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全国育种战线的大协作

当“野败”出现在袁隆平的面前,袁隆平用它杂交出五颗金灿灿的种子后,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是保留杂交水稻的发明权,还是对全国各个搞水稻培育的兄弟单位公开技术?

接下来,13个省市自治区的18个单位,共计50多名科技人员全都聚集海南。他们找到袁隆平,一起来参加协作攻关。人多力量大,攻克杂交水稻这座坚固堡垒的日子想必不会很远了!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袁隆平蹲在实验田中,他看着眼前这株刚刚被李必湖栽在田里的野生稻,惊喜地问道:“你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这株‘宝贝’?”

袁隆平进京请教专家寻找资料的同时,李必湖和尹华奇也在南红农场周围加大了寻找野生水稻的力度。

李必湖为了尽快完成老师交给自己的任务,他一连找了几天,还是没有发现野生水稻的踪迹。这天,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来看他,李必湖一说寻找野生水稻的事儿,冯克珊就说:“野生水稻又叫假禾,南红农场的周围到处都是!”

李必湖说:“我找的野生水稻,并不是普通的野生水稻,我找的是野生水稻中的‘雄性不育株’。”

李必湖在袁隆平身边工作了多年,虽然没有见过野生水稻不育株,但他的脑海中却早就勾勒出了一个野生水稻不育株的大致轮廓。冯克珊领着李必湖来到了南红农场周围的荒郊,那里是野生水稻最多的地方,可是几天寻找下来,也是一无所获。

这天中午,两个人吃过午饭,冯克珊领着李必湖来到了南红农场后面铁路涵洞桥附近,这里生长着一片大约200平方米的野生稻。当时正赶上野生稻抽穗扬花,野生水稻花药肥大,颜色鲜黄,很是漂亮。

李必湖俯身在野生水稻丛中,他一株株地查下去。最后,他在一株性状特别的野生水稻面前停住了。这株水稻匍匐在地面上,穗粒又小又少,一碰就掉,看起来就像野草,而且雄花异常、花药细瘦不开裂。李必湖初步断定,这株模样怪异的野生水稻,很有可能就是“野生水稻雄性不育株”!

李必湖将这株水稻移植到了实验田中,随后就给老师袁隆平发去了电报。

袁隆平看着这株野生稻,眼里充满了喜色,他从三茎稻穗上各采了一朵花药,然后放在一百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大量不规则形状的碘败花粉粒。最后证明这是一株非常难得的、花粉败育型的野生水稻不育株。

袁隆平兴奋地叫道:“好,太好了,有了这株野生稻的雄性不育株,我们培育杂交稻种的研究工作,一定能往前跨越一大步,李必湖和冯克珊,你们两个年轻人立功了!”

尹华奇虽然没有亲手找到野生水稻,但他也为李必湖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他在一旁提议道:“袁老师,您还是给这株野生不育株起个名字吧。”

袁隆平说:“就叫它‘野败’!”

尹华奇问:“咱们找到了‘野败’,是不是要庆祝一下?”

袁隆平兴奋地点了点头说:“我们不仅要庆祝,而且要好好地庆祝一下!”

李必湖切了一块他从湖南老家带来的腊肉,尹华奇买来了一瓶白酒,袁隆平亲自下灶,他用白菜和萝卜做了两个菜。冯克珊来到后,四个人高举着酒碗,齐声说:“祝杂交水稻早日培育成功!”

四个人讲完话,将碗中的白酒一饮而尽。

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袁隆平辛苦了六年,为了培育杂交水稻,他将掌握的稻种全都拿来和不育株做了一遍杂交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这些水稻因为亲缘太近的缘故,全都不合格。也许是上天对袁隆平锲而不舍精神的眷顾,让他终于找到了野生水稻不育株。

袁隆平找到野生水稻不育株后,真是如获至宝。他们三个人一连五天,日夜不停地守护在这株水稻的旁边,并用优良的籼稻广矮3784与这株“野败”杂交,他们共杂交了八个组合,并成功地为“野败”的65朵雌花授粉。为防麻雀和田鼠对“野败”的损害,师生三人把铺盖搬到田边,对其精心呵护。他们淘汰了这株“野败”匍匐生长、叶窄、茎杆芊细、容易落粒等缺点,而保留了花粉败育的特性保留了。经过一段时间精心的选育,袁隆平终于收获了五颗金灿灿的杂交稻种。

这五颗种子,一个小概率的事件,却足以改变人类水稻发展史的整个进程!

