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践行倾听

有趣的是,当一个人开始用心倾听,其他人也会受到影响。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故事。

你有一个故事,我也有一个故事,我们都想找到听众。所以我们试着说出自己的故事——但是无人倾听,人们都忙着说自己的故事。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坐在从波特兰飞往安大略省的航班上,航程两小时,我的座位是8B。在飞机上的时候,我有时候看书,有时候工作。今晚我在观察,我周围的人都在做着不同的事情,我想知道他们的故事。

我右手边的座位是8A,那位乘客正在酣睡,我猜不出他有什么故事,因为他就那么斜靠在窗户上熟睡,但我还是很想知道。

前排7A座位上的乘客大概已经80多岁了,她戴着厚厚的黑框眼镜,正在阅读一篇题为《现代约会指南》的文章,她一直在仔细研读这篇文章,足足有15分钟了,我也很想知道她的故事。

在我后排,过道对面的9C、9D坐着俩姐妹——她们可能是70后,聊了一路,她们对别人说的每件事都感到好笑,我无意中听到她们的对话:

“我们怎么还不起飞?”

“不知道——我瞧瞧窗外。”

“你看到什么啦?”

“哦,另一架飞机正在着陆,老远我都能看到它。或者,至少我看到了它的灯。”

“那么它一定是一架飞机。”

“说不定是鸟,一只带灯的大鸟。”

于是她俩开始哈哈大笑,直笑得喷出了鼻息,然后又因为鼻息声而笑得更加厉害。

飞机已经飞行一个多小时了,她们还在相互逗乐、笑个不停,我也很想知道她们的故事。要是坐的足够近,我会问她们在笑什么,没准她俩会笑得更厉害,直笑得说不出话。

座位8C和我的座位8B之间隔着过道,坐着一位大约30岁的母亲,正在照看她2岁左右的儿子。小孩穿着一件灰色的T恤,系着红白相间的绣花领带,戴着一顶灰色的圆顶窄边礼帽。在字典里查查“可爱”这个词,这个小家伙的照片可能会在那儿出现。他正在忙着玩他的电子画板,享受着有妈妈陪伴的幸福。他也有故事,尽管很短,那也是故事。

最后一个登上飞机的是坐在7C的那位女士,也是一位老妇人,她穿着鲜红色的运动夹克、棕色的裤子,戴着金光闪闪的珠宝首饰,看得出她年轻的时候一定很新潮。她有故事,而且她正在讲她的故事。

从她入座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跟7D——临窗而坐的一位30多岁的女士说话,这是一架小飞机,过道两侧各有两个座位,所以7D那位只有听的份儿,不过她很乐意当听众,听得很用心。

一开始,我很为7D感到难过,因为7C讲述的是她的整个人生。她谈到了她的成长经历、她的孩子、她已故的丈夫、她的事业,以及她十几岁时的旅行经历。她还说了她住在哪里,她喜欢什么。7D间或会提出一两个问题,这让7C谈得更起劲了。

7C一直在说,7D一直在听。

上帝保佑7D,她给了7C一份礼物——倾听。今晚回家后,7C回想起来会感觉很有价值,因为一个陌生人花了不少时间去关注她。整个交流过程,90%的话都让7C说了,但7C永远会记得,7D是一个多么会聊天的人啊!

作为一个正在努力变得内向些的人,我不会特意去和飞机上的其他人攀谈。通常,我在研讨班上一说一整天,之后就很想休息。我想了解,当有人愿意倾听的时候,对说故事的人有什么样的意义。所以,眼下我所要做的就是让某个故事启动起来,把我自己的日常工作搁置一下,然后倾听——愉快地听一个好故事。

我想知道为什么一个快90岁的女人正在读关于约会的书;我想知道是什么事让人莫名其妙地哈哈大笑,笑得都快喘不上气来;我想了解一个小小雕刻艺术家的旅途……我想听别人的故事,也希望有人能听我的故事。

为什么我们需要被倾听

当有人因为某件事指责我们,却又不听我们解释缘由的时候,会令人十分沮丧。老板对我们大吼大叫说我们迟到了,说我们至少应该懂点礼貌,打个电话让他们知道。可他要是能问问发生了什么事,那么我们就可以解释说我们确实打过电话,但他们的电话无法接通。可是劈头盖脸的一顿指责,加上各种他自己的假设,让我们已经很难好好地沟通了。

人们渴望被倾听。我们每天都在说话,但真正的倾听并不常有。漫不经心的闲聊让人感觉就像是在垃圾食品中求生,倾听则能提供平衡的情感营养,给予我们生命。

请看下面的过程分解:

▶我们都有被重视的需求。

▶当我们说话的时候,如果有人倾听,我们会感觉自己被重视;如果没人听,我们会觉得自己被忽略。

▶想要被重视的需求非常强烈,假如没人听,我们就会说得更多,希望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让别人来听。

