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的老电车

Istiklal真是条迷人的步行街。石板铺成的马路虽不宽却气派,矗立两旁的石造建筑虽不高却宏伟。来往的人们穿西式服装,跟欧洲其他国家差不多,只是妇女大多裹头巾。在十九世纪,这儿是欧洲君士坦丁堡的中心地带,外国使馆大多驻节于此,繁华非常。那些考究的餐馆、咖啡厅、时尚精品店,说不定当年就住着俄罗斯、波兰,或是英格兰、法兰西的大使全家。

叮叮当当的声音由远及近,一节漂亮的电车大摇大摆地呼啸而过。车厢造型古典,车身却艳红银亮,崭新得好像昨天才漆过。

伊斯坦布尔在奥斯曼帝国时代就有电车了,欧、亚两侧都有电车大型网络,还行经卡拉塔大桥。刚开始(1872年)是用马拉,全面电气化(1914年)后路线不断增加,高峰时有56条线、270部电车。

我和老伴也特地搭了一程,想象十九世纪时,神清气爽、穿着体面的绅士淑女在车厢里交头接耳、轻声细语地谈笑着。回到现实,却只见到一群眼神茫然的现代男女。实木打造的车墙、地板倒是仍旧古意盎然,与精铜铸造的握把、驾驶盘彼此较量老时光的韵味。

汽车大量增加后,电车网络于1966年终止。然而,不过几年光景,人们就明白他们犯了严重错误。除了得忍受噪声、空气污染,还必须经历从未料到的交通阻塞。1992年,老电车在停驶26年后又回来服务了,纵然观光效果大于一切,但逛累了搭它一段还是挺管用的。

车厢容量小,因此常常爆满,乘客数量平均一天能有6000人次。车速不快,但车长兼售票员还是得不断地摇铃,提醒人们让路。

小男孩最爱追着电车跑,跳上跳下,怎么也玩不倦。发须泛白的老车长也不赶他们,仿佛见怪不怪、理所当然。他自己不也就是这么长大的!

026 独立街在1872年便有电车,汽车大量增加后,电车于1966年停驶,26年后为了观光又恢复运行。

027 电车常常爆满,乘客数量平均一天能有6000人次。

028 小男孩最爱追着电车跑,跳上跳下,怎么也玩不倦。

029 电车车速虽缓,老车长依然必须不时摇铃,提醒行人让路。

《花与泪与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