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现实主义诗人聂夷中

一、生平事迹

聂夷中,字垣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一说河南人。生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卒年已不可考,于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前后去世。

他出身贫寒,辛文房《唐才子传》说他“奋身草泽,备尝辛楚,知稼穑之艰难”。咸通十二年(871),他三十六岁时中进士,但因时局动乱,朝廷忙于打仗,无暇给他分配官职。在长安滞留很久,为了生活,到处求人。其《住京寄同志》一诗反映了他当时奔走求食的生活情景:“在京如在道,日日先鸡起。不离十二街,日行一百里。”后来,好不容易才得一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尉。

二、创作成就

聂夷中的传集已经遗失,《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共三十七首,其中五首与孟郊、李绅的作品重复。1959年,中华书局根据《全唐诗》编辑《聂夷中诗》与《杜荀鹤诗》并刊。

他由于家世的清寒和早岁的贫困,长期生活在农村,比较接近农民,了解民众的疾苦,诗“多伤俗悯时之作,哀稼穑之艰难”。(《唐才子传》)《田家》和《咏田家》是历来传诵的诗作。《田家》二首之一说: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是一首悯农诗,也是一首讽喻诗。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个字,语言简省质朴,但却含有重要的社会内容。它反映封建社会农民的疾苦,将农民开荒的辛苦与官府的榨取形成对比。在尖锐的对比描写中,突出主题,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咏田家》在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方面更为深刻、形象,可与李绅的《悯农》二首并肩: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本篇题一作“伤田家”,诗中传达了被压迫人民的悲惨呼声。唐末由于封建剥削加重,农民纷纷弃家逃亡,“逃亡屋”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一首反映民生疾苦,并借以讽喻时政的名篇,其认识意义十分深刻。清人沈德潜云:“唐时尚有采诗之役,故诗家每陈下民苦情,如柳州《捕蛇者说》,亦其一也。此诗言简意足,可匹柳文。”(《唐诗别裁集》卷四)可见此诗语词沉痛,读之惊心。

另外,揭露和讽刺豪门权贵的骄奢淫逸,也是聂夷中诗歌的重要题材。如《公子家》: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此诗通过富家子弟把农民视作生命的禾苗当恶草除去这一细节,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贫富对立,对只会坐享富贵而不知稼穑之艰的剥削者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在《公子行》二首中,诗人还揭露了封建贵族子弟的愚昧无知与横行霸道:“一行书不读,身封万户侯”;“骑马踏杀人,街吏不敢诘”。

在体裁上,他多用五言古诗。作为唐末的一位现实主义诗人,聂夷中的诗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自然,故前人称他“言近旨远,合三百篇之旨”。

三、主要参考文献

(一)传记

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二)作品

1.《全唐诗》卷六三六聂夷中诗,中华书局,1960年。

2.《聂夷中诗·杜荀鹤诗》,中华书局,1959年。

(三)其他

1.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

《唐宋文学六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