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我们是如何理解别人和我们自己的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自己所遇到的人和当时的情境知道些什么呢?当我们试图去理解、预测或回忆他们的行为时,我们又如何利用这些已有的知识呢?我们的社会判断是否完全由我们的社会知识决定,或者,我们的社会判断是否受我们的情感和愿望的影响?

这些问题正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领域——“社会认知”的核心。社会认知以传统的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并且受认知心理学的新观点和新方法的推动。这个领域的研究者给予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经典问题以新的阐释,也努力开拓以前从未研究过的领域。

背景

20世纪前半叶,行为主义研究取向在实验心理学中占主导地位,它规定心理学家的研究只能关注那些可以直接观察的现象,如刺激和反应。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寻找控制行为的规律,即发现环境中刺激事件是如何影响行为的,特别是,刺激事件是如何成为奖励物和惩罚物的。介于环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心理事件被看做无关因素,心理过程被认为是心理学家不能研究、也不必去研究的“黑箱”(例如,Skinner,1963)。存在于知觉、判断和决策中的认知事件,在20世纪60年代前则少人问津。

社会心理学家从未理睬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认知一直都是社会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的中心问题(Markus & Zajonc,1985)。社会心理学从早期就开始关注的一些核心问题——我们怎么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我们如何解释别人的行为,行为和态度是如何联系的,如何解决信念之间的冲突,人们的反应如何受偏见的影响——包含了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其认知成分,如信念和推理。

因而,社会心理学家对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的认知革命,早就做好了接受的准备。通过将人类对信息的加工类比为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心理过程是可以被理解和讨论的,由此引发了大量针对人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加工过程的研究,认知理论大量涌现。利用知识结构、规则和计划等概念,认知心理学家对许多被行为主义学派视为研究禁区的主题展开了研究。认知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已涉及人们怎样学习和表征概念、怎样储存和提取信息,以及人们用什么规则解决问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对认知革命的分析,参见Thagard,1992)。

社会心理学家很快认识到这些新观点和他们关心的传统研究内容之间的联系。认知心理学中研究概念(如鸟或苹果)如何表征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可以非常方便地用来研究诸如外向性格者或图书管理员之类的社会概念。比如,通过呈现字词如“银行”,看是否能在头脑中自动激活相关词“金钱”这样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同样可以用来检验是否看见一个非洲裔美国人就自动激活其大脑里与这个群体有关的刻板印象。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不确定事件(如掷硬币)的推理遵循某些规则,这可以应用到类似的不确定的社会事件中,例如,一个人可能做出什么行为。这种启示导致了社会认知研究的大量涌现,到20世纪70年代初,社会认知的研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除了对信念和归因等认知成分的研究兴趣外,社会心理学保持了其历史上对另外两个系统的研究兴趣——动机和情感。认知失调理论是一个十分有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动机可以影响我们信念的观点在认知失调理论中占据核心地位。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设是:人们具有一种缓解两个冲突信念间令人不愉快的紧张情绪的动机,它会促使人们对其中的某个信念进行调整(Festinger,1957)。社会心理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研究主线,态度及其对行为影响的研究,一直把情感看做是态度概念的核心(Eagly & Chaiken,1993)。尽管动机和情感向来都是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中心,但这两个系统在社会认知的早期研究中多少有些被忽视,因为研究者热衷于引入和扩展来自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并且致力于探索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对社会判断的作用。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绝大多数社会认知理论和研究方法都属于所谓的“冷”认知,只关注有关社会认知概念的表征和由此得出的推论。近年来,人们对那种基于动机和情感的所谓“暖”认知发生了兴趣,这种研究取向引导社会认知研究者探讨目标、愿望和情感怎样影响我们的记忆和对社会事件的理解。此类研究导致人们努力将认知、动机和情感整合在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中。在本书中,我采用宽泛的“社会认知”概念,包括那些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世界的各个方面——思想、目标和情感,或者更专业地说,认知、动机和情感。

