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步步困难的医改

美国医疗困境

美国的医保体系一直饱受诟病。欧洲大部分国家在二战之后已经建立起全民医保体系,而美国直到克林顿竞选总统之前,还有超过35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在这种局面下,美国不得不考虑对医疗进行全面改革。

当时的美国医疗体系,呈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局面,医疗技术称得上全球顶尖,但医疗费用负担却处于失控的地步,医疗资源利用率低困扰着美国政府。

美国的一家独立机构专门对医疗问题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医疗费用最大的支出居然是管理成本,占总费用的四分之一。同时,滥用新技术和昂贵的医疗设备,也促进了医疗费用的增加。

积重难返的局面,令美国民众对美国医疗保险制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然而,没有任何一个人、机构或者政府部分愿意接手这个出力不讨好的烂摊子。

在克林顿竞选总统时,提出过医疗保障问题,并大做文章,以此为题大力造势。在竞选中,他提出将会为美国公民提供一份新的健康保险计划。同时,克林顿的主要竞争对手老布什也针对这一点提出了一个计划,他的计划是建立在以税收基础上为期5年的短期的医疗保险改革计划,该计划将额外花费10亿美元。

很明显,这一计划是老布什的无奈之举,为了竞选总统连任不可为而为之,而且改革计划比较有限,而克林顿的计划中则更为全面,更能吸引民众。正是凭借建立全民医保的口号,克林顿才成功地当选总统。

针对这个现象,美国相关专家认为,民众选择克林顿,主要是对医疗改革的期盼。首先,改革可以确保他们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其次,他们对于当前的医疗服务质量表示满意。但是,改革后医疗费用的支出将更加低廉。

困难重重的医改

1993年1月25日,也就是克林顿就职5天后,第一夫人希拉里被任命为全国医疗改革团队的负责人,这个团队包括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财政部、国防部、商务部和劳工部等部的部长,以及退伍军人事务部和行政管理预算局的负责人等。

在这一消息宣布之后,出现了对希拉里很不利的局面。

首先,民众对医疗改革期待很高,而负责医疗改革的居然是身为律师的希拉里。民众对此产生了不小的抵触情绪,他们认为希拉里不适合这个职位。

“我确实不是医疗保障专家,也并非该领域的专家,不过我很乐意置身这些困难之中,并充满信心做好这件事。”希拉里说道。

其次,国会已经出现了有关医改减速的预兆,这是更为不利的一个方面,这说明希拉里在医改保障问题上操之过急了。

尽管困难重重,但希拉里还是坚持不懈地继续下去。

此后,希拉里率领这一特别团队开始秘密为克林顿起草医疗改革计划。在此期间,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组织来自不同单位的政府官员、医疗政策专家、经济学家以及医保团体参与,还举行了大量的听证会、座谈会。

在这个团队中,希拉里有20名下属,团队的办公地点被称为“希拉里地盘”。办公室位于许多人都渴望搬进去的白宫西翼,而此前第一夫人的办公室都位于东翼。另外,她让克林顿任命她的办公厅主任为总统助理,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然而,这一举动却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在华盛顿,总统的一举一动都需要考虑再三,他们需要考虑舆论,需要得到舆论的认可和支持。这一点与在阿肯色州大为不同,在阿肯色州,他们比较自由,生活节奏慢,也很容易控制舆论。但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权力中心,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想要像在阿肯色州那样控制舆论简直是不可能。

克林顿任命希拉里办公厅主任为总统助理就让美国民众很不满意。在一份民意测验中,36%的人认为希拉里权力过大,会自顾不暇。

顾头不顾尾

经过考察调研,医保改革法案的初稿正式出炉了。

1993年11月20日,克林顿总统向国会提交了由特别团队起草的,被称为《健康保障法》的健康照顾改革法案。《健康保障法》的名字是希拉里取的,很明显,她希望这部改革法案能够载入史册,成为美国立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这份法案中,构架了美国卫生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框架。其中,最核心的特征是,建立全民健康保险计划。建立全国医疗保险需要强制雇主和雇员共同支付医疗费用。其中,雇主被要求支付绝大部分的医疗成本约80%,个人支付其余部分。

尽管克林顿和希拉里推出的新医改方案几乎把全民医疗体系的理想都实现了,但是,一个法案能否顺利通过,还要看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脸色。

总统上任还有一个严格的考核标准,就是上任中期的成就考验,这一点又被称为“承诺履行标准”。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多数选民在总统选出来之后,很快会发现自己的境遇并未得到改善,或者之前热热闹闹的大选已经使得大家对于政治感到疲惫。因此,总统所在的政党都会在中期选举中失利,甚至全面丢失国会的控制权。

