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是你爸爸 ……

你去参加钢琴比赛,五十多位参赛者,可能只有五六个能够通过初赛,进入决赛。比了一早上,中午时分,主办单位宣布:下午还有少年组的比赛,等到少年组也比完了,才一并公布入围名单。意思是,得等到晚上六点半以后,才能够知道你的成绩到底如何。

你惨叫一声。本来想象无论如何都可以轻松一下的下午不见了,必须一直挂记着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成绩,也就会一直挂记着自己刚刚在台上弹奏肖邦大圆舞曲的表现。

这是没有演奏经验的人不容易体会的一种困境。虽然钢琴声音是由你的手指创造出来的,但你自己却无法在弹奏当下,真正准确听见自己的琴音。因为你太靠近钢琴了,你耳朵里听到的,和一段距离之外,听众通过琴身共鸣、场地反响能听到的声音,不是同一回事。

常常你下了台,抱怨钢琴发不出足够的音量,我们在台下却感觉不到那样的问题。常常你听到钢琴不同音高的音色变化,我们在台下也没感觉。我知道你很努力学习如何在演奏中,同时放掉自己耳朵中主观听到的声音,去理解、去想象听众会听到的。

不过再怎么想象,你还是没有把握评审听到了什么,又会在意什么。一下午,你反复问我:“你觉得我到底弹得怎样?”“你觉得我会进决赛吗?”“那你觉得别人弹得好吗?”

我回答:“如果我当评审的话,有三位参赛者一定会进决赛,你是其中一个。”你想了一下,不满意地说:“那是因为你是我爸爸。”我承认,因为我是你爸爸,我不可能完全客观。你说:“如果你不是我爸爸呢?你还是觉得我会进决赛吗?”

哇,这问题好难。我努力想了一下,说:“我觉得如果我是你的对手的爸爸,还是会认为你该进决赛,就像我虽然是你爸爸,我还是觉得另外两个人弹得很好,应该进决赛一样。”你想了想,脸上有了一个比较安心些的表情。

后来一直等到快七点,成绩才公布,你入围了,而且另外两个我提到的参赛者也入围了。我觉得满欣慰的,不是出于猜对了或听对了的那种情绪,而是证明了我的看法,不是单纯源自你是我女儿的主观态度。不管再怎么主观,我还能保有一定程度客观衡量的冷静。

这是我一向极为看重的基本能力,如何在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情况下,不陷入主观偏见中,愿意尊重客观,接受客观。这是“是非之心”的起点,也是人摆脱自我中心的核心力量。尽量脱开自我感受,考虑不同立场的人会有的感受方式,我们对这个世界才会有准确些的认知,也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愤愤不平吧!

《我想遇见你的人生:给女儿爱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