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间著名的词人和词论家张炎

一、生平事迹

说到张炎已到了宋词的尾声了。他属于“婉约”一派,在他以后,婉约派中值得一提的词人就不多了。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先世凤翔(今陕西凤翔县)人,后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生于宋理宗淳祐八年(1248),宋亡时,三十二岁,入元后,又经历了四十年左右的漂泊生活,大约在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去世,是宋元间著名的词人和词论家。

他出身世家,是南宋初年大将张俊的六世孙。不过那不是抗金名将张浚,而是晚节不终,投靠秦桧,曾制造伪证,诬陷害死了岳飞的张俊。这个门阀,对张炎来说,并不怎么光彩,所以他自己从来不提这家族身世。曾祖张镃是著名词人,与姜夔相友善,互有唱和。父张枢,精音乐,筑“寄闲堂”,与杨缵、周密等结为吟社,定期集会,传觞赋咏。可见张炎的家庭不但世代官宦,而且他的父祖大都能诗工词。生活在这样文化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环境里,张炎自幼便能赋诗填词,挥毫作画,且精通音乐,为后来成为著名词人和词论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宋亡以前,张炎一直过着贵族公子的生活。宋亡之后,他家里财产丧失殆尽,落魄纵饮,曾在四明(今浙江省宁波市)开算命馆来混饭吃。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他曾北上元都(今北京市),目的是求得一官半职,结果失意而归。晚年浪游于浙东、苏州一带,落拓而死。

二、创作成就

张炎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二百九十五首,加上《全宋词》从《永乐大典》等处搜集来的补遗六首,共三百零一首,其中重要作品大都作于宋亡之后。严格来说,张炎应该划入元朝,与仇远(1247-1326)、赵孟頫(1254-1322)等人列在一起。但是他没有在元朝做过官,又曾与唐珏、周密、王沂孙等人同组词社,汇编所作成为《乐府补题》,寄托他们的黍离之感。说他属于宋代遗民,也还说得过去。当然,他“以艺北游”,想投靠新王朝,暴露了士大夫的软弱性,也是毋庸讳言的。

张炎为词主张“清空”、“骚雅”,属周邦彦、姜夔一派。他的词,内容虽多抒写个人身世之感而较少故国之思,但意度超玄,音律和洽,语言清畅,在艺术风格上和姜夔一脉相承。清代浙西派词人朱彝尊特别推崇姜、张,一时被看成南宋正宗。薛砺若在《宋词通论》中说他的词“极清幽流畅,如天际浮云,随风舒卷,能自成一格”,是颇为形象的。如果把吴文英的词比作“七宝楼台”的话,那么张炎的词则是山中白云了。他自称为“山中白云词”,名实最为相副。

在《山中白云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在抒发身世之感的同时,寄寓了亡国之痛的词作。试看下面这首著名的《高阳台·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毫无疑问,这是宋亡以后的作品。词中通过西湖的题咏,抒发了作者对故都的眷怀和一个遗民的深沉的悲哀,它体现了即使是力求成为一个现实的逃避者,也仍然有逃避不了现实的伤痛。结尾三句是深一层写新愁,低回往复,泣咽悲抑,可谓一字一泪。梁令娴在《艺蘅馆词选》中引麦孺博的评语,认为其“亡国之音哀以思”。

值得注意的是,张炎写亡国之音和身世之感的词,往往托之于咏物。例如他的《南浦·春水》一词,绝唱古今,当时就被人誉为“张春水”。又有《解连环·孤雁》一词,更属其咏物词的上乘之作: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这首词所咏之物是离群失侣的孤雁,然而雁的孤独形象中却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在。前六句正写题面,“离群”是果,“惊散”是因,“顾影”句已见其孤。“写不成书”以下至歇拍,借雁足传书的典故,落实到“雁”,既写雁的孤单,又写不能沟通北方“故人”的内心伤痛。过片承上“故人心眼”写旅愁,用陈皇后被汉武帝打入冷宫的故事,代指离群孤雁,借以表明作者为词本旨。“犹宿芦花”开始以想象之辞,极力渲染孤雁的哀怨。结末句则又以“双燕”之团聚欢快来对照“孤雁”之孤栖独宿,更是深得“以乐衬哀”之妙。全篇以人为雁,写得不即不离,亦雁亦人,两者浑然一体。这在宋末咏物词中,确是“咏物而不滞于物”(见沈雄《古今词话》引姜夔语)的佳构。作者也因此博得了“张孤雁”的美称(孔行素《至正直记》)。

应该指出的是,张炎的词也有缺点。就主要缺点而言,正如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批评的:“叔夏所以不及前人处,只在字句上着功夫,不肯换意。”这话指出张词注重形式而内容方面较少创新。

张炎除了写词而外,还著有《词源》,是我国最早的词话体的词学理论专著之一。其中除讨论词乐外,还有“句法”、“字面”、“用字”、“咏物”等有关形式方面的论述,多是他的经验之谈。对后人研究词学,颇有参考价值。

三、主要参考文献

(一)传记

1.邱鸣皋:《关于张炎的考索》,《文学遗产》1984年第1期。

2.洛地:《张炎是宋词人还是元词人?》,《光明日报》,1983年4月5日。

(二)作品

1.《山中白云》八卷,《彊村丛书》本。

2.《词源》二卷,《四部备要》本。

3.吴则虞:《山中白云词》,中华书局,1983年。

4.黄畲:《山中白云词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

5.郭绍虞:《词源注·乐府指迷笺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三)其他

杨海明:《张炎词研究》,齐鲁书社,1989年。

《唐宋文学六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