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从善意出发

善良的人总是选择善举,这是一种自强的心态,无论他人如何回应,善良的人总是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你希望你死了以后人们只是说‘他是个好人’?”那个演讲的人问道,“这就是你希望刻在自己墓碑上的话吗?不!”他继续说道,“你想要有所作为!你需要坚强和自信!你希望做出强有力的改变!你不希望只是一个好人!”

那时我大概10岁左右,我不记得当时的语境,也不记得那个说话的人是谁,我只记得他的话。我还记得我当时在想,做个好人有什么不好?

即使在那个年纪,我也已经遇到过不少坚强且自信的人。我钦佩他们,但并没有被他们所吸引。我最崇拜的人都是好人,我想要和他们在一起,他们让我觉得很有安全感。

看着那些坚强的人,我会想:“但愿我能像他们那样坚强和自信。”看起来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羡慕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看不起那些安静平和的人。我不是那种棱角分明的人,如果我想有所作为,我估计我就需要成为那样的人。我努力过,但是毫无成效,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想要变成美洲豹的长尾巴小鹦鹉。

仅有和气就够了吗

多年以来,我时常回想那些对我的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有些人强势有力,有些人则不然。我遇到过一些强势的人,强势得让你无力招架,只能顺着他。而我通常喜欢温和的方式,因为这样让人更舒服。当人们对你和和气气的,你会感觉更好。但当我需要改变方向时,那些个性鲜明的方式肯定更合适。

我一直以为,只要有可能,还是应当以和为贵。但是当沟通开始有难度,必须直面挑战的时候,哪一种姿态更好?和和气气还是强势有力?或者,可以兼而有之吗?

为此,我纠结了很长时间。我做过一些研究,想找出生活当中哪些地方采取和和气气的姿态更为恰当。我的结论是,在重要的人际关系中,和和气气是恰当的默认设置,但这还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从和气走向宽容和善良。善良通常包含和气,但内涵更加丰富。善良是一种源于自信的温雅力量。善良的人对待他人会有着更加深切的关怀,愿意以一种珍爱他人的方式去做对他人最好的事情。

有人说,善良的人会以和气的方式说出为难的事,而对于只懂得和气的老好人来说,难事从来说不出口。老好人不会帮助别人变得更好,因为他们关注的是别人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善良的人可以帮助别人变得更好,因为他们的自我评价并不依赖别人。拥有实力的基础,会容许他们真正为别人的生活做出贡献。

我曾经问过一位大型教会的牧师:“在您多年的工作中,您做过的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他的回答很直接:“我不得不解雇某位义工。”交谈中,他描述了当某位义工已经成为教会的负担和麻烦,但其仍然需要被重视和被关怀的时候,他是如何不得不做出简直像是在走钢丝一般的处置措施,左右权衡、上下掂量的。老好人不会有这么多的烦恼,但那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而善良则意味着那位牧师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因为这才是对义工本人和这个教会最佳的选择。

如果只有和和气气

去年,我做了疝气手术,经过几周的术后恢复,依然感到一阵阵的剧烈疼痛。我有点担心,于是预约了外科医生,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是一个很好的人,前几次在他那里就诊时,我很欣赏他对病人的态度。

当我向他询问为什么手术后还一直疼痛时,我希望他能平静而友善地回答我。但是,他几乎是在大叫:“还疼?当然会疼啊!我给你做了全麻,给你动了刀,怎么可能不疼?而且你还花了一大笔钱让我来给你制造疼痛呢!”说完,他露出一丝微笑,眼睛闪着光,让我知道他既认真又富有同情心。他依然还是那个好人,但这次他也表达出了善良,他没有粉饰那些必须进行的治疗。

对话交流也是如此。如果真诚地关心别人,有些时候即使会引起痛苦,也需要告诉他们真相。如果这样做是为了减轻我们自己的挫折感,那这一切就错了;但如果是为了必须要让某人认识到他的选择所造成的影响,那这就是关心,就是善举。

