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7年),正是金风送爽、稻谷飘香的季节,一艘硕大的海船徐徐驶入珠江口。一位深目高鼻、赤须遒然的比丘(俗称和尚),迎着猎猎江风,伫立在船头。他深邃的目光,透过淡淡的薄雾,久久凝望着震旦这块与他的家乡一样古老、一样神奇的大地。

这船来自遥远的天竺。那位赤足站立在甲板上的蕃僧,就是注定要改变中国佛教发展方向,并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的赤脚一踏上了中国南海(今广州)坚实的土地,便对外宣称:

“我要找一个不被人欺负的人。”

当时,正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连贵为南朝皇帝的梁武帝,都不是达摩要找的人,所以,他一苇渡江来到河南嵩山,在距少林寺七里半的五乳峰太古洞面壁而坐。这一坐,他老人家整整坐了九个年头。人称壁观婆罗门。

达摩面壁,当然是在等一个人,一个不被人欺负的人。这个人就是慧可。慧可原名神光,长得方头大耳,聪慧异常。他听说了达摩面壁的故事之后,心有灵犀,立刻去向这位来自佛陀故乡的祖师求法问道。

神光兴冲冲来到嵩山,却在太古洞碰了一鼻子灰。那达摩整日面壁而坐,不言不语,不动不摇,任神光百般乞求,千遍诉说,他始终连眼皮都未抬一抬。莫非,你真的是一尊千年石佛?

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达摩天天面壁,神光日日碰壁。但他锲而不舍,求道之心始终不渝。转眼到了寒冬腊月,神光照例坚持每天来请求达摩收他为徒,达摩依旧不理不睬。然而,这一天,神光为了求得无上大道,下定了决心:你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就站在山洞之外永远不离去!

这一天,是腊月初九。腊七腊八,出门冻傻。这几日,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哈气凝霜,滴水成冰。朔风似快刀,一下又一下,在神光脸颊上划出一道道小裂口;寒气像冰蛇,从脚底钻入骨缝,啮咬着他的神经……他也像达摩那样,一动不动。入夜,鹅毛大雪从天而降。风卷雪,摔打在脸上,落进衣领里,神光冻得瑟瑟直抖。但他任严寒刺骨,风雪狂虐,坚持站立在山洞之外。夜,越来越深;雪,愈下愈大;风,一阵比一阵凛冽……

一夜北风紧,天亮雪尚飘。在太古洞外站立了整整一个晚上的神光,浑身沾满了白雪,长满了霜花,挂满了冰坠,犹如冷霜凝固、冰雕雪砌一般。

达摩大师的意识从禅定中出来,向洞外看了一眼。于是,他将雪人一样的神光看进了眼里,不动声色地问道:

“你在雪中站立了一夜,想求个什么?”

达摩大师终于开口了!神光欣喜若狂,激动万分,两行不知是苦是咸的眼泪,潸然而下……半晌,神光才断断续续从咯咯作响的牙缝里蹦出了一句话:

“大、大师、慈、慈……悲,为、为我、开、开甘露法门。”

达摩祖师乜斜了他一眼,缓缓说道:“诸佛无上妙法,是天长地久,行难行之事,忍难忍之情,累世勤奋,旷劫精进而修得的。你凭着这么一点点小小的恭敬、小小的殷勤,就想得到?哼,你站在膝盖深的白雪中算得了什么?若想得我心法,除非天降红雪!”

天降红雪?这是不可能呀!也就是说,神光求无上菩提没指望了!

神光又饿又冷,而此时此刻,他的一颗因绝望而不停抽搐的心,更是痛苦万分。他可以忍受风雪肆虐,但无法接受被达摩拒绝的现实。

这时,山崖上一株枝叶茂密的松树因为树冠上积雪太多,所有的树枝都被压得向下弯曲着。雪仍在不停地下,树上的积雪仍在不断地增多;好像,它已经再也无法承受那巨大的重量了,大树随时都有可能轰然倒下……随着“咔嚓”一声响,树上一根最长的树枝折断了。整棵大树因为平衡被打破,在那一瞬间强烈摇晃起来,积雪纷纷坠落。

它虽然丢弃了一条最强壮的树枝,却换来了整棵大树的生命。

诗人说,大树每失去一条胳膊,就能得到一只眼睛。

目睹这一切的神光突然受到了启发:佛祖释迦牟尼以及历代祖师为了求法悟道,敲骨取髓,不惜身命。古人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

为了显示誓死求法的决心,为了表示自己发自灵魂的诚恳,神光抽出戒刀,猛然砍向自己的左臂——

奇迹出现了,从神光断臂处喷涌而出的鲜血,染红了空中飘飘洒洒的雪花,染红了白茫茫的雪地!

