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今宵好向郎边去

在娥皇病重期间,李煜就已经知道娥皇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看着平时翩翩起舞、娇羞动人的一位美女在病魔的折磨下身形憔悴,真是让人扼腕神伤。

李煜在病榻前衣不解带地照顾娥皇,这种情意难能可贵,虽然有十年恩爱的情分,但在久病的床前,恐怕他也早已做好了失去爱人的心理准备,伤心之余也在寻找着另一份可以替代她的心灵慰藉。

这个时候,来探望姐姐、正值豆蔻年华的女英进入了他的视线。

作为皇帝的他是寂寞的,始终需要有个知心贴肺的人在身边陪伴,不然就不会有与妻妹女英另一段恋情的开始。

还记得初见女英时,李煜眼前一亮,苦闷的情绪顿时一扫而光。眼前的少女面如芙蓉,腮似含花,柳叶黛眉,樱桃朱唇,分明就是当年那个初嫁时的美女娥皇。回想当年大周初嫁时,这小女英还是个扎着羊角辫儿的小姑娘。十年一瞬,光阴荏苒,转眼间当年的小小丫头已经出落成了一个花蕾般含苞待放的青春少女。难道是老天故意安排这姐妹俩先后来陪伴李煜的吗?

面前这个天真无邪的可人儿,婀娜窈窕,娇艳诱人,明媚欲滴。那玉面粉颈和瘦弱的香肩,还有裙带间的阵阵清香随着娇躯轻移扑面而来,勾引得李煜春心荡漾。她甚至比那时的娥皇更加活泼、更加清丽、更加妩媚。

李煜被怀中的这个少女身上那种难以形容的美妙感觉所深深打动。只要一看到小周后,李煜便再没有任何忧愁,心底深处的柔情便欲呼之欲出。

传说中李煜与女英婚前的偷情有诗为证: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繁花盛开、影儿婆娑,月光暗暗,雾气淡淡,这样的一个夜晚正是与檀郎偷偷约会的好时候啊!

一个“好”字交代了私会情人的少女心中久久的期盼与兴奋的心情。

焦急地等啊等啊,终于等到了众人睡去,等到了花明月黯,有树影轻雾掩盖的时候,兴奋而又小心翼翼地出了门。

左顾右盼,悄悄走到台阶处,怕脚步声泄露,干脆脱掉绣鞋,穿着袜子一步一步踮着脚走上那花瓣铺就的香阶。

画堂南畔,情人已经等在那里,一阵欣喜,疾步上前与之紧紧相拥。这一路担惊受怕之后,心里有紧张、有兴奋、有与爱人相见的喜悦,使她偎在情人怀里时仍然在瑟瑟颤抖。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思念是那么的难熬,能见这一面多不容易啊,这一刻恣意地拥抱着爱恋的人以解相思吧。这时的情感便像迂回曲折的流泉,艰难流过曲折阻隔之后,忽然遇到开阔平坦的崖壁,便如瀑布般倾泻了出来,畅快淋漓。

读者的心也由之前的紧张,到这里骤然放松。

繁花盛开、香雾空濛、柔和朦胧的夜色,和情人约会的浪漫氛围,少女小心翼翼、左顾右盼的神情,复杂的心态,炽热的情感生动跃然纸上。

“好”、“见”、“颤”、“难”、“恣意怜”,几个字将所有的感情、感触、心态生动传神地显现出来了,又蕴含无穷的回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盛赞其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

李煜的这首词极真,也极动人。生动准确的描述,让人读来眼前的图画越发清晰。少女天真活泼、浪漫多情、惹人怜爱的形象仿佛活脱脱地从历史的烟尘中走了出来。

相传这阕词里所描述少女与情人幽会的情形就是李煜和少女偷偷相见的真实写照。词中的少女就是李煜的第二个皇后,史称小周后。

小周后是昭惠后的妹妹,昭惠后名娥皇,而小周后名女英。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她们的命运也正像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一样,先后事一夫。

有文称北宋乾德五年,大周后死后三年,小周后被立为国后;马令《南唐书·昭惠后传》载,小周后“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自昭惠殂,常在禁中。后主乐府词有‘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之类,多传于外。至纳后,乃成礼而已”。

可见这首词所写就是李煜与小周后婚前的一次幽会。

有人评论说那是“偷情”。

我觉得这词写得情真景真,毫无伪饰。词中的坦率让人觉得与“偷情”二字的猥琐丝毫沾不上边,一切竟都变成了美丽得让世人向往的爱情经历。

其实严格来说也确实算不上偷情,在当时身为皇帝的李煜想做什么不成呢?之所以避人,也许是为了顾及到病重的娥皇的感受吧。

等到人去楼空,眼望案前的金屑檀槽琵琶,人已故琴犹在,睹物伤怀,而能抚慰李煜的也只有小周后了……

开宝二年,南唐立国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举行了在位君主娶后的典礼。

在经过了整整四年的等待之后,小周氏终于成为正式的国后,史称小周后。这一年她十九岁,正是她的姐姐当年嫁给李煜时的年纪。

《传史》记载:李煜与小周后在成婚前,就把这首词制成乐府,“艳其事”,任其外传。照惯例,赴宴的群臣自韩熙载以下,都要写诗贺喜。成婚之夜,韩熙载、许铉等写诗嘲讽他,有“四海未知春色至,今宵先入九重城”等句,他也满不在乎,“不之谴”。