平和友善固然很好,但如果只讲平和友善也会有问题。一味地平和友善、当老好人,通常是出自某种需要,而不是出自于信心和力量。当我们对自己的价值没有强烈的认同感时,我们会仰仗他人的认可,我们需要他人喜欢我们。我们的自我价值和幸福感取决于别人认为我们如何,所以我们以为当我们变得平和友善、是个老好人的时候,人们就会喜欢我们。

老好人往往想避免冲突。一旦有冲突,或者大家意见相左,老好人就觉得别人可能会对他们不满。老好人不能冒这个险,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建立在被别人喜欢的基础之上。所以,即使他们强烈地感觉到了那些消极情绪,也会尽量不去表达出来。即使生气或者沮丧,老好人也会照样保持微笑。他们不想冒犯任何人,只好把情绪憋在心里。

这就是问题,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压抑的情绪终将泄露。人们一开始可能不会注意到,但天长日久,情绪一有波动,沉渣就会泛起。通常,一开始我们会用并不寻常的讽刺来回应他人的情绪波动。讽刺让人不舒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被社会所接受,因为它会被当成抖机灵或调侃。但随后,我们可能会转向所谓的消极攻击型反应,这种反应所发出的评论会异常尖锐。等到了已经开始厌恶他们的时候,我们会看着他们的眼睛报之以微笑,隐匿自己的真实情感。

在最亲密的关系中,我们很难藏住心思,因为彼此之间都很熟悉。我们的言语听上去可能没问题,但对方能感觉到我们的眼睛有什么不对劲,笑容也不太一样,或者只是缺了些什么。

假设有一个容积为两升的空瓶子,我们的每一种情绪就像是放入瓶子里的一滴水。我们恼了——放进去一滴,生气——又放进去一滴,沮丧——再放进去一滴。没人会注意到我们的情绪,因为我们把它们藏在了瓶子里。

当我们在生活中遭受了打击,就像瓶子被敲打一样。于是,瓶子里面的东西就会上下翻滚,变得混乱不堪、五味杂陈,但各种情绪还在瓶子里,没人会特别留意。冲突的另一方也以为我们终将会挨过这些难关。

我们不是不可以挨过这些难关,以往一直都是这么挨过来的,我们真的很擅长控制瓶子里的情绪。但是日子久了,瓶子终将被填满。当瓶子满了,它就再也装不下更多的情绪了。所以,当生活中的不如意再次碰撞瓶子时,瓶子里的东西就会从瓶口喷涌而出。我们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于是情绪爆发。身边的人都跟着遭殃,人人都要找个僻静的地方整理一下自己。大家都对这一爆发感到惊讶,想知道为什么我们突然变了。

老好人会把更多精力用在保证瓶子不洒不漏上。但这只是向内使劲,一切都是为了确保个人形象不被破坏。其实,如果让每一种情绪原本在哪儿就回到哪儿,反而会让人轻松许多。

我记得十几岁的时候读过一本书,说生气不好。于是乎莫名其妙地,我一直坚持这样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不停地告诉人们,没有什么事情能让我很不开心,我一直悠闲自在。我说服自己,我真的没有生气,并且试图说服别人,也应该照我的样子去做。

后来发生了两件事:

1.我没什么亲密朋友,因为我待人不真实(也包括对我自己)。

2.当那些“情绪之水”从瓶子里溅出来时,连我自己都很惊讶。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压抑自己的情绪并不能让它们消失,压抑其实就是加压,之后总有一天会爆炸。

我花了很多年才意识到,如果我只在乎自己的形象,我就无法拥有亲密的关系和健康的对话。

成长为善良的人

许多人从小就努力变得讨人喜欢、和气友善。但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坦诚地与他人相处,而坦诚是建立健康关系的基础,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会感到与别人总是有隔膜。

冲突也会发生在最健康的关系中。当老好人发现自己陷入冲突时,他们倾向于把冲突焦点从自己身上转移开。

▶他们会撤退,以避免冲突。

▶他们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他们会用幽默来转移消极情绪。

▶他们试图改变话题。

▶他们会关注他人的行为,把问题的焦点从自己身上转移开。

所有上述策略都会致使真诚、健康的沟通无法进行。这些人专注于做一个好人,专注于保护自己,而不是处理真正的问题。对他们来说,被喜欢比真诚更重要。他们需要转型,从老好人过渡到善良的人。

