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

一、生平事迹

杨炯,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他自幼聪敏好学,十余岁时,应神童举及第,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二十七岁时,又应制举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在任校书郎期间,杨炯写下了一些学术性的文章,如《浑天赋》、《公卿以下冕服议》等,表明他对天文、礼仪等方面有一定的造诣。著名的《王勃集序》大约是在王勃死后不久写成的,当时他还不到三十岁。

永隆二年(681)杨炯为崇文馆学士,不久,改任詹事司直(掌太子东宫庶务的小官)。

在为人方面,杨炯“恃才简倨”,瞧不起那些伪善的官僚,把他们比作“麒麟楦”。有人问他:“你为什么把那些官僚比作‘麒麟楦’呢?”他说:“那些搬弄麒麟戏的,往往用画有麒麟的布披在驴身上,装上皮毛,巡场而走,宛如一个不平凡的动物。等揭去这层皮,原来是条驴。现今那些没有德行而穿着朱紫官服的人,同那些披着麒麟皮的驴又有什么区别呢?”讥讽如此尖刻,使得那些官僚们恨之入骨。

杨炯在仕途上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临朝,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抗,后来徐敬业兵败,杨炯因其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之事被牵连,于垂拱二年(686)被贬为梓州(今四川省北部)司法参军。后来一度又调回洛阳,不久又出任盈川(今四川省筠连县境)县令,卒于官。他的卒年难以确定,大约在公元693年。可以说,杨炯在“四杰”中是比较暗淡无光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小官。

二、创作成就

杨炯为初唐四杰之一,著有《盈川集》十卷,存诗三十余首。他的创作成就主要在五律方面,如《折杨柳》、《紫骝马》、《战城南》、《从军行》等。《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全诗如下: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诗写对辽阔边疆的向往,抒发了作者投笔从戎、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一种奋发激扬的精神。这类辞采奇丽、情调高昂的诗歌,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艺术风格上开了盛唐边塞诗的先河,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郑宾于在《中国文学流变史》中说:“杨炯诗虽说与王勃同调,但辞采却要比他高出一些……他诗若《从军行》、《出塞》之类,也都不在王勃之下。”可见评价之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今存的三十三首诗中,五言律诗和五言排律占二十八首,约为五分之四。五绝只有一首。七言诗则一首也没有,更无歌行,这是他和其他三杰不同的地方。

除诗歌外,杨炯现存有赋八篇,序十二篇,碑文十四篇,墓志、行状、铭表等十七篇。

三、主要参考文献

(一)传记

1.刘煦等:《旧唐书》卷一九〇上《杨炯传》,中华书局,1995年。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〇一《杨炯传》,中华书局,1975年。

3.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4.闻一多:《杨炯年谱》,初唐四杰合谱本。

(二)作品

1.杨炯:《杨盈川集》十卷附录一卷,四部丛刊影印明童氏刊本。

2.杨炯:《杨炯文集》七卷,四部备要《初唐四杰文集》卷十至十六(有文无诗)。

3.徐明霞点校:《杨炯集》,中华书局,1981年(与《卢照邻集》合印,附傅璇琮编《卢照邻杨炯简谱》)。

(三)其他

潘裕民:《浅说杨炯〈从军行〉》,《语文月刊》1988年第5期。

《唐宋文学六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