1971年初春,袁隆平采用共性繁殖分蘖的方法,将所得的46株“野败”全都种到了实验田中。四个月后,袁隆平收获了一小袋籼稻广矮3784与“野败”杂交的稻种。

袁隆平领着两名学生离开了海南岛,他们像北飞的燕子一样,又返回了湖南,并将这一小袋珍贵的杂交稻种种到了三湘的土地中。

果然,野生水稻不育株第二代F1不负众望,它们在实验田中破土出芽,长势欣欣向荣。袁隆平相信,这些承载着他过多希望的稻禾,一定不会辜负他的心血。生长,抽穗,开花,结实……他的梦想距离实现之日,一定不会遥远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但现在往杂交水稻这堆“火”里添柴的,只有袁隆平和他的两个学生——湖南省的有关领导,曾经要求省内各部门抽调精干的科研力量,协助袁隆平共同研究杂交水稻,可是省内的专家都一致认为,袁隆平的研究方向错误,根本就没有协助的必要。

1970年,省里召开了一个杂交水稻的科技座谈会。与会的四五十名专家中,支持袁隆平的人寥寥无几。会上,一名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曾断言:“根据众多的实例,杂交水稻的研究毫无意义!”

袁隆平在会上据理力争,结果将这位学部委员气得拂袖而去。

袁隆平指导学生们找到了“野败”后,杂交水稻的研究终于露出了胜利的曙光。经过两年的实验,袁隆平他们证明雄性不育株是100%遗传。也就是说,其后代都是“野败”雄性不育株。这种不育株除了稻株形状和“野败”不同外,其他性状都和“野败”相同。但是,这种“野败”的后代稻种没有在大田中生产的价值。袁隆平现在要做的就是将“野败”的基因转入栽培稻,进而培养出在生产上所需要的杂交稻种。

随后不久,湖南省农业厅贺家山原种场的周坤炉、湖南省农学院的罗大年等科技人员相继被领导调派到海南岛,开始了在袁隆平身边工作的日子。至此,一个对杂交水稻大攻关、大协作的时代开始了。

罗大年1962年就已经大学毕业,他虽然缺乏杂交水稻研究经验,但毕竟在大学执教多年。而袁隆平当年的身份只是一个农校的普通教师。他和袁隆平一见面,罗大年就不服气地说:“袁老兄,我现在调归你管了,你是不是先拿出几手‘绝活’让我看看?”

罗大年是“南繁”工作人员中唯一不叫袁隆平“老师”的人。为了让罗大年尽快入道,袁隆平先讲了一番孟德尔的杂交理论,随后他领着罗大年来到了实验田边,面对稻田中明显高矮不齐的稻禾,给他讲遗传学上的分离现象。

罗大年下田一数,田中两种高矮不齐的稻禾之比果然是3∶1。事实完全证明了孟德尔遗传学说的正确性。

傍晚的时候,众人到海边游泳,罗大年自信地说:“袁老兄,我可是农学院的游泳冠军,论游泳,你可不是我的对手!”

袁隆平指着海中200米外的一块礁石说:“你先游10米,然后我追你,谁先到那块礁石就算谁赢!”

罗大年“扑通”一声,跳进了海里,然后用蛙泳奋力向海里的礁石游去。袁隆平随后紧追,他游到一半便超过了罗大年。等罗大年游到了礁石旁,袁隆平正悠闲地坐在礁石上面等着他。

罗大年回来的时候,他要和袁隆平比自由泳。这回袁隆平让了罗大年20米,可最后袁隆平还是轻松地取得了胜利。

罗大年游泳失利,他非要和袁隆平比赛下棋。经过一番鏖战,最终罗大年以三局两胜取得了胜利。

袁隆平看着一脸喜色的罗大年说:“你这股劲儿我喜欢,现在咱们‘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协作组’需要的就是这股不服输的干劲儿,培育杂交水稻,急待我们协调攻关并肩作战!”