“师父,你看,你快看,天降红雪了!天真的在降红雪!”

达摩大师不禁热泪盈眶。他没想到,神光为了求法而自行断臂。他十分动情地说:“可,可!历代诸佛当初求法之时,和你现在一样,都曾为法忘身,为法捐躯。你已经用你的行动证明,你完全有资格接续佛之慧命。”

从此,神光改名为慧可。

这慧可断了一条胳膊,疼得浑身哆嗦,但他不说自己身上疼痛,而是说:“师父,我心痛难安,请你为我安心。”

原来,慧可是在变相向达摩讨教佛法的真谛。因此,他所说的心,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肉团子心脏,而是我们那颗真心,那心虽然无形无状,却能思维、能妄想、能说话、能辨音,举手投足,扬眉瞬目……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佛教所谓的明心见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说的就是这颗心。

达摩祖师听慧可说心痛难安,怪目圆瞪,倏地将一只大手伸到他的面前,大声喝道:“拿心来,我为你安!”

电光石火。就在达摩将手伸到他眼前的一瞬间,慧可清清楚楚地感到自己被一种无形无相却又切切实实存在的力量击中了。他目瞪口呆,惊诧万分,若有所悟,却又无从说起……

达摩的那只大手突兀在眼前,更横亘在整个天地之间,似乎还放射了淡淡的红光。它不停地向慧可索要着:拿心来,拿——心——来!

我们用心之时,那真心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但用过之后,它又无影无踪,无形无相。这样的心,到哪里去找?慧可愣怔了半天,喃喃地说道:“师父,你叫我拿心来,可是,心在哪里呀?我找不到啊!”

“拿心来,我为你安!”

达摩又大吼一声。他这一吼,如同晴天霹雳,在慧可面门前轰然炸响,陡然震断了他的胡思乱想。是啊,心既然找不到,你还心痛个什么?心既然空无踪迹,你还安个什么?

觅心不可得,为你安心竟[96]!

迷雾散尽,艳阳高照。慧可自性心田中慧日当空,寂照万方。他,大悟了。

花开花落几春秋。

有一天,达摩祖师对慧可说:“我将圆寂,现在将《楞伽经》四卷、袈裟一领,正式传授给你。你为东土二祖,当知肩上担子之重。东土禅灯,靠你接续。”

慧可默然肃立,达摩祖师说偈云: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1]梵文,亦译“陀那钵底”,佛教称谓,施主之意。

[2]科学考试同榜考中的人。

[3]佛教名词,亦称“大千世界”。因大千世界有大、中、小三种“千世界”,故称“三千大千世界”。

[4]道教指蓬莱、瀛洲、方丈三山。

[5]道教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6]是围棋盘角部的某一位置。

[7]“眼”是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

[8]唐代早中期围棋为十五路围棋。

[9]僧人随身携带的一方布巾,以备磕头、打坐时铺用,所以也叫坐具。

[10]佛教谓修行要依照有德大师的指导。

[11]佛教教义名数。指地、水、火、风四种构成“色法(相当于物质现象)”的基本元素。

[12]非指道士。早期,佛教也将佛法真谛、禅之心要,称之为“道”,因此也将修行佛法的人称作“道人”。

[13]指寺院,尤指禅宗寺院。

[14]能成佛的本性,禅宗也称之为:性,自性,本心,真如,等等。

[15]僧寺的职位,位在住持之下,无人高出其上,故名上座。

[16]寺院里迎送宾客的僧人,也叫典客、典宾。

[17]指僧人行脚到寺院登记入住。

[18]寺院住持住的地方,也指寺院住持。

[19]大乘佛教的简称,因自称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大河之此岸达到菩提涅槃之彼岸,成就佛果,故名。

[20]佛教将眼、耳、鼻、舌、身、意称作六根。

[21]亦称“清净法眼”。禅宗认为,它能透见世间万法实相,是以心传心的微妙正法,即禅宗的心印。

[22]是寺院客堂知客手下的一种职务,由普通人或沙弥担任。

[23]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佛教吸收为重要传法中心。

[24]寺院里僧人犯比较严重的错误时,方丈或僧值会在表堂当众批评。

[25]香板,是一种形状酷似宝剑的板子,用来警戒僧人遵守戒律,也用它惩罚违规犯戒的人。

[26]佛教教义名词,指傲慢自负,轻慢众人。

[27]一种用于佛事的乐器。

[28]娑婆世界之主,相当于中国传说中的玉皇大帝。

[29]即第一个比丘尼——大爱道比丘尼,她抚育悉达多长大,佛陀成道后,她再三请求出家,受到大众敬服。

[30]寺院里僧人的住房。

[31]坐禅,亦称作“坐香”。

[32]厅堂和内室,比喻含义深奥的意境或事理。

[33]佛祖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最善解悟空性,被称为“解空第一”。

[34]印度恒河支流,据佛经记载,释尊出家后,曾在河畔修苦行六年。

[35]佛典中记载婆竭罗龙王之女,八岁时听文殊菩萨讲《法华经》觉悟成佛。

[36]据《华严经》记载,善财为文殊菩萨曾住过的福城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受观音菩萨点化后得道。

