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我和自然

1.风景

残雪

我几乎从不去风景区看风景。“看”对于我来说作用很小很小。然而,我的童年却是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度过的。

人,只要不是时时刻刻处在濒临饿死的地步,美丽的风景对于他们的心智总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的吧。虽然我不知道具体到底起了些什么作用。那一排傍山的宿舍房子,如今看起来是简陋不堪的,可在我4至7岁这段时间,那里是真正的人间天堂。那时民风淳朴,即使是小女孩也可以一天到晚在附近的山里钻来钻去,并不会有危险。

我总想抓小动物来养。我养过虾子,山螃蟹,螳螂,蜜蜂,蟋蟀,小麻雀,蝙蝠,金龟子,天牛等等,当然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但我还是乐此不疲。也许那是想同小动物沟通?因为年幼,不懂得它们的需要,只有良好的愿望,结果是导致了它们的灾难。螃蟹抓来放在旧脸盆里头养,如果两三天还没死就幻想它们会长大;金龟子抓来用线系着它们的颈部,弄树汁给它们吃;被我饲养的幼雀居然可以像小鸡一样啄米吃,活了十几天却被家里人扔了。山对于我来说,便意味着虾子,螃蟹,麻雀,金龟子等等,几乎每一次出去都会有收获。沟通总是归于失败也阻止不了我继续尝试。只要听见那里有小动物,便两眼放光,跟了那人走。那些树上,那些水沟,水塘里,那些坟头,到处都有我的足印。每年夏天,被我害死的昆虫不计其数——养着养着就死了。它们不愿意和我做朋友,因为我的方法太蠢了,我囚禁它们,导致了它们的死亡。

山上有一些野坟,常有人看见“鬼火”。我也想看,可我又不敢在夜里外出。我大睁着眼往那黑黝黝的山的阴影里头看呀,看呀,什么都没看到。有时,的确有一点小光在某个处所闪烁,但那是守山的,绝对不是鬼火。鬼火是浮在空中游来游去的。因为我不善于、也不喜欢“看”风景,所以故乡在我记忆中就是那排宿舍房子,以及房子前面的桃树坡,房子后面坡下的泉水井。至于其它的那些风景,一概模模糊糊,分辨不清。然而我却不断地在梦中返回那个仙境一般的地方。在梦里,我记得每一条小小的山路,每一条溪水所在的位置,还有水中小动物藏身的地方。我在一个坟堆上掏呀掏呀,掏出了绿翅子的小鸟。当我梦醒,我就找不到那些地方了。我同大自然进行的或许是深层的沟通,我要理解她,而不是看一下她就走开。鬼火到底有没有呢?很长时间,我一直在想这件事。

住在山下,门口有泉水,有各种昆虫,鸟类和小动物,有大树遮阳,这是我和我弟弟两人几十年来的梦。可是由于我们各自的身体状况,必须住在有电器设备的房子里,看来这个梦实现不了了。如今住那种地方的要么是富人,要么是穷人。我们的梦的原型却是儿时的那栋宿舍房子。如果真有机会重返大自然,我们当然会买些书来研究动物和植物,让它们成为我们的真正的朋友。哪里有可以让我这个风湿病患者可以居住的乡村平房呢?只有梦里有。我们寄居在城市,靠电器维持身体的健康,整天忙忙碌碌,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在那个世界的起源之处,人与动植物是没有做区分的,人同鸟,同树,都可以直接对话,说出各自的感受。

2.自然和我

残雪

我们有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传统。然而这个传统在我身上呈现出另类的发挥。触景生情或睹物思人大概都有伤感的味道,我的性情里头则很少伤感,属于那种凡事过去了就过去了,尽快忘个干净的类型,可说是没心没肺。可是我也触景生情,并且比一般人敏感得太多太多。