罗大年先听袁隆平讲课,接着又和他比试游泳和下棋,最后,他也被博学、大度的袁隆平折服了。

互不相让的双脚是不可能迈近一步的。在一个攻关小组中工作,如果不团结,必将一事无成。罗大年、周坤炉等人经过刻苦工作、勤奋学习,皆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最后他们也都成了水稻育种界的顶尖人才。

接着,湖南、广东、广西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18个单位,50多名科技人员,全都来找袁隆平协作攻关,袁隆平的实验田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说是协作攻关,其实各省市的科技人员对杂交水稻育种几乎都是“门外汉”。这时候,袁隆平的“野败”杂交水稻F1代雄性不育系已经育成,他正在寻找雄性不育保持系的突破口。如果袁隆平想要对技术保密,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只要他和两名学生一起闭口,或者将雄性不育系的关键技术隐藏起来,那么他们就可以独享杂交水稻发明权的专利和荣耀了。

可是袁隆平并没有“小肚鸡肠”地实行什么技术保密、信息封锁。要知道,中国的杂交水稻起步较晚,前面已经有日、美、澳、印等国的同行在研究“杂交水稻”,他们起步较早,资金雄厚,科技设备精良,如果袁隆平不走协作攻关的路子,又怎么能让中国的杂交水稻育种走在世界的前列,尽早解决我国水稻单产长期徘徊的不利局面?

白天,袁隆平站在实验田中手把手地教这些科技人员杂交水稻的操作技术;晚上,他则站在黑板前,给大家详细地讲解杂交水稻的理论,并将这些年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

袁隆平当年在课堂上曾经动情地说:“同行们,朋友们,我和我的学生们搞了八年的实验,终于搞清了水稻雄性不育的基本原理。这八年的时间,我们走了很多的弯路,也犯了很多的错误,可是这些弯路和错误,都不是没有价值的,它让我们掌握了测交、回交以及人工制保、制恢等各种杂交的手段!”

经过袁隆平的言传身教,50多名技术人员迅速地掌握了培育杂交水稻的技术。袁隆平并没有将“野败”据为己有,他将“野败”种子分赠给全国18家有关技术单位。

袁隆平在给大家分赠种子的时候,语重心长地说:“我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据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考证,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这里就已种植水稻。水稻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它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和辉煌。可是几千年来,水稻的产量一直低迷徘徊,低迷得老百姓食不果腹,徘徊得老百姓饥声四起。我们苦心孤诣地研究杂交水稻,就是想打破这千年不变的铁律,让老百姓端起今天的饭碗,不用想着明天是不是还有充饥的口粮!今天,我赠给诸位同行稻种,大家将稻种握在手里,你们人人都可以感觉得到,每一粒种子里都蕴藏着火一样的能量,如果这把杂交之火能被熊熊点燃,我国水稻增产的这台‘蒸汽机车’必将飞奔在世界的前列。这沉甸甸的稻种中,还蕴藏着老百姓的殷切希望,农业要用农业科技来支持,想让我们用有限的土地,养活我国广大的人民,我们这些科技人员就要百折不挠、呕心沥血拿出最好的种子,向国家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袁隆平讲完这番话,教室内的立刻掌声四起,一双双明亮的、注视着袁隆平的眼睛里,都闪现着激动的泪花。

当时,广西农学院的张先程来得较晚,没有分到“野败”的种子,袁隆平就将自己留下的“野败”种子分给了他们一半。

福建农学院的科研人员育秧失败,他们正懊恼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袁隆平得到消息后,就将育成的“野败”秧苗挖出了一半,然后派人给福建农学院送了过去。

全国不少家的科研单位都在一起努力,共同开展了杂交水稻的大攻关……

《袁隆平:中国神农的世界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