概览

本书对社会认知的研究回顾非常丰富和全面,包括一些广泛的问题和不同观点;但也有一些统一的主题贯穿本书始终。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社会事件并不是简单展现在我们眼前,完整地显示其固有的意义和内涵;相反,在理解社会事件意义的过程中,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赋予它意义。我们对社会世界的理解不仅受我们的目标和情感的影响,也受我们的观念、信仰和理论观点的影响。如果两个人戴着不同的有色眼镜,他们对同一社会事件或情境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同样,被一个人看成是诙谐玩笑的评论,另一个人可能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无礼和侮辱。同一个榜样,既可以鼓舞一个人,也可能引起另外一个人的挫折感。一个冒险的行为对一个人来说就像有把握取胜的赌博,而在另一个人看来则注定要失败。

这种差异有可能产生,因为同一个社会情境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引起不同的联想。同一个女人,可能让一个人联想到其温柔的母亲,而让另一个人想到其不友好的邻居。同一个非洲裔美国医生,可能唤起一个人对非洲裔美国人的负面刻板印象,而唤起另一个人对医生的积极刻板印象。同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情境,可能导致一个人努力追求成功,而导致另一个人极力去避免失败。提到休假,可能引起一个人快乐的回忆,而引起另一个人沮丧的记忆。同样的情境在不同的人身上引起的不同思想、目标和情感可以导致他们产生对该情境形成不同的解释;而且当他们置身于该情境时,可能就会有不同的行为。

即使是同一个人,如果他在不同的时间场合有着不同的思想、目标和情感,那么他可能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对同样的情境有不同的理解。对于同样的推挤动作,如果我刚好想到暴力,我会把它看成是攻击行为;但是,如果我正好想到打趣,我会把它看成是嬉戏。同样的言论,当我相信的时候它就有说服力,当我不相信的时候它就无效了。同一个人,当我心情愉快的时候我会觉得他很有趣,而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觉得他很烦人。

这种意义建构活动中的大多数都是自动实现的。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对另一个人的行为的理解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也受到此人使我们想到了什么人的影响。另外,我们关于社会行为的理论、我们当时的思想和情感、我们当时想追求的目标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对别人行为的意义建构过程。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这种自动加工过程,是当前极具争议的话题。其中的一个争议焦点是,我们是否有能力压抑我们不希望有的负面刻板印象,以及防止这种刻板印象影响我们对目标对象带有偏见的解释。

另一个贯穿本书的主题是,我们的社会知识和判断可能是错误的。我们关于社会行为的多数信念和理论是相当准确的,我们对社会现象进行推理的一些规则用起来也颇为有效。然而,我们也持有一些错误的信念和规则,这会使我们误入歧途。我们可能对过去的行为和态度的记忆并不准确,例如,我们可能认为从一开始就喜欢自己的室友(实际并没有那么喜欢)。我们有可能错误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例如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愤怒的言论是由于受到了挑衅,而不是因为自己爱生气。我们可能弄错流行于同辈间的态度和行为,例如我们可能认为许多朋友都喜欢喝烈性酒,但事实并非如此。没有正确掌握相关的统计学原理,可能导致我们把偶然事件当成有意义的事件。例如,我们可能将某位篮球运动员偶然的出色投篮表现,当作他是未来明星的证据。我们可能对预测自己或他人将来行为的准确性太过自信,例如,我们会预测目前两人的浪漫关系会天长地久,但结果并不会这么好。我们可能正在进行一些探险行动,如果我们知道这会有多么危险的话,我们就会避免这些危险的行为。

上面所提到的人们对事件的独特解释、错误的信念和思想等例子,均会被本书中将要介绍的研究证实。我们建构事件的独特意义,而这种建构意义的过程经常受到不恰当联想、信念和规则的影响;尽管我们知道这种可能性,但是这并不足以阻止我们陷入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偏见和误区。不过,这可能使我们对自己的解释和记忆的准确性保留一点谦虚态度,对不同的观点多了一点包容,在做判断和决策时多了一丝谨慎。