无论是天晴下雨,刮风下雪,还是温度的起伏,湿度的变化,气压的高低,云层的动向,我内部那难以名状的“情”无不随之波动。与传统相悖的是,我的内部的“情”并不同具体的事物发生关系,它是我生来俱有的一种东西。我至今记得儿时那漫长的雨天或雪天,破屋顶下面那半明半暗之中的冥想;我也记得骄阳之下,在树汁和瓜果味道的刺激下产生的疯狂臆想。也许,我那浓密的幻想力无时无刻不在编织,我的织物是透明的,永无边际的。同大自然的交媾直接影响到色彩的变化和线条的颤动。在这种活动中。自然不再是外部的主宰,她成了心的巨大王国,交合也成了一种内部的行为,一种创造“美”的运动。

童年时的这种能力当然还不是真正的美,只是美的可能性。有那么多的可能性在提醒我:阳光!太阳雨!梅雨!河水的腥味!草儿的清香!温度上升!湿度下降!黄昏的火烧云!夜间的林涛声……每一种变化,动和静,浓和淡,都会激荡起我内部的情感。经常,莫名其妙地就感动了。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往往是感受天气;漫长的假期里,只要一静下来就在感受天气;旅途中,无所事事中,亢奋的游戏活动中也在感受天气。由于这类无时不在的提醒,情不自禁的交合便慢慢成了一种本能——几乎大部分时候我都在感动。我在奋起,在低落,然后又再奋起,无休无止,并不需要外部的“事件”,只是由于某种执着。

大人们说我“多愁善感”。其实我并不多愁,只是善感。我也有愁,但一旦发愁的事过去,便抛之脑后。更多的时候我是奋发进取的,而南方多变的气候,大自然的刺激,成了使我内部那股东西成型的动力。

本地的居民说,多么酷烈的气候啊!多么瞬息万变!炎热催生密密的痱子和各种毒疮;雪天冻坏稚嫩的肢体末端;淫雨中各类霉菌疯长……尽管我幼小的身体为适应而充满了痛苦,但也许我内部的那个东西是欢迎这种变化和刺激的。不然清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感到欢欣鼓舞?不然下午的雨声为什么会令我连连好梦?不然雪天为什么会成为在阅读中冥思的最好天气?不然为什么阳光会激起行动的欲望?

我很想看孔雀开屏,便一次次往动物园去,但我一次也没见到过。那几只灰头土脑的孔雀站在笼子里,冷漠地看着我们。那里是阴暗刻板的水泥地,孔雀是不会开屏的。孔雀,孔雀!绿的草地,蓝的天!那并不是触景生情,只是心花的怒放!我同孔雀空洞的目光对视,我觉得高傲的它是视而不见的,它不想开屏,水泥笼子隔断了关于自由的想象。

我本能地抵抗着表层的记忆,用忘却为自己开道,也许是因为往事不堪回首,也无法重现,一切的重现都显得那么矫饰,不可信。我什么都不是,只是一股力,我在大自然的镜像中成型,在展示中发展。