▶每个人都在这样做,人人都想要别人听自己说,所以人人都在说,却没人在听。

经年累月,我们形成了一种说的文化而不是听的文化,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集体思维定式——给予建议比耐心倾听更有价值。如果我们想要帮助别人,我们只需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就行了,听起来很有用,不是吗?他们有问题,我们有解法,这简直契合得天衣无缝。

然而问题是,忠告几乎从来解决不了问题,能解决问题的是倾听。这看似违背常理,但是,大多数情况确实如此。如果有人提出建议,我们往往听不进去。但如果他们愿意听我们倾诉,我们就会想要征求他们的意见。

想想最近一次有人给你提建议,或者摆事实讲道理,试图说服你你的立场是错的,他们才是对的。你大概不会说:“哇!这比我的观点棒多了!很明显,我的立场是错误的,我会立即改正,就按你说的办!”不,不会这样的,你多半认为他们大约是疯了,或者太狂妄自大,或者你干脆直接退出谈话。

这就是为什么当有人来向我们推销杂志,或者向我们兜售糖果的时候,我们不愿意开门。因为门口的那个人是要来说服我们的,也许他们经过练习,已经学会了用恰当的反应让我们感觉被倾听,但是他们的真实动机还是难以掩藏。

当我们想让人们听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越说越多,毕竟只要我们说,他们总能听一点吧,对吧?但事实恰恰相反,吸引别人注意的最好方法是倾听,当一个人首先真诚地对另一个人感兴趣的时候,他就本能地想要听听对方的话。

所以,关键是要少说,而不是多说。安静地倾听。

沉默的价值

我在大学任教的这些年里,经常会有学生跑到办公室来找我说话。有些人对作业有疑问,而另一些人则想知道下个学期安排了什么课程。

通常,我们说着说着就聊起了家常。他们初离父母、涉世未深,总有一些解不开的困惑,需要和值得信赖的人交流探讨。

我喜欢跟他们聊天,这是我工作中最开心的一部分。这些谈话产生的影响使我感到惊喜,学生们会分享他们的想法、梦想和挑战,他们会谈论……好吧,就是东拉西扯。我几乎不怎么回答,只是竖着耳朵听。我总是觉得自己还不够好,我应该拿出更好的建议——说得更好些。我本应该深掘自己的阅历和智慧,给他们传授一些真知灼见,让这些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我常常感觉思维枯竭,说不出什么来。

所以我只是听着,只要有可能,我会肯定我注意到的他们身上的强项。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自己却常常没有注意到自己身上的这些优点。对我来说,这只是一次随意的聊天,可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转折点。

人们渴望被倾听,当他们自己都不看好自己的时候,有人愿意倾听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是有价值的。如果人们不自信,他们可以在说的过程中,从别人的倾听里汲取信心——直到找回自信。

越是值得珍视的关系中,倾听就越显得重要。当两个人唇枪舌剑,不停地数落对方的时候,就像是火上浇油。可是,假如这两个人学会倾听,怒火没了燃料,很快就能平静下来。

学习倾听

倾听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习的技能,它并不专属于内向的人或敏感的人,只要我们愿意,哪怕再欢脱的人都能学会。为此我们需要认识到两件事:

1.我们为什么不倾听。

2.怎样才能学会倾听。

1.我们为什么不倾听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发现自己只顾说,不倾听:

▶我们相信自己是对的。如果我们坚信自己的立场,那么我们很容易就会认为别人无知或固执,我们就不会诚心实意地想去倾听别人的观点,因为在我们看来,再听下去毫无意义。

▶我们认为问题出在别人身上,是别人的错。如果我们相信对方是罪魁祸首,而自己是无可挑剔的,我们就会认为没有必要去探究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角色,一心只想着去纠正别人。

▶我们害怕被批评。如果我们不喜欢争执,就会千方百计避免它出现。我们会表明姿态,然后对别人的话充满戒心。但这样做实际上是关上了交流的大门。

▶我们觉得自己理应受到优待。如果我们把别人的不同意见视为批评,我们就会闭目塞听。我们会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尊重,于是就不愿意倾听别人的观点。

▶我们担心一旦承认自己错了,就意味着自己在这场争论中失败了。如果两个人不分析出现的问题,而是试图争辩谁对谁错,对话就难以进展。如果我们承认自己错了,感觉就像是拱手让对方赢了似的。我们想要事情都在自己掌控之中。我们不喜欢坐在一个疯狂的司机的车里当乘客,这让我们担心出什么意外。我们宁愿自己坐在驾驶座上。

▶我们想的比他们说的要快。如果对方需要时间来整理他们的思路,我们可能想要他说快点,别吞吞吐吐的,希望谈话能快速推进。这时我们就开始心烦、走神,听不进去对方的话了。

