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的负面标签

在前面我已经提到过现在我们不但将人身体机能的紊乱称之为“疾病”,还将人们反常的行为定义为“疾病”。我们创造出了很多疾病标签,比如“抑郁症”(Depression)、“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焦虑症”(Anxiety)和“成瘾症”(Addiction),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名词已经对人们产生了影响,就像一条锁链牢牢的套住了我们。

为了强调某些人行为的偏差,我们在那些病症后面加上了“障碍”这个词,比如“焦虑性障碍”(Anxiety disorder),“抑郁性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注意力缺失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等。此时,我们都忽视了心智理论的重要作用。为了帮助别人而给他们贴上了各式各样的负面标签,实际上已经适得其反。

我们之所以要通过这种贴标签的方式来区分定义“正常”和“反常”,将异于常人的精神状况称之为“疾病”,是因为这样会唤起我们内心的同情心去怜悯那些深受疾病困扰的人们。一旦我们将他们的行为定义为“非理性”,那么我们可能就无法再信任他们,但是我们会表现出自己的同情与怜悯。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会把别人的异常状态看作是疾病导致的结果。相反,我们会认为这是因为他们自身的道德缺失和薄弱的意志力造成的。比如,抑郁的人应该重新振作起来,成瘾的人应该学会拒绝。不过,很多时候,若是将有成效的人和懒惰的人,优秀的人和平庸的人,或者懦夫和勇者放在一起对比都会让人们产生愧疚感。

人们总是习惯于看到别人身上最坏的一面,这一倾向让所有人都感到很害怕。社会上有很多人急需我们的帮助,这些人有的沉溺毒品,有的穷困潦倒,有的与我们信仰不同,面对他们人们大多时候会选择视而不见,并为自己的冷漠找出种种理由。比如,这个人不努力,那个人天生无能,那我们也就没有必要为帮助他们花费时间和金钱。

我们的这些想法让这些人产生了恐惧情绪还向他们传递了我们对他们的厌恶情绪。有的时候,若是看见有人帮助了原先被我们拒绝过的人,为了消除内心的愧疚感,我们会对自己说我们只是把帮助别人的机会赋予了其他人,并会继续心安理得地蔑视受助者。

作为一名治疗精神病的医生,我曾亲眼见证过人类强大的适应力,但这种适应力也很容易受我们的情绪影响而被削弱。恐惧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情绪,它在一瞬间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可能会伴我们终生。没有恐惧,我们也就无法逃离潜伏的捕食者,摆脱潜在的危险。没有恐惧,伦理道德将荡然无存,法律法规也将无人遵循。

恐惧在人类发展历程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致使我们在面对某些境况的时候踌躇不前,不敢勇敢地探索这个世界,不敢肆意地感受快乐,不敢自如地与他人亲近,就像阿曼达的左手臂一样失去行动的力量。

《你内心的无能为力,来自对世界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