[37]相传为春秋欧冶子、干将所铸的宝剑。

[38]原为古印度反婆罗门教思潮各个派别出家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佛教僧侣。

[39]佛教教义名数,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40]指依据“六根”对“六尘”生起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41]此为隋代智命禅僧的偈子。

[42]佛教术语。一般解释为不变的最高真理或本体。

[43]佛门中,高僧大德为弟子及信众说法。

[44]古代印度的五类学科。全称五明处,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和内明。大乘佛教积极主张利益众生,以五明为学人必学内容,并认为是圆成佛果的“大智资粮”。

[45]围棋术语。一般指在棋局尚未获得安定,可能受到对方威胁的整块棋子。

[46]围棋术语。局面中指每个棋子所发挥的作用和效率。

[47]是佛定的制度。佛在世的时候,规定佛弟子一天只能在中午吃一餐,也叫做过午不食。

[48]锡,即锡杖,禅杖。“驻锡”指高僧大德在某寺居住或当方丈。

[49]佛教指能够教授佛法的有智慧的人。

[50]毛泽东1958年8月21日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的讲话。

[51] 此为南北朝诗人王籍诗作《入若耶溪》。

[52]梵语译音的略称。指佛寺,也是伽蓝神的省称。

[53]晋代僧人竺法崇的偈子。

[54]指母猪。

[55]古代指犀牛。

[56]修行人发现空的方法。

[57]指从生死迷界的此岸,到达解脱涅槃的彼岸。

[58]东晋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59]隋代本济禅师的偈子。

[60]指僧人执锡杖飞空,也指僧人游方。

[61]僧尼受戒后的年岁。

[62]即“烦恼”。佛教某些派别认为烦恼并非众生心性所固有,而由外界影响而起,故名为“客”。又因它能污染心性,故名为“尘”。

[63]佛教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条戒律称为“五戒”;“十善”即“十善道”,指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恼害、不邪淫十种可得“善报”的善业。

[64]佛教中将害女、害母、害阿罗汉、分裂僧团、伤害佛的身体称为“五逆”;“十恶”即与“十善”相反的“十不善”。

[65]指色、受、想、行、识,是佛教对世间一切生取现象的简单归纳和说明。

[66]削发出家。

[67]佛教戒律。为比丘和比丘尼所受的戒律。

[68]舞狮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南狮,在我国广东等地比较普及。

[69]向佛菩萨及诸贤圣僧行五体投地之礼。

[70]佛教用语。尺,佛事击打类用具。鸣尺,即击打着尺。

[71]佛教的“空”指缘起性空,并非一无所有。过分执著于“空”、强调“空”,就是“顽空”。

[72]佛教中不依次第,快速到达觉悟之教法,称为顿教。

[73]指佛教苦、集、灭、道四种真理。

[74]指顺境中身心喜悦,也特指众生听闻佛法,心生欢悦。

[75]出自《庄子・知北游》,比喻道无所不在。

[76]同在一个法师门下修行的僧人。

[77]佛教僧职。执掌文书。

[78]指修行有多深之意。

[79]佛教教义名词。指不认识“我”是五蕴暂时和合,为人自负傲慢。

[80]佛教教义名词。指不知众生为五蕴假合,妄执人我为实我。

[81]古人诵读佛经称为“转经”,含有理解、融汇、学以致用等意思。

[82]佛教教义名词。即思量、思考,泛指一切思想认识活动。

[83]指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六种从生死轮回之此岸到涅槃寂静之彼岸的方法。

[84]指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85]指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佛、北方微妙声佛。

[86]逐渐、有次第、分阶段的禅修方法。

[87]指一种禅定状态,能化解一切嗔恨。

[88]法具,也比喻佛法。

[89]为过去世最初之佛,故禅林常用“威音王(佛)已前”指点学人参究自己本来面目,已前,表示无量无边的久远之前。意犹“父母未生之前”、“天地未开以前”、“空劫以前”。

[90]“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均指僧尼行住坐卧的行为规范。

[91]禅宗用语。弟子修行所得,是否达到开悟境界,须受师父印证,获得认可。

[92]佛教名词。指能显现世界万象如大圆镜的智慧。

[93]即佛塔。

[94]变化,应变。

[95]编入户籍的平民。

[96]我已经为你安心了。竟,完毕。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