有风的夜晚,也许能闻到鲸鱼生殖的气味,虎啸从不远的山里传来……

3.美丽的香菌

残雪

我的幼年时代得以生活在岳麓山下,实在是命运给予我的馈赠。山,不但培养了我们姊妹朴实、清新、自然的性格,还以自身的丰富催生了我们对于奇迹的渴望。

在那段民族灾祸的苦日子里,我和弟弟们常常整天跟外婆在山上找吃的,找烧的。清秀的岳麓山,早就被人们梳耙了一遍又一遍,但她仍然不断地产生奇迹,使得每次艰苦搜寻的我们能够小有收获。那是严重缺欠营养的时期,如果哪次上山能够找到一窝两窝香菌的话,将会使我们每个人两眼放光!奇迹就在我们面前出现过好多次。最常碰见的是牛肝菌,个大,奶黄色的伞骨十分美丽。可是这种菌特别柔嫩多汁,因而招虫子。当你满心欢喜的采到一枚巨大的,翻开一看,却已蛆虫滚滚,别提多恶心了。就是那些小小的,形状如包子的,也常长蛆。不过只要还没被蛆虫啃光,就可以拿回去吃。最让人放心的的是一种被外婆叫做“凉山菌”的、棕色的菌子,菌伞是朴素的棕色,倒过来,里面的伞骨是悦目的月白,闻起来有浓浓的松树的清香,沁人心脾。这种菌子通体清爽,不招虫子。可以吃的菌子大概就只有这两种,捡的人太多,所以一定要努力去找。另外机遇也很重要,要刚刚下过雨又出太阳,最好抢在别人之前去搜索。那些小东西为了保护自己,将自己的颜色变得同那些枯叶和松针一模一样,必须扒开枯叶才能发现。一旦发现奇迹,我的心就在小小的胸膛里剧烈跳动!

尽管收获是那么的小,可是发现奇迹的快乐和幸福是不受收获大小的影响的。过了几年我搬进城里才知道,城里的孩子真可怜。我和弟弟都忘不了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快乐生活。当我们赤着脚在城里的柏油马路上无奈地漫步之际,我们不约而同地仰望西边的天空,那时多想返回到山里头去啊。我们觉得城里太无味了。又过了六七年,我才得以重新返回山里。

我返回山里是因为父亲住进了“牛棚”,我去照顾他。后来他从“牛棚”里出来了,但时刻有再被抓进去的危险,所以我必须守着他。我和父亲住单身宿舍时,我立刻想到了去采菌子来改善生活。我每天在山上找啊,找啊,找啊,每次都能带回一捧香菌。仁慈的山,从未让我失望过。这些散发出清香的小宝贝,悄悄地在枞树的针叶下面生长,简直不可思议。为了什么?什么也不为,就为了山的美。一枚大的,旁边一圈小的,像妈妈带着孩子;或孤孤单单的一枚,生长在阴湿的洼地边;或整齐漂亮的一对,像两姐妹;或以最最隐蔽的方式露面,根本不能将他们同落叶区分开来。我在三四座山之间穿来穿去,碰不到一个人。有时候,我能嗅到菌子生长的地方。我一拨开枯叶就看见了,那么静悄悄的山的处女花,简直都不忍去采摘。我始终记得山体的那种特别气味——生长香菌的气味。

我将香菌带回家,洗干净,同食堂买回的一点点肉片煮在一起。那时是用搪瓷碗放在一个很小的电炉上煮。一会儿小房间里就变得香气扑鼻了。父亲吃一口,闭着眼嚼半天,说:“鲜啊,鲜……”一个多月里头,我们都在享受那种美味。

4.授粉

残雪

到了南瓜开花的季节,父亲便忙碌起来了。他有一项重大的工作——授粉。我们菜地里的南瓜专门长叶,花开得不少,但大多是公花。父亲要我钻进去找母花。我每当发现一个花瓣下面有膨起物的那种花就会大叫起来,父亲就举着一朵公花过来了。“我们这里蜜蜂不够多,一定要搞人工授粉。”父亲弓着背,一边用公花的花蕊擦着母花的花蕊,一边很郑重地说。“这样就会结南瓜了。”

好久好久,我还蹲在那里抚摸着母花花瓣下略微膨起的那个部位。现在一点都看不出来那个部位会长成金黄色的、圆溜溜的南瓜,但父亲说得那么肯定。多么神奇啊。我站起身时有点困惑,两三只蜜蜂在我头上绕来绕去的。

