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要角

加拉塔大桥(Galata)横跨金角湾(Haliç),连接欧洲伊斯坦布尔的部分旧城与新城。当年我们来的时候,桥下还没有栉比鳞次的餐馆。一艘艘小船靠在岸边,有点饿又不太饿时,就可去买个芝麻圈饼、一包烤栗子或一条烤玉米。最美味的就是烤鱼三明治,一个长面包夹一尾油滋滋的现烤青花鱼,撒点海盐、柠檬汁,再加上生菜、洋葱、西红柿。

这座长484米、宽42米的大桥,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通过。两边向道都各有三条通车、一条人行,中间段还可打开让大船经过。但在当地百姓的心目中,加拉塔大桥不仅仅是两岸间的通道,还有精神方面的象征意义。

十九世纪,它还为木造时,便是诗歌中的要角。近代的土耳其文学家,几乎无人不在作品中提到这座桥。桥的一头是皇宫、清真寺,另一头是非伊斯兰教徒的商人、外交人士。通过此桥,就仿佛从一个文明抵达了另一个文明。

1502年,有一位教皇的军事工程师给奥斯曼苏丹贝雅兹特二世写了封信:“我,您谦卑的仆人,听说您计划建一座连接伊斯坦布尔与加拉塔的桥梁,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我,您谦卑的仆人,可以为您执行。”

遗憾的是,苏丹不相信那座跨距达240米、宽8米、高24米的石拱桥能建得出来,不予理会。当时那位工程师正值50岁英年,名叫列奥纳多·达·芬奇。那封信如今由托普卡帕(Topkapi)皇宫博物馆保存,桥梁设计图的草稿则在法兰西学院图书馆。

我在桥上看风景,被一位挑着草篮的汉子吸引,尾随他走了一大段,猜想他挑着蒜头、坚果是要去卖呢,还是刚从市集办好货,正在回家的路上。为了构图,我花了好大功夫避开密密麻麻的钓客,唯有画面左边现出一点他们的影子。

这座桥几乎任何时间都有人钓鱼。两边铁栏杆倚着长排持竿人的景象,据说已存在上百年。老手们钓竿上的鱼钩特别多,从海里一拉就是一长串。相信大部分的鱼都被送去了附近的烤鱼摊。

下桥后,桥墩旁的一位男子也引起了我的注意。两手互叠,可能是想点烟,却让人觉得他好像在祈祷。影子孤单单的,在庞大的桥下更显渺小。

话说,达·芬奇精心设计却未被青睐的那座桥,经瑞典斯德哥尔摩科技大学研究,证实其规格与结构力学完全适合现代通用。2001年,一群专家以达·芬奇五百年前的设计为基础,建造了一座联结挪威首都奥斯陆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桥,名字就叫达·芬奇的桥。建在公路上的此桥规模较小,专供脚踏车与行人使用。

2006年5月17日,土耳其政府声明,将依照达·芬奇的设计建造一座横跨金角湾的桥,但计划至今尚未实现。

016 桥墩旁有位男子双手互叠,让人觉得他好像在祈祷。孤单单的,在庞大的桥下更显渺小。

017 我在加拉塔大桥看风景,被一位挑着草篮的汉子吸引,尾随他走了一大段。

《花与泪与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