▶一味地当老好人往往源于情感的匮乏,真诚待人则往往源于自信。

▶一味地当老好人往往是因为想讨得别人喜欢;真诚待人则往往是出于关爱他人,无论他人做了些什么。

▶一味地当老好人往往是因为想要避免冲突,从而屈服退让;真诚待人则往往会在必要时划出界限。

▶一味地当老好人往往是出于担心和害怕,真诚待人则往往是出于爱护和关心。

▶一味地当老好人往往不靠谱,真诚待人则往往要牢靠得多。

▶一味地当老好人其实是自私的,真诚待人则要无私得多。

▶一味地当老好人靠息事宁人能让自己感觉好些,真诚待人则是在关爱中实话实说。

▶一味地当老好人在意的是被看作好人,真诚待人则往往直面现实。一味地当老好人往往只在乎别人怎么想,真诚待人则往往只是在乎他人本身。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是一味地当老好人,待人和善并不是坏事。如果和气友善的目的是尊重他人,这就更是件好事。可如果和气友善的目的是操纵别人以某种方式看待我们的时候,这就是件坏事。

在高难度对话中,和气友善还是大有益处的,至少可以让对方生不起来气。如果和气友善的目的是想让对话保持文明和礼貌,那也没关系。但如果我们为此把情绪压抑起来,那就不太好。情绪为我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能量。没有情绪的解放,便没有问题的解决。

对话交流中,真正的力量出现在当和气成长为善良的时候。出于深切地关怀,我们会以彬彬有礼、坦率真诚且不失尊重的态度去述说那些原本难以启齿的事实。

社交润滑剂

有人说过,善良是一种社交润滑剂,可以为任何关系的内在运作减少阻滞。

无论你的车是大众还是兰博基尼都无所谓,都需要定期更换机油。如果我们不注意常规的润滑和保养,车的传动装置就会出现非正常磨损。事实上,大部分机修工都会告诉你,延长汽车使用寿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定期更换机油以及做保养。

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无论这段关系已经持续了三个星期还是三十个年头,都需要经常保养,否则关系的齿轮就会磨损。一有情绪,就会恼火,脾气爆发,争吵不断。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们忽视了日常维护,把这段关系视为理所当然,各自都专注于问题,都在乎自己的感觉,以至于忘记了善良。日子长了,这段关系就会让人不胜其烦,就会觉得是时候卖掉老车、换辆新车了。

也许,只是到了需要多一点点善良的时候。

问题是真实的,情绪也是真实的;冲突是真实的,但保养的需求也是真实的。如果我们忽略保养,关系的连接进程就会发生短路。任何关系中的任何言行都有可能产生摩擦,处理摩擦最好的方式就是保养。

几个月之前,我家车库的大门在开关时开始有了异响。那异响可不仅仅是一点噪音,那是一种严重的吱吱嘎嘎的响声,声音尖细刺耳,还伴有咔嗒咔嗒的乱响。车库门是有些旧了,配的是一种老式的电动开关,我以为它快要报废了。车库门只要一动,全家到处都能听见。我担心它会随时掉下来,甚至会砸到我们的汽车上。

我们开始询问新的车库大门的价格,然后对更换现有大门的成本感到震惊。但我们也明白必须尽早做出决断,因为那大门迟早都会罢工,只是早一天晚一天而已。

我和一个朋友谈及此事,他问:“你最近给大门的链条上油了吗?”当然,我并没有这么做。大门的链条多年没有润滑过也一直好好的,为什么现在需要润滑?