我牢牢地记住了那几朵母花的位置,没事就去看。但南瓜的生长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初几乎看不出来。后来,在我没有注意到的日子里,那几个花瓣下的膨起物渐渐变大了,花瓣当然早就干了,掉了。不久,拳头大的南瓜成形了。虽然那几个南瓜因为缺肥料长得一点都不好看,但在我的想象中,那的确是奇迹!授粉的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还有父亲的那句话:“这样就会结南瓜了。”也许当时父亲只不过是根据经验这样念叨了一下,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却有种创造奇迹似的激动。因为是“我们”让南瓜花结南瓜!是我找出了那几朵母花。我从满地黄星星一般的公花里头将它们一朵一朵挑出来的啊。它们没有全活,有两朵还是枯萎了,我很伤心。

我总是回到奇迹发生的过程中:一开始没有南瓜,只有花瓣和一点点膨起;后来忽然就有南瓜了。南瓜一定是先就躲在藤里头的,它们被我们召唤出来了。那几朵羞羞答答的母花,花瓣下面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膨起,它们的样子太普通了,当时我对它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然而南瓜竟然出现了,有如神赐。这当然是奇迹。我,6岁的小女孩,居然可以同父亲一块制造奇迹了。

后来我又同父亲一道为玉米授过粉。虽然不那么成功,虽然结出的玉米不那么饱满,可是等待奇迹出现的日子是多么的充实,多么的有激情啊。我每天都要检查玉米棒,有时还用手去捏捏叶片包裹的棒子,看看里头是否充实。我的这种幼稚的行为在今天看起来有种象征的意味。到底是植物被授粉还是我自己被授粉,在那个年代大约也是难以区分的吧。阳光下的自然之子的活动,竟孕含了那么多的美!

如果说,残雪的写作有点像巫术,儿时的为南瓜授粉不也是最大的巫术吗?我在太阳底下做梦,我心想事成,我的脉搏和着自然的脉搏在跳动!那个年代,我就是南瓜花,南瓜花就是我,浑然天成,未曾分割。在我的身旁,到处潜伏着奇迹,只要我多看几眼,奇迹就会聚焦成像。只要我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奇迹就会蹦出来。谁的童年又不是这样?谁又不曾做过小小的艺术家?只不过绝大部分人后来就忘记了罢了。那毕竟不是一种自觉的追求。

卡尔维诺说,写作就像南瓜藤结南瓜。这位伟大的作家必定早就亲身体验过了。童年里的那些南瓜,就是未来的作品;只不过当时,它们还嵌在童年的风景里头,要经过好多年的分割与杀戮,真正的分离才能实现。南瓜还是同一只,背景却完全变化了,蒙昧的浑然成了主动的暗示。

5.生长

残雪

在朦胧的天地里,有一种景象最能引发我热烈的遐想,那就是生长的景象——动物和植物的生长。

那一天,我们走了很远,爬了山,来到一个庙里。我们从和尚们那里买了一篮子水淋淋的,细小的白菜秧子。将白菜秧子带回家之后,外婆和哥哥他们就开始栽种了。太阳当空照,白菜终于栽完了。多么令人沮丧啊,先前水淋淋的秧子被栽进土中,浇了水之后,好像死掉了一样,一律倒伏在泥土上。“死了吗?死了吗?”我不断地问自己。睡觉时我还在惦记着那些可爱的小秧子。

清晨,我在雾气中来到菜地边。啊,大部分的秧子都有一两片叶子竖起来了!虽然犹犹豫豫的,虽然有的叶子已经变黄,但我看到了复活者内部奔腾的汁液。“活了,活了!”我在心里欢快地说。下午我又去看了一轮,又有更多的叶片竖起来了,几乎每一棵都活了。

不知道是第三天还是第几天,我发现了新叶。新叶是那么的细小、柔嫩,洁净,精致!新叶一点都不羞怯,吸取着地气,阳光,露水,发出“滋滋”的生长的声音。六岁的我为这魔术所倾倒,常常往菜地里跑。当然,缺少肥料,白菜长得一点都不好。我不关心它们长得好不好,我看过奇迹了。奇迹啊。原来没有,后来长出来了。

