史称“襄赞政务大臣”,也就是托孤之臣。这八个老头负责治理国家,但咸丰帝把玉玺放在了两宫太后那里。

按咸丰帝的想法,托孤大臣有政治权力,但议策必须要去找两宫太后盖章。而两宫太后有盖章的权力,却不会写圣旨。如此一来,这八个顾命大臣,就没机会算计六岁的小同治,皇家权力,从此稳如磐石矣!

但咸丰帝却疏忽了,八个托孤老头的议案,不盖上玉玺是无法生效的。但两宫太后却是可以自己写圣旨,自己盖章的!

于是历史按其固有规律向前推进,两宫太后瞧八个托孤老头不顺眼,八个老头也看这俩小娘儿们不爽。于是两宫太后就自己写了圣旨,盖上章,传胜保火速北上护驾。再密召恭亲王奕,醇亲王奕,几个年轻人联手,把八个顾命老头统统打掉了。

这段历史,又称“北京政变”,从此权力型女人慈禧走上舞台,开始折腾这个已经支离破碎的大清帝国。

有记载表明,当时的曾国藩也几乎卷入这起政变。

有关此事,《湘绮府君年谱》中有一段无法证实的记载:“是岁七月,文宗皇帝晏驾热河,怡郑诸王以宗姻受顾命,立皇太子,改元祺祥,请太后同省章奏。府君与曾书,言宜亲贤并用,以辅幼主。恭亲王宜当国,曾宜自请入觐,申明祖制,庶母后不得临朝,则朝委裘而天下治。曾素谨慎,自以功名大盛,恐蹈权臣干政之嫌,得书不报。迭后朝局纷更,遂致变乱,府君每太息痛恨其言之不用也。”

这段文言文是说,咸丰帝死的时候,大名士王闿运立即上书曾国藩,建议曾国藩立即提师北上,去找小皇帝同治,陪小同治一道治理国家,不要给两宫太后以机会。但曾国藩担心这么个搞法,让自己成为遗臭万年的大奸臣,就拒绝了。

单从历史的逻辑上来说,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是很高的。要知道,自打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咸丰北走,这天下说话算数的,实际上就是曾国藩了。咸丰帝根本没有丝毫余力顾及这些。而曾国藩乘机放开手脚,长年征募招聘,各地求职学子想找个吃饭的营生,来他这里最合适。如此之多的怪异人类扎堆在一起,干什么事的人都有,说什么话的人都有——如果有人建议曾国藩抓住这个机会,夺取权力,这绝对是正常的。

单看大名士王闿运的建议,实际上不过是建议曾国藩走曹操的路线,挟小同治以令诸侯,如果曾国藩真的这么干了,也不奇怪,但他为什么不肯干呢?

三个原因。一是曾国藩的一根筋个性。他脑子里有一个先克安庆,再灭天京的构思图,这个图没有完成,他没心思干别的事。二是他毕竟是饱受儒家经典浸淫的学者,无法让自己做出对不起咸丰帝的事情来。要知道,他之所以能够获得一个曹操类型的机会,正是因为咸丰帝对他的信任。他才得以杀伐天下,炙手可热。如果因此而萌生出夺取咸丰帝江山的意图,就过不了自己的良心这一关。三是他之所以赢得世人如此拥戴,那是因为他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替天下人解决洪秀全带来的麻烦。如果他突然选择做曹操,就会失去道义的支持,届时天下英雄狗熊,都会乘机起事轧闹猛,折腾到最后,恐怕曹操做不成,反倒做成了臭名昭著的董卓。

董卓与曹操实际上没丝毫区别,不过是一个失败一个成功而已。失败的董卓就成了千夫所指的民贼,而成功了的曹操却被誉为非凡的政治家。这种成王败寇的观念,根植于国人的脑壳之中,曾国藩史书读烂,杀人如麻,如何不知道国人的这个毛病?他才不会触碰人性最险恶的底线。

倒是北方的胜保,他不甘寂寞,跑到北方去支持两宫太后,支持到最后的结果,是被慈禧彻底灭了门。曾国藩能全名全节全功,就是因为他不会为鼻尖前的微小利益所迷惑,这岂是王闿运之流所能理解得了的?

事实上,曾国藩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北京城中刚刚发生政变,掌握权力的两宫太后,对天下的局势是两眼一抹黑,只知道天京城中有个洪秀全,非要跟她们过不去,但怎么解决这个麻烦,她们是一点主意也没有。能够做的,只能是坐看各地督抚自行其是,边看边学。

这就等于给了曾国藩不受牵制的权力,可以放开手脚,尽抒人生情怀。

据曾国藩本人的日记记载,在接到咸丰帝驾崩的消息后,他非常悲伤,当即叫来幕僚,撸起袖子,下了两盘围棋。

十月初六日,知寿州为苗沛霖所陷。早饭后,至寓内北边所设皇殿内迎接遗诏,跪迎于门外。安诏后,行九叩礼,宣读毕,复行九叩礼。礼毕,与学使及司道等叙谈,旋围棋一局……

咦,不对呀,曾国藩应该是马上为咸丰帝召开追悼会,三军将士尽缟素,泪飞顿作倾盆雨呀。他怎么优哉游哉地下起棋来了呢?

曾国藩又不发神经,给个九叩就对得起咸丰了。他现在心里想的是:……嗯,这个,嗯,那个,嗯,我老曾,是不是那什么……嗯,现在终于没人能管着我了,是不是应该弥补一下我的人生缺憾?嗯,是不是应该找个漂亮的、温柔的、长发及腰的美貌女生,和她共同探讨人生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儒家学者的立身处世格言。曾国藩既然想到找个小女生,当然是说做就做,绝不会耽搁半秒钟。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