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的欺骗性

判断心灵的成长阶段时,我们需要谨慎而灵活的态度。许多人表面看来属于某一个阶段,实际上并非如此。就像那些前往教堂的人,乍一看,好像都属于第二阶段。但在内心中,他们对自己的宗教并不满意,甚至持怀疑态度。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在近郊一些富裕社区,每逢星期日,许多公理会派和长老派牧师与信徒谈论心理学,对上帝避而不谈,他们担心谈论上帝会带来危险。有些人反复对上帝品头论足,忽视宗教或精神。这些人伪装成第四阶段的人,实际上却是第一阶段的罪犯。同样地,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能归于第三阶段。他们知道如何写出好的脚注,也能在自己熟悉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却对其他领域漠不关心,从而忽视了整个世界的神秘性。这样的科学家也只能是第二阶段的人。还有一些人,心理医生称其为“暧昧人格”的人。其特征之一就是,一只脚留在第一阶段而另一只脚却迈进了第二阶段,一只手在第三阶段而某一个手指却伸进了第四阶段。似乎哪儿都能见到他们的影子。他们缺少一致性,这也是我们把他们称作“暧昧”的原因:在边界或界限问题上,他们常常模糊不清。此外,还有人可能已进入一个很高的阶段,却又滑落回去了。我们称之为:退步者。其典型代表就是,他或许是个沉溺于酒色、赌博成性的人,生活放纵,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遇到某个信奉正统基督教的人,交谈之后,他得到了救赎。接下来的几年间,他过上了严谨而正直的生活。然后有一天,他突然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去哪儿了,直到半年以后,有人在贫民窟的赌场发现了他。还有一些人,会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跳来跳去。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某些经常做礼拜的人。他会说:“当然,我仍然信仰上帝,我意思是,看看大自然是多么美丽啊——山清水秀,白云飘浮,百花盛开。人类的智慧绝对创造不出这样的美丽,一定是某个智慧之神在千百万年前安排了这一切。但是你知道,高尔夫球场的美丽绝不亚于星期日上午的教堂,所以,我可以在高尔夫球场上做礼拜。”所以,这个人选择了高尔夫球场而不是教堂。一切都好。直到有一天,他的生意突遭波折。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噢,我的上帝,我很久以来没去教堂祈祷了!”于是回到教堂,卖力地祈祷,可生意好转后,他又回到了高尔夫球场,忘记了祈祷。另外一种人则是在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之间跳来跳去。我有个朋友叫“希奥多”,意为“上帝的赠礼”。希奥多是个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的人,白天总能迸发出许多杰出的科学思想,但他不善言谈,聊天枯燥乏味。但是偶尔在晚上,喝点儿酒或吸一点儿大麻后,他就会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生活、死亡、意义和光荣无所不谈,以致我经常入迷地坐在他身边。但是第二天上午,他会对我说:“我不知道自己昨天晚上怎么啦,我在谈论一些最疯狂的问题,我不能再喝酒或吸大麻了。”我不是主张吸毒或酗酒,而只想借此说明,在这个特别的案例里,他放松自己之后,本我得到了回归。但是,在平常的日子里,他又胆怯地退回到他所习惯的第三阶段。
《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