当我们发现自己没有倾听的时候,应该有一个触发器,触动我们去想一想我们的关系怎么了,意识到导致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的潜在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怎样才能学会倾听

很多人形成了一种完全无效的对话模式:

▶一个人在说,但另一个人在准备自己的回答。

▶第二个人给出回答,而第一个人又在一门心思地准备自己接下来的回应。

▶第一个人回答后,第二个人又在一边听一边准备回答……

这个模式让谈话的有效性呈螺旋式下降,逐渐趋于无效。人们都一直在说,但没人在听。

为了学习更好的倾听,我们需要真诚地把注意力从自己转移到对方身上。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自己的需要,把对方当作关系的全部。这意味着我们要定期暂时地放下自己的议程,站在别人的立场去了解他们的看法。我们没用心倾听,是因为我们在想办法去反驳他们的观点;我们用心倾听,仅仅是为了了解对方的观点。在一场对话中,我们应该多一些这样心无旁骛的倾听。事实上,这是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联的最有效的方式。

一个健康的谈话场景应该是,当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另一个人放下自己的事情,投入百分百的注意力去倾听。轮到第二个人开始说话的时候,第一个人也全神贯注地倾听。

“但是假如他们不配合呢?我可以听他们说,可他们却不听我说该怎么办呢?”

确实有这种可能。我们没办法左右别人的行为,不管别人怎么做,我们能掌握的只有自己的选择。有趣的是,当一个人开始用心倾听,其他人也会受到影响。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两个人面对面,往前伸出手臂,用手掌互推,只要他们都保持用力,他们会保持原地不动。可如果其中一个人后退撤出,另一个人没有了与之对抗的力量,他如果仍然往前推,就会向前扑倒。高难度对话也是这样,假如两个人都只顾着说,对抗的力量就在两个人中间僵持着。但是当其中一个人开始真诚地倾听,从对抗中撤离时,另一个人就很难继续对抗。

《圣经》箴言篇讲过:“温柔的回应能平息愤怒。”当我们情绪当头的时候,这似乎很难做到。但是,学习有效地处理高难度对话,需要我们转变平时的做事方式。这意味着我们要刻意地做出选择,而不是仅仅对别人的言行做出直接反应。

想要沟通得出全新的结果,我们就要采用新的谈话方式,包括以下内容:

▶倾听。当一场对话开始变得有难度时,我们很容易抢先抛出自己的观点。但最好的做法是把行动从说服别人转向理解别人,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就扭转了谈话的方向。

▶不要打断别人说话。当别人在整理思路的时候,一个好的倾听者是不会贸然打断他人的话语的。不要害怕沉默,不去催促他们下结论也是一种尊重。谈话中,我们需要掌控的是自己,而不是双方。

▶关注别人的反应。当我们说话的时候,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而忘记了对方。好的倾听者会时刻注意观察对方细微的面部表情和动作,以了解对方的反应。

▶不要揣测别人的想法。在没有任何视觉线索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假设别人不同意我们的看法。找到答案的唯一办法是直接提问:“你对这个有什么看法?你这会儿在想什么呢?”

▶练习不做过多解释。在高难度对话中,当对方不同意我们的观点时,我们往往倾向于过度解释。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翻来覆去地重复自己的话,会让对方很受挫。比较好的方法是,摆出自己的立场,然后等待他们主动要求解释。

▶用一个问题来推进谈话。如果对方看上去没有在听,我们就不应该多说了。相反,应该停下来,问一个问题:“我说的有道理吗?”这会让对方找到重新投入谈话的动力。

▶请对方解释问题以加深理解。我们不是要对别人说的每一句话都做出反应,而是要放慢速度,请他们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解释,这样能确保我们跟得上对方的节奏。解释澄清有助于我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你说钱是问题所在,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关于这个,你能多告诉我一些吗?”

“你说我不重视你的需求,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吗?”

“你说你想要从我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结果,那么对你来说,什么算是更好一些的结果呢?”

▶谈论对方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很难向一个素食主义者抱怨肉价上涨。

▶总结一下对方说过的话。要想让别人知道我们在认真听,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他们说过的话,然后询问他们是否正确,比如:“那么如果我没听错的话,你是想……我说的对吗?”

高难度对话的技巧

在高难度对话中,倾听是打破障碍的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要怀着谦虚的心去倾听,当一段关系比一个问题重要的时候,倾听是通往真诚连接的最快途径之一。

▶请别人讲述他的故事,当他说话的时候,你要看着他的眼睛。

▶将真诚的倾听作为礼物送给对方,在高难度对话中,这是缓解紧张气氛的最快途径。

▶对着遇见的每一个人练习倾听。把自己的计划暂时放到一边,只为理解而倾听。

▶用总结别人的话作为回应,不要添加自己的想法。一旦把关注点转移到自己身上,你就不是在倾听了——而是在诉说。

《高难度对话:如何与挑剔的人愉快相处 :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