贯穿本书,我所强调的不仅是在每个感兴趣的话题方面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而且也强调这些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为了评估我们针对人类本质所做结论的可靠性,首先要理解我们是基于什么得出这些结论的。普通人和心理学家一样,对社会认知的本质有自己的看法。你随便拿一张报纸或一份杂志,其中充满了关于本书讨论的许多问题的论断和推测。你可能看到媒体正在讨论,诸如目击证人记忆的准确性,性别刻板印象会影响雇佣什么样的工作人员,决策者在多大程度上被自己的兴趣所蒙蔽,或者日本儿童和美国儿童间的差异等话题。然而,你所见到的一些主张可能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而另一些主张则完全是凭直觉。正如我在本书中所证明的,我们的直觉有时候很有作用,但直觉有时也会很离谱;因而,对那些没有研究证据支持的直觉应持怀疑态度。

本书中的结论是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的,而非基于直觉。不同的实验方法各有短长,所以,我力图提供一些研究工作中方法方面的细节,以便对这些研究所得出结论的普遍性与局限性有恰当的评价。

概要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这部分回顾了概念表征、推理规则、记忆、“暖”认知和自动加工过程方面的研究。第二部分集中讨论社会认知的三个基本主题:群体刻板印象、关于别人的知识、自我。最后一章从跨文化的角度审视本书中所讨论过的一些问题。

确定基本过程部分应包含哪些内容、基本主题部分应包括哪些内容,这并不容易。大多数揭示基本过程的研究与三个基本主题之一有关,而大多数针对三个基本主题的研究工作也揭示了认知加工过程的基础。但是,我仍然决定用这种方式来划分章节,因为我认为,全面理解社会认知的基本加工过程是理解那些基本主题的基础。因而在基本过程部分,我呈现和讨论的每个研究,其重点放在解释这些研究的基本过程,并给出了一个简短的说明,指出这些研究与基本主题之间的关系。相反,在基本主题部分,我把许多基于不同认知过程的研究放在一起,以便说明社会认知想要探讨人们对三个不同的主题——刻板印象群体及其成员、他人和自我——是如何思考、感受和行动的。最后的跨文化研究部分,涉及不同加工过程与不同主题的一些研究。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本书的内容。

基本过程

第2章的重点是概念,也即思维的建造单元。该章提出,一些社会概念如律师、外向性格、哭泣或政党,是理解社会世界的基础。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遇到的社会事件和超越我们直接观察到的社会信息,使我们思考这些事件并与别人讨论这些事件。这一章考察了人们是如何表征社会概念的——我们是否预存着律师这一概念的定义及其典型属性,以及有关概念的理论。最后,讨论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型,这类模型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思考一个概念时,可以影响我们对另一个概念的思考。

第3章集中讨论人们是如何对不确定事件进行判断的。该章指出,人们对于控制社会事件的统计规则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运用这些规则。但是,人们在很多时候不是依靠这些统计规则,而是运用非常不同的各种启发法,即经验规则,来做判断的。这一章回顾了人们基于这些启发法对自己和别人做出判断时,会产生系统的偏差和错误,也列举了影响人们运用统计规则,或者采用启发法来解决特定问题的一些因素。

第4章首先讨论人们如何检验假设(简对人友好吗?)以及如何评估相互关系(优秀的科学家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研究表明,人们所用的策略会使自己产生系统偏差。人们有时倾向于证实他们的假设,有时不能发现存在于事物间的联系,有时却发现那种根本不存在的联系。该章在讨论了人们如何决定他们现在生活事件的真实性后,再讨论人们是如何思考过去事件的真实面貌,并检验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下倾向于出现“如果……该多好啊”这样的想法,以及这种想法是怎样影响人们的后悔情绪及相关判断的。

第5章讨论记忆。该章阐述了我们并不是严格按照事件发生的方式准确地回忆它们,而是重构过去的事件。我们的回忆不仅会受我们当前的期待、理论、目标和情绪的影响,也会受到事件发生时的心境影响。因此,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可能并不准确。我们回忆出来的当时对该事件的态度与我们现在对该事件的态度更一致,而不是过去对该事件的真正态度。我们回忆出来的过去的情绪色彩与我们现在的情绪状态更一致,而不是过去情绪的原貌。有时我们也可能弄错记忆的来源,可能把想象的事件当成真实的事件,也可能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曾拥有的观点。