外婆在叫我,可我不想挪动,我在守着那株野牵牛花,我要亲眼看到它如何攀到旁边那株小树上面去。那柔软的藤如动物的触角,它缓慢地为自己探路,先让开一点,形成一个松一点的弧,然后试探着贴上了树干,缠绕就开始了。植物体内被发动起来的生长力是很疯狂的,只要几天不来看,你就认不出原来的藤了——它早爬到了树梢。

疯狂的生长力导致植物不停的否定自己,每一个时期有每一个时期的图案,一个图案完成,立刻转入下一个阶段。我最喜欢看到的,就是那种转化了。白菜由细小的秧子变为绿油油的大白菜,最后还要抽出菜苔长出花,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期待、展开和实现,直到达到饱满、完成。牵牛花的展示最为壮观。有露的早晨,我看到十来朵紫红的喇叭沿着小树的树干排列上去,花瓣的质地如丝绢,底气那么充足,色彩和形态那么抒情,我便在小树旁发起呆来。牵牛花只开一天就谢了,可是秧子内部又在酝酿新的爆发。第二天早上,我又看到了更美的景象。它要开好几茬花儿才会穷尽自己的创造力。

我喜欢用食指去勾植物的藤须,让它绕着我的小小的指头生长。我抬起头来看太阳,在阳光里面,生命是可以触摸到的。你瞧,它将我绕住了,一圈,两圈……指头上可以感到细微的牵扯,对于它来说,那是何等巨大的爆发力啊。我屏住气,等啊,等啊,它终于向我的手背延伸过来了。我不忍心骗它,于是小心地松开它,将它放回它攀附的竹篱笆。

我也见过暴烈的生长——一株藤将幼小的树活活缠死。自然界并非都是莺歌燕舞。真实的暴力总是让我万分害怕,我连观看都害怕。但暴力是普遍的,无论你看与不看。我最后将生命中的暴力转化成了我内部的戏,这个戏就是我的文学。无害的暴力如同体育竞技场上的搏斗,将生命的精彩完整裸露地呈现于世人眼前,刺激读者体内沉睡的生长机制,使之发动内力,进行创造。

6.石榴之梦

残雪

几十年里头有无数次,我梦到一种奇异的石榴,红黄色的外皮里头是紧紧地挨在一起的那样的种子,其美,其晶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在梦里咬一口,那味道,那清香,超出了任何一种水果。

也许是在我两至三岁的期间吧,有一天夜里,我本来已经睡着了,忽然被吵醒,听到哥哥姐姐们在说话。人影晃动着,灯光不太亮,他们在吃东西。“我要!”我迷迷糊糊地说。有人将一个大石榴递到我的手里。我从未见过这种水果,看得简直入了迷。我做梦似地吃完了那只大石榴,汁水流到了我脖子上。第二天,我还依稀记得享受美味的狂喜,记得咽下珍珠种子的惬意。

然后就是漫长斑驳的苦难年代。那个年代里,如果我和同伴讨论什么东西最好吃,我就会想起那只石榴。我也曾好几次有机会得到石榴。有一次是去校园里偷,还被校园的工人追赶。那偷来的石榴又小又酸,根本不能吃。还有一回,是别人送的。用颤抖的手掰开外皮,露出种子。种子很硬,有骨,汁水也不是那么多。怎么回事呢?终于弄到了一点零钱,就去买那觊觎了好久的石榴了。但是不对,一点都没有我从前吃过的那种味道。渐渐地,我对石榴的印象就坏了。我不再喜欢这种水果,认为吃起来一股生涩气味。我甚至将石榴排斥在能吃的水果之外。我想,也许是本地的土壤不适宜于栽培它们吧。此地的石榴都是赝品。

物质充沛的年代里,我吃到了品种优良的石榴,但这些石榴都没有引发我缅怀的情绪,石榴就是石榴,一种水果而已。

在某个幽暗的地带,人的感觉完全放开之际,所出现的事物,同这个紧张而闹哄哄的表面世界里出现的事物是何等的不一致啊。那种一次性的事物不断离我们远去,远去……如果我们执着,如果我们念念不忘,重返的希望便会逆向地出现。

