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天堂

按照《我的世界观》的编辑泽利希(Carl Seelig,1894—1962)的说法,爱因斯坦早在国际联盟于1920年1月在日内瓦建立不久,就用法语写了这篇讽刺性的短文。从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那时就已对代表各国利益的科学家违背国际主义精神的行动感到深深失望。这篇文章的英文版发表于1930年9月14日《纽约时报》。利夫(Alfred Lief)编辑、1933年出版的《反对战争》(The Fight Against the War)一书收有本文,注明是爱因斯坦写给美籍匈牙利作家埃米尔·伦杰尔(Emil Lengyel,1895—1985)的信。

1954年英文版《观念与见解》将这篇文章置于文集之首,可见对本文的重视。

直到17世纪,整个欧洲的科学家和艺术家还是由共同的理想紧密团结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合作几乎不曾受到政治事件的影响。拉丁语的普遍使用进一步巩固了这种共同体。今天我们再来回顾这种情况,如同看到一个失去的天堂。民族主义的激情已经破坏了这个精神共同体,曾一度使将全世界联合起来的拉丁语消亡。科学家变成了极端的民族传统的代表,并失去了对知识共同体的感觉。

现在,我们不得不面临这一令人沮丧的事实:务实的政客成了国际主义理念的代表。正是他们创立了国际联盟[1]。

[1] “一战”结束后,在巴黎召开的“和会”决定在1920年1月10日成立一个政府间组织——“国际联盟”。这是第一个将维护世界和平作为主要使命的国际组织。其“公约”规定,国际联盟的主要目标包括通过集体安全和裁军预防战争,通过谈判和仲裁解决国际争端。在其最鼎盛的1934年9月28—1935年2月23日,它有58个成员。由于国际联盟缺乏自己的武装力量,它依靠“一战”获胜的强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日本是执行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来执行决议,维持经济制裁,或在必要时提供军队。大国往往不愿意这样做。制裁可能会伤害盟友,所以他们不愿遵守。20世纪20年代,国际联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也经历过早期的失败。事实表明,联盟最终无法防止20世纪30年代轴心国的侵略。由于美国从未正式加入国际联盟,苏联加入时间较晚,德国、日本、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相继退出国际联盟,其可信度逐渐减弱。“二战”的爆发表明,国际联盟没有达成自己的首要目标,即阻止战争。国际联盟历时26年,在“二战”结束后,被联合国取代。——编译者注

《我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