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酌美酒

古代的酒品种很丰富,元朝有本《酒小史》,就列举了106种酒,琳琅满目够开博览会的了。宋朝的文学家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提到过,唐朝人喜欢喝赤酒、甜酒、灰酒,但这些酒是什么样子,他也说不明白。他还提到了唐朝一些诗句来佐证,如: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又如: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又如:酒滴灰香似去年等等。不过宋朝也有宋朝的美酒,陆游说,皇宫中的御酒,叫蔷薇露,皇帝赐给大臣们的酒,叫流香酒。

明朝南京的士大夫们,风靡喝一种淡酒,名字叫易酒。这种酒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太不过瘾了,真正好喝上几口的人都喜欢喝明流,明流是酽酒,劲儿大。喝明流的,经常挤对喝易酒的,见面就问:“易酒有什么好处啊?”那位就答:“有三大好处,喝的时候不醉,睡觉时不缠头,明天早晨醒了不难受。”喝明流的接上茬儿了:“你要追求这个,干吗不喝两盏汤?”

明朝有位文学家兼史学家王世贞,号凤洲,他喜欢自己酿酒。这位先生有酒兴,无酒量,所以酿出的酒特别寡淡,叫作“凤洲酒”。可架不住王先生名望高,大家都以弄到一坛凤洲酒为荣,这酒还成了送礼佳品。

后来,终于有人说了实话。这位叫秦湛若,有人送了他两坛凤洲酒,他打开盖子尝了一口,对送酒的人说:“拿错了吧?这不是惠山泉吗?”这句挤对淡酒的刻薄话被记载在《雪涛小说》中,想必当时的文人提起这个段子都乐不可支。

不过,自酿酒的确是古人酒文化的一大特点。但凡有点家底,又喜欢风雅的人,多在家中自酿美酒,作为宴请和馈赠的上好礼品。清初的官员王士祯,就在《分甘余话》中讲,某年冬天,他得到了朋友送来的自酿美酒。随着酒来的还有一首诗:“黄流初压室氤氲,亲贮陶瓶远寄君。非向故人夸酒旨,醉乡风味欲平分。”这首自酿酒诗让王士祯大受感动,回复道:“白家乌帽重屏里,初试红泥小火炉。恰是陵州酒船到,不愁风雪压屠苏。”一唱一和,都是自酿酒勾出的雅致。

古人用自酿酒招待客人,喜欢夸张地说:“我要倾尽家资招待你。”陆游说,这句话原本出自晋朝,就是倾尽家资酿酒,再拿酒招待人。后来韩愈说过“有卖直须倾家资”,黄庭坚说“欲倾家以继酌”,都是这个意思,而不是直接给客人钱——也没那么喝的啊。

古人喝酒的另一个习惯,就是对着花喝酒,这样才有感觉。花与酒,是密不可分的两样东西。在唐朝的长安,每到春天花开,游人士女就要出游,见了花立刻停下来,摆酒赏花。这个习惯一直持续着。到了宋朝,欧阳修贬官来到滁州,环滁皆山,他干的头件事就是让手下的谢判官去山谷里种花。谢判官问种什么花合适,欧阳修写道:“浅红深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看,栽花还是为了喝酒方便。喝出状态了,才能写出《醉翁亭记》。

老被贬官的还有苏东坡。元祐七年正月,被贬官的苏轼来到颍州。有天晚上,月色明朗,堂前梅花盛开。他心爱的女朋友王朝云说:“春天的月色比秋天的月色好呀,秋天的月色令人心中凄惨,春天的月色却感觉和悦。有月有花,不如叫朋友们来喝酒吧。”苏东坡高兴极了,夸奖王朝云:“这是诗人才说得出的话,我还真不知道你会写诗啊。”

那天,老苏一扫胸中块垒,酒浇透了,还从王姑娘的话里得到灵感,写道:“春庭月午,影落春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清风薄雾,都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共离人照断肠。”

明朝礼部尚书于慎行退休后隐居家中,写了部《谷山笔尘》,其中记载,他有个好朋友杨巍,喜欢到处搜罗石头,家里的石头都堆成小山了。杨巍喜欢和石头喝酒,每一种石头,先浇一杯酒,再自饮一杯。这种喝法叫于慎行煞是羡慕,家里没石头啊,就种了二十多种菊花,每个品种,浇一杯,自饮一杯。二十多杯喝下来,就醉了。

自酿加对花,古人的雅致恐怕现代人很少能享受到了。

《风月有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