渐渐地,我已不再将石榴同食欲联系起来,石榴仅仅出现在梦中。梦中的食欲或其他欲望是很不相同的,醒来以后就知道,那些欲望都没有实用价值。于是石榴越来越完美。有一回,那些美丽的水晶种子纷纷落在我脸上,醒来用手一抹,居然是泪。难道人在梦里会感动到这种程度?“这是石榴。”我费力地说出这几个字。空气挤压着我,我看到在大地之上,无数的人影从地缝里涌出来。

可是我自己,我并不想入梦,我要停留在那种幽暗地带。我开始采取人为的方法来向那种地带挺进,这就是所谓的冥思。冥思可以在任何时间段发生,我朝着一个方向用力,我将光的碎片聚拢,使之成为一条光之河流。当我的身体变得透明起来时,我就看见了它。石榴,地母的奇迹,心的归宿。

7.玫瑰水晶球

残雪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人造水晶球。小球放在邻居的书架上面,令阴暗的陋室四壁生辉。那时我没有任何一件玩具,也很少去商店,所以在我眼中,这枚水晶球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人造物。亮晶晶的球体内是一朵艳丽的玫瑰花,当我凝视那球、那花的时候,我一定在心里头多次肯定过了:这就是人间奇迹。

邻居很快就将水晶球收起来了。我再也没见过。可是那小东西已经在我的梦想中扎了根。那时我还没学过“一尘不染”啊,“异物”啊这类词。小球给我的强烈印象一定远远超出了这类词的含义吧。我忘不了。撇开我所在的大自然,我周围的一切人造物都是灰蒙蒙的。一般来说我习惯于认为人造的物体就是那个样。这枚水晶球是怎么回事呢?那朵比真花还要好看的玫瑰又是如何样安进水晶里头去的?我又开始了那种假设:如果我有一枚水晶球,我就要将它放在我枕头下,夜里不停地拿出来看;我还要将它带去学校,向同学们炫耀。我会让别人看,但是不让别人摸。

其实最让我弄不明白的是,人怎么能造出这样的东西——同周围的一切物体有一道鲜明的界线,其完美和登峰造极超出人的预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水晶球没有实用价值,我却因为见过了它而被挑起了无穷无尽的饥渴。自然的造物我已看过了很多,我熟悉自己对它们产生的激情。这一个却不是自然的造物,它对我的刺激是异样的——尖锐的,压倒性的,难以解脱的。在此之前,我根本就没料到人造物可以有这样的无懈可击的逼人的美丽。我解脱不了自己。

我没有玩具,即使婴儿时代有过,我也不认为那些东西很美。是啊,同水晶球相比,它们实在是不屑一顾的。水晶球让我隐约产生了自卑,因为它的确高不可攀啊。我反复地窥探邻居的神态。他垂着双眼,没有任何表情,看来他认为我这样的小孩不配同水晶球发生任何关系。以我的年龄,还不懂得事物的价值。我认为水晶球是一件无价之宝,超越了世上物体的一切伟大用途。但是这个邻居对我说话了,他说:

“小姑娘,走路别老东张西望,把路看清啊。”

他皮笑肉不笑的,好像望着我,又好像在看别的地方。我满心疑惑地走开了,以后再也不到他家去。那几年里头,我仍然想着水晶球。这件天堂的物品居然就藏在如此暧昧的人的家中,令我感到此事迷雾重重。此刻水晶是否蒙上了灰尘?太阳一样灿烂的玫瑰是否暗淡了?