克林顿的医改正在面临这个局面,而这时候,医改方案遭到了拒绝。只能说,克林顿的医改“胎死腹中”。

这一事件恰好说明美国式民主虽然能够一人一票选总统,但是却无法左右国家政策的走向。而多数民众对于复杂的医疗问题一窍不通,对于医改成败更是一片茫然。

父亲去世

在希拉里为医疗改革法案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父亲休·罗德姆严重中风。

听到这个消息后,希拉里和切尔西以及休吉、安东尼急忙赶到小石城圣文森特医院。父亲休·罗德姆的主治医生德鲁·昆普瑞斯是希拉里的朋友。对父亲的病情,他没有任何隐瞒。他很无奈地告诉希拉里,她父亲遭受了严重的大脑损伤,正处于深度昏迷,很有可能再也醒不过来。

不过,他并没有把话说绝,他建议可以与病人说话,甚至唱歌,这种方法存在唤醒病人的可能性。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希拉里、休吉、安东尼留在圣文森特医院,轮流和他们的父亲说话、唱歌。期间,他们的母亲多萝西也赶了过来。父亲休·罗德姆的脾气很暴躁,对自己的妻子多萝西从未有过尊重,可此刻,希拉里却从母亲眼中看到了深切的悲伤和不舍。这一点让希拉里对夫妻的概念理解又加深了。

希拉里、切尔西、多萝西和休吉、安东尼轮流对休·罗德姆讲话,甚至唱歌,而休·罗德姆好像平静地睡着了一样,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说出他还能撑多久。

几天后,希拉里又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主治医生德鲁告诉她,她的父亲已经脑死亡了。经过家人的商量,在一个平静的午后,家人帮助他把呼吸的机器拿掉了。

“父亲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他的遗容那么平静、那么安详,就像是进入梦乡一样。然而,他的离开留给我无限的悲伤。”希拉里说道。

然而,这个倔强的老人却没有放弃。医生告诉他们,父亲的心脏依然强健地跳动着。而这个时候,希拉里必须要回华盛顿,她必须要回去工作,而切尔西也必须回去上课。希拉里曾答应4月6日到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去发表演说,如果取消的话,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因此,希拉里决定如约前往。

当时,希拉里非常悲伤,但是,她依旧坚强且出色地完成了演讲。她说:“在步入新千年之际,我们需要有目的性的新政治。我们需要关心个人责任和关怀的一种新社会风尚。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什么是文明社会,因为这个社会解答了由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共同提出的一个无法解答的问题,即,我们如何才能建设一个社会,使我们再次充实起来并感受到自己属于一个比自己更重要的组织”。

演讲结束后,希拉里又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小石城。第二天,父亲去世了。希拉里和家人在小石城为他举行了追悼仪式,然后把他送回斯克兰顿,在法院街卫理公会教堂举行了葬礼。

文斯·福斯特吞枪自杀

1993年7月20日下午1点,又一件不幸的事情降临到希拉里的头上——文思·福斯特自杀了。

对于文斯·福斯特,美国著名的记者伯恩斯坦在希拉里的传记《掌权女人》中,将文斯·福斯特称为希拉里的“另一个男人”“蓝颜知己”,认为两个人的感情之深甚至超越了爱情。

然而,这位“另一个男人”“蓝颜知己”随希拉里进入白宫任职后几个月却自杀身亡。

前面已经做过介绍,希拉里与文思·福斯特的交情开始于1976年。当时的希拉里已经跟克林顿结婚,为了爱情来到阿肯色州的小石城。由于文思·福斯特的引荐,希拉里很快进入罗斯律师事务所,成为该州律师事务所唯一的女律师。虽然不少同事最初无法接纳这位思想前卫的新女性,但文思·福斯特却帮助希拉里克服了这一难题。

文思·福斯特英俊帅气、身材高大、风度翩翩,他与克林顿其实是儿时玩伴,从4岁起就是邻居。不过直到接触希拉里,他才真正进入克林顿的生活。文思·福斯特与克林顿的性格有很大差别,却与希拉里有些相似。性格上的共同点让希拉里与文思·福斯特走得更近,二人在工作时经常是形影不离。不过,这种工作伙伴中的形影不离,在别人眼中就成为暧昧情节——一起吃午饭,一起打高尔夫和网球,一起漫步,更有甚者,他们拿着一杯葡萄酒热烈地交谈和开心地大笑,周围相熟的人都怀疑他们的关系不寻常。

对于此,伯恩斯坦认为,文思·福斯特是希拉里可以依靠的肩膀。他从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一部分影子,而她则与他分享无法与克林顿分享的一部分生命。他们的亲密对克林顿并不构成威胁,克林顿也很欣赏文思·福斯特的谨慎、智慧。

随着克林顿入主白宫,文思·福斯特与希拉里走得更近,他被任命为白宫副法律顾问,并负责处理希拉里的法律事务,成为仅次于白宫办公厅主任和白宫法律顾问之后的第三号实权人物。文思·福斯特很希望与希拉里的关系能一如既往,然而白宫的日子与小石城的生活完全不同,事情向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由于工作压力大,希拉里与文思·福斯特的关系越来越远,甚至有了公开争吵,争吵的原因就是因为前面提到的“生活在透明的玻璃罩中”。