(读到这,你已经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对吧?)我去了趟超市,买了一小瓶车库门链润滑剂,只花了几美元,在链条上喷了一些,再一启动大门开关,我们就好像又有了一个新的车库大门。没有了噪音,没有了咔嗒咔嗒的声音,大门运行平稳,就是因为那几滴润滑剂。

有首歌唱道:“请试着多一分善良。”在一段关系中,多一丁点善良是多么简单,但其效果又将多么令人惊讶。同样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多一点善良”这样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因为与正在面临的问题相比,它看起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善良当然消除不了根本的冲突,解决不了所有的矛盾。但善良会使一种局面成为可能——既解决了问题,又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关系依然稳固。善良不断地提醒另一个人,我们关心他们。它传达了我们对他们的承诺,我们重视他们,我们认为他们值得我们与之携手,共同努力解决那些棘手的问题。它仿佛在说:“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我认为我们的关系更重要。”

善良的机制

“但如果我愿意善良,而另一个人却不是呢?那样的话我们会不会把自己给卖了,他人依旧我行我素呢?”这话的背后有三层意思。

第一,这更多的像是在冒着老好人的风险而不是冒着善良的风险。如果我们想的是当老好人别人就会喜欢我们,我们可能会被碾压,这是弱者心态而不是自强者的心态。我们更关心的是别人如何看待我们,而不是真正的问题。

第二,善良并不取决于别人的反应。我们之所以有善举,是因为这是我们性格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让别人投桃报李的行为技巧(尽管我们的善举经常会软化对方的言行)。善良的人总是选择善举,这是一种自强的心态,无论他人如何回应,善良的人总是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第三,我们不能改变别人。我们可以影响他们,但不能保证他们会以某种方式做出回应。我们不是在用善行操纵别人,让他们靠近。生活中有太多的时候,我们感到有必要去修正别人,如果他们不改变,我们就会感到沮丧。其实,当我们放弃对他人的那些具体的期望,专注于自己能做的事情时,人际关系就会变得简单得多。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决定,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决定。

有时对方很和气,但不善良。他们不会跟你进行有实际意义的对话,也不会表达真实的情感,因为他们希望我们对他们产生良好的印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善良地对待他们。我们说真话,让他们感到安全,让他们感到被尊重,但设定了界限。我们鼓励他们分享他们的想法,当他们持续不断地试图解释他们的想法时,我们无需心存戒备,只需要耐心倾听。我们要认识到,他们过去可能经历过痛苦的事情,所以才导致他们采取这样的应对策略(受虐者通常都会很和气、很客气),我们要给他们成长的空间。

高难度对话的技巧

在激烈的谈话中,一些表达善意的方法如下所示:

▶休息一下,以表达善意。要求休息5分钟,期间我们可以肯定对方的某些情况,或者以某种方式表达对他们的鼓励。

▶提醒他们我们对这段关系的承诺。比如说:“这事真的很难,感觉我们像是掉进了旋涡。你只需要记着,我不会离开,虽然很艰难,但我还是会待在船上。”

▶如果需要走开,一定要告诉他们我们什么时候再回来。有时我们太激动,太沮丧,无法继续交谈下去,有人可能会说:“我就是做不到!”然后就一走了之。为了让情绪平静下来,离开一会儿可能很有必要,但我们一定要表明我们还会回来。“给我半个小时,我需要自己待会儿,但我还会回来的,我保证。”

▶不要把我们的情况告诉不相干的人。当我们对某人感到沮丧时,很容易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亲密的朋友,以得到他们的支持。但如果那个朋友听不到冲突另一方的观点,那是不公平的。我们可以和亲密的朋友坦诚地谈论我们与某人之间的问题,但是我们不应该深入到具体的细节来强化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或者要求朋友站在我们这一边)。

▶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重视他们,即使我们不认可他们的言行。你可以说:“我不确定我能不能跟上你的想法,但这并不能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我看重你只是因为你是你,不要忘记这一点。我的确很想多多了解你的处境,让我试试,看我是否能够理解。”

▶表明我们自身的需求。不应该让人们猜测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应当坦率地向对方表明:“我只需要你倾听。”“在回答之前,我需要一些时间思考。”“我需要你别放弃。”这样做,会鼓励对方也说出需求。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难事。有时我们会深陷其中,有时不会。如果我们只想做个好人,我们不会去惹恼别人——但也不会帮到他们。

在建立人际关系时,善良是一种值得拥有的力量。

《高难度对话:如何与挑剔的人愉快相处 :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