在学校里,我的同学们炫耀着他们拥有的那些俗物,我却慢慢地对那些东西无动于衷了。有一支塑料手枪,里面装满了糖球,扳一下扳机就射出一粒。这种玩具当然也很有趣,既可以玩又可以吃,但它一点都不像玫瑰水晶球那么逼人,属于看过了就忘记了的那种。我对他们说,有一种任何人都想不到的东西存在着,我就看见过一枚那样的,它被藏在……我的话音一落大家就开始嘲笑我,说我“吹牛”,“没话找话”。于是没人理我了。我只好走开去。郁闷,绝望,但心仍在渴望着。

阴沉沉的天气里,我在柏油路上狂走,然后我又转入那些无人的小巷,我所见到的物体一律对我封闭,但辨认已成了本能。那枚玫瑰水晶球啊!

8.隐喻的王国

残雪

在这个迷雾重重的王国里头,一切事物都似是而非,很难看清它们的真实面貌。一般人说,童年是清纯的、善的乐园,这大概是一厢情愿的简单化的倾向吧。在我看来,童年既不善也不恶;既非乐园也非地狱,它是二者的中和物,一个混沌的王国,你可以在那里面找到一切的起源。各种事物都戴着面具,各种事物都像要开口说话;面具后面还有面具,口张开着,话吐不出来。毫无疑问,这是最接近文学艺术的、充满了可能性的跃动的王国——当然她本身还不是艺术。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就得分离,而分离,往往是血腥的过程,丑陋的过程。

同亲人断绝,同爱人分离的,以及种种杀人不见血的阴谋的戏,在浑浑噩噩的王国里就已经在暗暗地上演,只不过人没有觉察到而已。面具掩盖了一切,我们不断看见的是一些另外的故事,匕首的刀尖在温文尔雅后面若隐若现。这种混杂的,背景复杂的,始终在幕后上演的戏,催生了一颗敏感的心。有很多画面含义不明,成为了永久的不解之谜——因为那个时候说不出,现在去说又早已变了味。但越是那些含义不明的事,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它们隐匿在记忆的底层,以巨大的辐射力对你的生活发生作用。你无法解开它们的谜,是因为你的功力还没有到那一步。有时候,它们像一些死结,你在生活中绕开它们走,但它们的影响力绝不因此而减弱。那些黎明前在幽暗中晃动着的结啊,带着童年的熟悉的气息,在一闪念之间竟会忽然化为绞架上面的绳套。我开始了描绘,否则还能怎样呢?描绘并不能完全解开那些结,但可能性成为了生活中的永恒召唤。然而,也有一些属于“好的故事”范围的、最纯粹的形象,它们是通往永恒的入口。这就是我下面要写到的。

我常想,是什么激起了我对南方的骄阳的热爱呢?夏日炎炎,柏油马路都快融化了,人身上的汗液不断,娇嫩的、缺乏营养和护理的皮肤上长满了痱子,甚至疖子。唉,那毒日!!但我却喜欢,一种由衷的酷爱。我甚至天天打着赤脚在柏油路上走,试探自己的耐力。只要一想起外面的阳光,我的情绪就变好,就振奋。那些漫长的暑假里头,涌动着无数的闪光记忆。即使厚厚的纱布蚊帐里头闷得睡不着,即使汗液将密密的痱子沤得发火烧,我仍然在冥想中向往着耀眼的白天。郁闷不堪的、长而又长的淫雨季节已经过去了,白晃晃的夏天意味着行动。我是个做事的人,在阳光的刺激下,我会做出很多事来。我还不知道这些事的意义,也不知道它们会导致什么,它们扭在一起又会拧成什么样的命运的绳索,我只是充满了行动的欲望。我在阳光里萌生出秘密的希望,我朝着那希望拼命努力。我到底在做什么事?当然,现在我知道了,那是像每个人一样,在冥冥之中做自己。有的人做出的“自己”被他意识到了,有的人从未意识到。这两种人的分界既取决于人的欲望也取决于某种理想的作用。