当希拉里和克林顿的生活细节被媒体报道后,她要求文思·福斯特彻查这件事,并要求对特勤组进行大轮换。但文思·福斯特却认为,这一举动会引发反作用,便暂时搁置了。几天后,希拉里与克林顿发生激烈争吵并怒摔台灯的事情又被媒体大篇幅的报道,这让希拉里非常愤怒。

希拉里毫不留情地训斥了文思·福斯特,说他根本没把自己交代的事情放在心上。就是这样,从前的朋友关系变成了上下级关系,文思·福斯特的情绪产生了较大的波动。

与此同时,又接连发生了“白水门事件”及“旅行门事件”,而文斯·福斯特都是直接参与人,这让他压力倍增。

他在日记中用很消极的文字写道:我的无知、缺乏经验和超负荷工作让我错误连连。我不能适应这份工作和华盛顿聚光灯下的生活,钩心斗角、绞尽脑汁的较量令人毁灭。

7月20日下午1点,文斯·福斯特离开了办公室。5小时后,警方在华盛顿附近的弗吉尼亚的福特摩西公园发现了他的尸体,他用一把左轮手枪向自己的嘴中开了一枪,结束了生命。

文斯·福斯特死前留下字条说:“公众绝不相信克林顿夫妇以及他们的忠心幕僚的清白了。”但疑问在于,他销毁了与“白水丑闻”有关的文件。

文斯·福斯特的吞枪自杀让希拉里非常伤心。

“在一千人中,在那些可能自杀的人中,我怎么也想不到会是福斯特。”希拉里伤心地说。

旅行门事件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谈一下美国第一夫人的角色,“第一夫人”并非公职,也从来没有被写进美国宪法的义务。按照美国惯例,第一夫人就相当于总统的私人秘书,这个秘书不拿工资,也没有任何行政职位。

另外,因为美国总统的关注度,总统夫人的关注度也很高。在闪光灯的作用下,每一任总统夫人都在定义“第一夫人”这个角色:模范妻子;白宫主妇;时装模特;社会志愿者、总统的政治伙伴。夫人们在不同领域间切换,并接受着所有人的检阅。

贵为第一夫人的希拉里,就很不幸地卷入被称为“旅行门事件”当中。

在白宫,因为总统出行的需要,专门设置有一个旅行办公室,全权负责总统出访期间随行人员的各种旅行安排。

这里的工作内容都是比较繁杂琐碎的,需要和大量的商业性机构打交道。在这中间,出于节俭经费的考虑,一些过于琐碎的工作内容使他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自己去联系,所以,他们把一些业务包给一些商业性的服务公司去做。这样与政治政党毫无关系的事务性机构,在白宫换主人的时候,往往是雷打不动的角色。不论是哪一党当政,这个部门还是做着同样的工作,为轮流坐庄的总统安排旅行事宜,所以,这个部门中的员工都是白宫的老雇员了,属于元老级的人物。

在克林顿入主白宫时,这个部门中甚至有在肯尼迪总统时代就开始在这里工作的雇员。然而,在克林顿入主白宫之后不久,这个部门一下子被解雇了包括主任在内的七名雇员,理由居然是这个办公室的财务流程不合规定。而解雇的命令来自希拉里。

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人事更迭,却偏偏时任部门主任的戴尔有很广泛的媒体资源。他利用媒体资源喊冤,指责是希拉里滥用权力才把他们免职的。这样,经媒体广泛报道之后,所有人都将关注点集中在希拉里身上。

更为可疑的是,在替换被辞退的办公室工作人员之中,有一个居然是希拉里的近亲,更让人觉得“形迹可疑”。

更糟糕的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参与解雇七名旅行室雇员的白宫顾问文斯·福斯特,突然在白宫吞枪自杀。尽管从他的遗言和种种迹象看,都显示他是因为承受不了紧张和压力,厌倦生活而弃世的,可是,就算文斯·福斯特的死因确是如白宫所宣布的那样,他至少是死得也太不是时候了。他死在这个节骨眼上,能让人不起疑吗?

这个时候,很多媒体猜测文斯·福斯特的死因,有的说是因为参与希拉里某个阴谋“畏罪自杀”,有的干脆怀疑他是让希拉里给“干掉了”。在舆论的轰炸下,局面乱作一团。

尽管当时有关那些雇员的行为调查还没有得出结论,大家已经倾向于从“白宫阴谋”,或者至少是“希拉里滥用权力”这样的角度去考虑这个事件了。这一事件就这样在报纸上成了“旅行门”。这时,距克林顿上台还不到半年。

事情到了这里还不算结束。在国会众议院的调查委员会调查“旅行门”的过程中,又发现白宫在开除旅行办公室主任戴尔的几个月后,向联邦调查局调阅了戴尔的机密背景档案。随着这条线索查下去,发现白宫安全室在此期间,超越白宫权利,从联邦调查局调阅了四百零八份前共和党政府官员的档案,其中甚至十七份在事情爆发的时候,还没有归还。包括一些著名的共和党人的材料,也被白宫调阅。

这个消息一见报,马上引起一阵哗然,被称作了“档案门”。

《希拉里传:我想成为那个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