李煜与小周后成婚前就任这段风流韵事在外传播,并不在乎,对其他人的讽刺也一笑置之。可见李煜对这次幽会是十分眷恋、无心掩饰的,他们的爱情坦率到了极点。也因这公告天下而使这恋情变得毫无猥琐之意,反而充满了令人羡慕的温情与爱。

而李煜和小周后两情欢恰,情意深重,真的延续了大周后的爱情神话。小周后对李煜也是极为爱恋的,以至于李煜在汴梁城被宋太宗毒死之后,竟殉情而死。此是后话。

我相信,他对两位皇后都是有真正的爱情的,那爱情是多少女子心中向往的神话啊。

有一首《菩萨蛮》为证:

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这阕词里我最喜欢的便是“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读到这句时,眼前便浮现出一张露着笑意而又情意绵绵的美人脸——刚刚从梦中醒来,张开眼一眼看到眼前的爱人,心里的爱意便满满地从眼睛里溢了出来。

那微挑的唇角,那弯弯的眼睛,那神态慵懒而亲昵。

两人就那样互相微笑地看着,盯着彼此的眼睛,看到彼此眼中的自己。心灵相通,魂儿相契,眼睛里溢出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光芒,亲密而又无限欢喜。

至此才是重点,前面都只是铺垫。

有谁知道这蓬莱仙苑中关着一位仙女呢?在雕金镂玉、琳琅满目、如诗如画的厅堂中午睡,如此静谧安详。

如云的秀发乌黑、柔软,光亮美丽,闪着光泽,像一片翠云般散落在绣枕之上。绣衣异香四散,仙女像婴儿一般娇美的酣睡突然被潜入仙境的人惊醒,只见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爱的人,便毫不惊慌地“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了。

有人说这里的“天台女”就是指小周后,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不管事实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此女必定是与词人有着极其亲昵的关系、深厚感情的,她由梦中被惊醒到微笑相看无限情足以证明这点。

被人闯入寝室,不但不惊不怒,反而笑意盈盈地望着来人,情韵悠悠,情思绵绵。如果不是至亲至近的人,谁会如此呢?

整阕词从仙境、画堂、仙台女的诗意开始,以两相相悦、情意绵绵的感情结束。上阕是一组描述女子的美丽诱人的画面,下阕则跳入这画面与仙女般的美丽女子相视相恋。

精致的细节描写,组合成生动丰富的情节,读之只觉气韵悠长,情切意绵,绚烂而美丽,犹如一段美丽的童话般惹人神往。

同样精彩的还有:

长相思

云一涡,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开篇从女子柔滑乌黑的秀发写起。在这里用了一个“涡”字,古时女子头发一束为涡,在这里指像水流一样旋转盘结的发髻。

“云一涡,玉一梭”只六个字,我们便仿佛可以看到那玉簪子在乌黑的盘发中隐约露出一端的样子。如云的青丝盘旋而结,玉簪隐约可见,发式简洁而不失娇媚。

长发是女子的特征之一,美丽的女子总跟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关联在一起。在这里流水一般盘起的秀发与玉簪带着温润的光泽,互相映衬,那是何等美丽的女子。

“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穿一身薄薄的衫儿却双眉轻蹙,似乎有着某种无法释怀的落寞。

“澹澹”,音淡,亦作“淡淡”,水波流动的样子。李煜用澹澹来形容女子的衣裙面料,我们根本就不会往寻常百姓家那里去想。有哪家贫民之女穿的粗布衣衫可以像水纹一样波动?

能达到这样效果的面料在古代只有丝绸,也只有贵族女子才能着一身澹澹衫儿薄薄罗纱。

上阕词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略带忧愁的贵族女子形象,而下阕词却继续深化她的忧愁。

秋风、秋雨、芭蕉、长夜……哦,这些都在加深女子的孤独寂寞。

“雨打芭蕉声声泣”。秋风、秋雨、芭蕉、长夜这些词一向是诗者用来寄托哀愁的。秋风、秋雨这类的意向不用说,在诗词中,雨打芭蕉常常同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在一起。

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曾写过: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自古多愁善感的文人都喜欢用芭蕉把伤心、愁闷的情绪一股脑儿倾泻出来,对芭蕉甚至还颇为怨悱。

李煜亦不例外,依然用它们把一个女子的孤独寂寞渲染了出来。又隐含着相思之情。相思之人本是孤单,常常睹物思人,情绪低落,又怎堪雨打芭蕉花零落?秋风秋雨愁煞人!

人衬景,景映人,人境合一,情景相融。这首词用词清新明快,简洁悦人。语言看似明白如话,实则是经过精心的提炼而不露一点痕迹。读来朗朗上口,寓意明净而蕴含丰富,不浅、不露、不生、不涩、不俗,流畅自然而富于情韵。

这就是千古词帝的独特风韵。

《左手李煜,右手纳兰:李煜和纳兰容若词情岁月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