阳光在促使行动,驱走颓废的同时,便呈现出明朗清晰的、理想主义的庄严。有某种东西在前方召唤,我听到了。我的行动必须慢慢地转为自觉,这就是那种东西告诉我的。但是我怎能自觉?我只能挣扎,以肢体断裂的痛感来辩明方向。时常,在拼尽全力的挣扎过后,生活又默默地向前流动了。我不愿回味痛苦和羞辱,每次都盼望自己快快忘记,最好是睡一觉一切又重新开始,艳阳高照,罪恶隐迹……如果一个人不行动,如果在大千世界里同一切事物拉开距离,那会少了多少断裂的惨痛啊。而我却总在扮演,因为那阳光。我是太阳的女儿,我终将意识到自己做出的“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在早年是不知道的。人们说那个小孩天生有点奇怪。

所有我居住过的地方的周围都有树,品种不同的、形状各异的树,人不断地迁移,树根却仅仅往下生长。这些垂直发展的植物,总被我默默地注视,直到有一天它们变为了我的镜子……它们是如何变为我的镜子的呢?是因为我反复的注视吗?深山里的树和平民们院子里的树也许是不一样的,但它们都同样从下面的黑暗王国里吸取生存的养料,那些探索的根须,扎得深而又深。当我爬到主干的最顶端时,我的瘦小的身体贴着它。我能够感到可依赖的力量正从下往上涌动。我长大了,学到了“根基”这样的词汇。什么叫“根基很深”呢?深得过这些老树吗?黑暗中的盘根错节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

我是盐碱地上的树,我的根须具有比较高明的生存技巧,在下面,越深的处所越储藏着更多的养料。我的根凭着本能感觉到,最深的地方通向自由的海,而根子,在那里会化为深海的鱼。我在梦里去过了很多很多地方,而实际上,我始终留在故乡那片盐碱地上。盐碱地里没有鸟儿也没有花儿,连植物都很少见。傍晚,北风吹来了,我的那些根须在下面向我传达着海的欢乐。我感到了,这就是自由,这就是自由!

那么,是因为凝视才有了镜子?抑或镜子本就存在,它们不间断地向我们发射信号,我们终于被吸引过去?是时候了,要行动,要重返旧地。沉默着的会开口说话,面具会掉下,真实将同探索者接吻。

泉水是最为奇妙,也最难以捉摸的东西。我们在山里头玩着,忽然就发现了一眼新泉。有茅草遮着它,拨开茅草一看呀,那么清彻!里头往往有虾,也许虾是同清泉一同到来的。那个年月里,山里似乎到处都是泉眼。一转背又发现了一湾,是较大股的,哗哗地从上面流下来,各种水虫勇士在宽宽的水面竞技,高超惊险的表演令人眼花缭乱。粮食缺乏,吃的东西少得可怜,我们整日饥肠辘辘。然而泉,总是不断出现,哪里都少不了这种自然的媒介。从山的深处冒出来的琼浆清而亮,口感微甜,唤起遐想。闲着没事的日子里,我脑子总出现那个计划:用竹管将山上的那湾清泉引到家里,那样就用不着挑水了。那种计划是不可能实行的,也没有人去做这种事。或许人们不理会泉水,是从心里认为泉水不是用来消费的。那么泉水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当时没人管这种事。我却总为那些不断新发现又不断忘记的泉眼暗暗兴奋。

后来就搬进城了。城里没有泉,连公园里都没有。多么干燥的地方!我老是幻想我们后院那里出现一眼泉,幻想一直挖下去,挖下去,挖出泉水来。当时也做过这类梦,具体内容都忘记了,只记得挖的冲动。

在再后来的日子里,关于泉的想象是越来越丰富了,就如同天赐,我不断发现新的泉眼。我的嗅觉也日渐灵敏,夏日里,闻一闻南风就可以确定泉水的位置和走向。有好多次,从那渺无人烟的幽微处所聆听叮咚的水声,我沉浸在巨大的狂喜之中!

《趋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