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

杜立三自以为精明干练,布置妥帖,不知道狐狸遇着了虎狼,那张作霖更不含糊。还在杜立三动身之前,他就密令张景惠领五百骑兵绕道到达八角台待命。在探得杜立三动身后,张景惠兵分两路,骑兵主力进驻“三界沟”附近,一面做好进剿准备,一面防止外面的“胡子”增援。所分出的另一部分骑兵潜伏于辽河岸上的卡力马,对杜立三设于西佛牛录镇的重点哨所进行牵制,同时防止杜立三逃逸回窜。

在新民街上,张作霖把一家饭店作为接待杜立三的招待处,殷鸿寿则住在一家当铺的后院内,执行抓捕任务的士兵都藏在这家当铺里。

里面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外面仍是风和日丽。当杜立三一行到达新民府城郊外时,张作霖即派人迎接,将他们引至招待处,一如所承诺的那样热情周到。杜立三在稍事休息之后,也派宋庆濂去向张作霖报到,并约期会面。

宋庆濂一到张作霖处便发现落入了对方陷阱,不过张作霖并没有强行将其拿下,而是来了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此时宋庆濂明知众寡悬殊,若要反抗的话可以说是毫无益处,只有吃亏的份儿。更何况他似乎也没有为“大当家的”无条件殉职的必要——杜立三平时为人残暴,待属下苛刻,相比之下,张作霖性格和善,处事较为厚道,倒更像一个值得跟随的“明主”。权衡利弊,宋庆濂当即决定“弃暗投明”,归顺张作霖。

这边杜立三尚蒙在鼓里,那边张作霖已随同宋庆濂亲自来招待处拜会。让杜立三感到惊讶和释然的是,张作霖便衣简从,居然随身仅带了两名护卫。

接下来,大家共进午餐。席间张作霖频频向杜立三举杯,预祝对方在晋省后能够一帆风顺,升官耀祖。当时一般规矩是官招待官,兵招待兵,随杜立三前来的十三名护卫另有人招待,而且也全都是大酒大肉,招待得殷勤备至。

饭后,张作霖邀杜立三同去“招抚委员”殷鸿寿处拜会。杜立三的护卫们大多已是酒醉饭饱,人困马乏,而且既然张作霖仅带两名护卫,杜立三要是再带上一大堆人未免丢份儿。护卫中有杜立三的内弟和族侄,这两人是他的心腹,对他忠心耿耿,因此杜立三决定只带上这两人,其余人等由宋庆濂指挥,在招待处静候。

杜立三一离开招待处,潜伏在店内的便衣队就展开行动,将店里的人全部包围起来。有人想要反抗,立即被宋庆濂制止,让他们不要动手,听凭处理。在宋庆濂的配合下,杜立三留在店内的护卫被悉数解除了武装。

张、杜来到殷鸿寿所在的当铺后,下马并肩入内。殷鸿寿将他们迎进后院北房,护卫则留在外屋。按照原定计划,张作霖和殷鸿寿等人本打算请杜立三上炕,趁他吸鸦片时,让人在炕上将其按住后予以擒拿。可是杜立三不吸鸦片,而且他久闯江湖,非常机警,一进屋就拣背墙面向其他人的位置坐下,同时两手不时插入兜内抚摩枪柄,使得暗藏的抓捕士兵根本没法下手。

见此情景,张作霖和殷鸿寿只好自己先上炕吸烟,以便借机行事。两人一边吸烟,一边恭维杜立三,说杜立三敢于和俄国兵交锋,给国家出了气,替老百姓报了仇,是了不起的英雄好汉,又说朝廷由于爱惜人才,不但赦免杜立三过去的一切罪恶,而且还要将他升为军官,为国家出力。

对这些试图转移注意力、让他放松警惕的恭维话,杜立三始终抱着唯唯诺诺的态度,不做任何肯定答复,只是连说“再商量”。非但如此,在发现不断有人进进出出,而且门外还有杂沓的脚步声和低语声后,杜立三的疑心还更大了起来,一再要起身告辞。

眼见炕上擒拿这一招已经失败,张作霖、殷鸿寿只得使用预定的第二套方案。在预料门外业已布置就绪的情况下,两人假装不再够挽留杜立三,一同起身送他出门。随着殷鸿寿一声高喊:“送客!”门外已有人揭起了门帘。

杜立三走在前面,因为即将离开,戒备和紧张情绪也一下子放松了许多。可是就在他跨出门,转身请殷鸿寿“留步”的时候,话还没说完,便有人从背后伸过手来,将其紧紧抱住!

杜立三立刻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他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想要拔枪反抗,无奈两手已被人死死压住,一动也不能动。这时又有几名壮汉冲上来,将杜立三按倒在地,摘下手枪后捆绑了起来。

杜立三叫骂,也是为了向留在外屋的两名护卫发出信号,但张作霖早就布置好了监视兵,那两名护卫刚刚拔出枪,就被打中手腕并遭到生擒活捉。

在将杜立三拿住后,张作霖、殷鸿寿和知府沈金錾经过商议,确定将其处死。当晚,殷鸿寿宣读省法令,公布了杜立三的罪状,在奉天营务处警务人员的监视下,杜立三被就地正法。

《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