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成败一在天理,二在人心:《上海日翁书》

原文

寓吉安男王守仁百拜书上父亲大人膝下:

江省之变,昨遣来隆归报,大略想已如此。时宁王尚留省城,未敢远出,盖虑男之捣其虚,蹑其后也。男处所调兵亦稍稍聚集,忠义之风日以奋扬,观天道人事,此贼不久断成擒矣。昨彼遣人赍檄至,欲遂斩其使,奈赍檄人乃参政季斅,此人平日善士,又其势亦出于不得已,姑免其死,械击之。已发兵至丰城诸处分布,相机而动。

所虑京师遥远,一时题奏无由即达。命将出师,缓不及事,为可忧尔。男之欲归已非一日,急急图此已两年,今竟陷身于难。人臣之义至此,岂复容苟逃幸脱!惟俟命师之至,然后敢申前恳。俟事势稍定,然后敢决意驰归尔。伏望大人陪万保爱,诸弟必能勉尽孝养,旦暮切勿以不孝男为念。天苟悯男一念血诚,得全首领,归拜膝下,当必有日矣。

译文

在江西吉安,儿子王守仁恭敬行礼写信给父亲大人。

江西南昌朱宸濠造反的事,昨日已派遣来隆告知您,事情大略就是我在信中所说的。如今朱宸濠仍在南昌,未敢出城,我断定他担心离开老巢南昌后,我乘虚而入,在他背后突袭。儿子从各处所调兵马已陆续前来,忠义之风吹起,众人奋发、豪气冲天,观察天理人心,我坚信此贼不久必败。昨天,朱宸濠派人来招降我,我特别想宰了送信的人,但此人不是一般人,他叫季斅,平日为善积德很多,只是恐惧朱宸濠的淫威而不得已投贼,我暂时免了他的死罪,只打了他一顿板子。给您写这封信时,我已在丰城布置好战场,相机而动。

我所忧虑的是,这里离京城山遥水远,消息很难在短时间内送到。等消息送到,皇上再指派大将和兵马,这是远水不解近渴,很是焦虑。儿子要回家看望您和家人,已不是一天两天的念头,两年前来江西剿匪就已有此念,最近这一年始终在请假回家,谁想到回家不成,却陷入如此危急之境。身为臣子,必须临危赴死,绝不允许有退缩之念!我现在心中的想法就是,等候王师前来收拾了朱宸濠,尘埃落定后,我就决意飞奔回家。希望父亲您能保重,诸位弟弟必能尽心尽力侍奉您,不必以我为念。上苍若有眼,必怜悯我这忠孝之心,保存我的性命回家拜见您。

评析

倘若我们对这封信的背景不了解,就很容易被信中轻松的语调和浓浓的亲情所迷惑。浓浓的亲情是真切的,但轻松的语调,恐怕就不是王阳明的真心了。

南昌城里的宁王朱宸濠造反时,据他号称有精锐部队二十万,王阳明写这封信时,朱宸濠的先遣兵团已拿下多处沿江军事重镇,逼近安庆。倘若安庆再失,大明帝国的南京就会成为朱宸濠的囊中之物。

比之于朱宸濠的二十万精锐,王阳明手中只有一些临时凑集的杂牌军,这是个绝望的对比,换作别人,老天再给他一百个豹子胆,他也不敢和朱宸濠作对。但王阳明偏就和朱宸濠作对了,并且还在给老爹的信中精神抖擞地说:“观天道人事,此贼不久断成擒矣。”

天道就是天理,人事就是人心。王阳明主张心即理,所以天道人事只是一回事。这并非是他的一厢情愿,按他洞彻天地的分析,朱宸濠迟迟不离开南昌,亲自去攻打安庆,就因为他心不安。他的心所以不安,是因为他的良知早就告诉了他:你这是造反,是逆天理人心而行。当时的皇帝朱厚照虽然胡作非为,但南方的百姓还是过着太平日子,没人愿意被别人打破这种生活,所以朱宸濠挑起战争,用流行的话而言就是,不得民心。

王阳明清醒地意识到这点,在之后对付朱宸濠的手腕上,就是故弄玄虚、虚张声势、弄虚作假,让朱宸濠的心时刻得不到安宁,最终将他擒拿。

王阳明的弟子钱德洪在此信背后有一段话,可看作是这封家书的一个眉批。

据钱德洪说,王阳明是奉旨去福建的路上得知朱宸濠谋反的,他立即违抗圣旨,原路返回,要和朱宸濠对决。当时,王阳明很怕朱宸濠来追击,想要换条船走,却又不舍得船中家眷。此时,王阳明的夫人手提宝剑对丈夫说:“您速去,不必为我们担忧。如果真有追兵来,我手中有宝剑,自己能照顾自己!”

庆幸的是,王阳明夫人那把宝剑没用到,朱宸濠未派人来追。王阳明抵达吉安后,发兵之前,告诉留守人员:“我家眷全在衙署,你们现在就将衙署用木柴围起,我此番前去,如果有噩报传来,你们就点火!”

王阳明的弟子邹谦之在军中闻听此话,也将家人迎到吉安,准备全家同赴国难。

王阳明的老爹王华得到朱宸濠造反的消息后,有人劝他躲避。他却说:“我儿子正在战场和逆贼对抗,他老爹却在躲避,这成何体统?”于是和地方行政长官商议守城之策后,也决心与全家坚守故土。

钱德洪最后说:“王家上下,包括弟子,忠义凛凛,让人万分敬仰!”

的确,忠义精神是王家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是王家最虎虎生威、最提神的家训!

《知行合一王阳明3:王阳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