第6章讨论暖认知,即认知受愿望和情感的影响。该章首先检验了不同目标对判断的影响。研究表明,企图产生特定结论的动机会误导人们得出曾希望得到的结论。想得到准确结论的动机会引导人们为判断付出更多的努力。接下来,该章检验人们的情绪对判断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我们情绪愉快时,我们对自己的汽车、上司、生活及许多其他对象的评价比我们伤心时更积极。本章还探讨了我们的心境通过何种方式使我们的判断蒙上感情的色彩。

第7章所回顾的一些事例说明,人们的很多判断和行为可能是自动发生的,即不需要觉察、意图、努力或控制。研究表明,我们的判断、情绪和行为会受我们并未意识到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因为它们在知觉阈限以下),也受到那些曾经意识到却再也回忆不起来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有些影响因素我们虽然能回忆起来,但我们并不清楚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与行为。该章接下来说明,自动加工几乎不需要努力,当我们因集中于其他任务而不能投入太多精力于这些事件的时候,加工过程也能够不被打断地继续进行。该章描述了如何运用这种观点来确定不同社会决策过程是否是自动实现的。

基本主题

第8章讨论刻板印象。首先检验了刻板印象产生的环境,以及刻板印象对人们判断的影响。探讨了刻板印象是否为自动加工过程,以及刻板印象是否依赖于个体的偏见程度。该章接着研究了什么样的人容易让人形成刻板印象;描述了那些受歧视群体中的成员理解别人的反馈信息时是如何碰到困难的;并讨论了当负面刻板印象及其相关信息突出时,受歧视对象的表现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最后,该章讨论了群体中的某些成员与刻板印象对其形成的看法不一致时,群体刻板印象是怎样保持的。

第9章讨论人们关于他人的知识。该章首先指出,尽管人们能够相当准确地知道拥有不同观点和行为的人的比例,但人们还是容易产生系统偏差。有时人们夸大了别人观点与自己观点的一致性程度。有时他们会错误地认为别人的反应与自己不同。该章接下来集中探讨了人们关于其行为一致性的信念。尽管人们所表现的友好、忠诚和其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情境压力的影响,这些特征可能在不同的情境中有非常明显的变化;但是人们错误地假定这种行为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人们甚至从单一行为就去推断这些行为后面的人格特征。该章也考察了产生这种错误观念的原因。

第10章集中讨论自我。这章描述了关于自我知识的内容和结构如何影响人们对有关他们自己和别人的信息的理解和反应。接着讨论了人们渴望接收那些能支持其自我概念的信息,渴望接收加强其自我观念的信息;并进一步讨论了这两种愿望之间出现了冲突时(例如,负面的信息倾向于支持个人关于自我的概念是不恰当的,而正面的信息却加强其自我观念),又会发生什么事情。该章还检验了当个体考虑他人的表现时,其自我知识是如何起作用的。别人取得的成就需要用自己的成就为参照进行评估,反过来也一样,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也要通过与别人的成就比较来评估。该章最后讨论了人们调节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能力。这种自我调节需要个体付出极大的努力,而锻炼自我调节的能力具有适应性。

文化

第11章讨论社会认知中的文化差异。该章从比较东西方文化开始。许多东方文化提倡自我是一种依存于他人、依存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的自我,而西方文化则主张独立的自我。这种差异与东西方人不同的自我知识、对他人行为的不同解释方式和不同的目标有关。该章接着讨论了美国北部和南部的文化差异,发现只有南方人拥有“荣誉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男人很注重保护他们的名声和名誉。相对于美国北方人而言,为荣誉而战为更多美国南方男人所接受。面对同样的侮辱,美国南方人的解释和反应比北方人更加消极。

《社会认知:洞悉人心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