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生理能量池vs心理能量场

大多数人的安全感问题最后都能够自愈,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群体中共同的劳动或玩耍体验,是他们迟早要找到的解药。

——孙向东

精神能量的生理基础

如前所述,自我觉知、清醒催眠有诸多局限。修复断裂的连接,效果是根本性的,但重要他人可不是轻易就能遇到的,而且允许他人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需要一个过程,每一步都会面临诸多挑战。相较之下,玩耍疗法不仅容易操作,而且百试百灵,能够迅速、有效地提高安全感。

体质会决定精神品质。有些不安全感案例是治不好的,因为案主并非有什么精神层面的早期剥夺,而是身体层面本就是焦虑体质。他们天生血糖偏低,心率过速,肌肉乏力,植物神经紊乱,或容易心慌。体质可以影响人的精神,甚至人种的精神。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中的抑郁量表(D)和精神分裂症量表(Sc)给中国人测明显高于西方,这和其他东方国家尤其是日本很像。

所以有一种心理学研究,轻视心理本身,认为心理只是身体的附属品。“具身认知”主张:身体对于认知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认知只是身体状态的反映,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动作体验决定了我们怎么认识和看待这个世界。斯金纳说:自由意志根本就不存在。雨果·闵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说:肌肉感觉是意志的基础。威廉·詹姆斯说:情绪就是对身体经验的感受,身体是一个重要的中枢。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人格就是细胞人格之和。

这种观点非常有启发性。人的身体真的在影响甚至决定精神的状况。

社会心理学家韦尔斯和佩蒂(Wells, Petty,1980)报告了一个实验,测试耳机的舒适度。被试首先听一段音乐,然后是广告商对这款耳机的推荐。73名学生被分成3组,一组摇头,一组点头,一组不需要移动头部,只需要简单地听和打分就行了。统计结果显示,点头组给耳机打的分很高,而且赞同广告商的观点,其分值比另两个组要高得多,而摇头组则远低于其他两组。

点头的身体运动增强了积极的态度,而摇头的身体运动则强化了消极的态度,实验结果证明了具身认知的基本假设。

心理学家(Stepper, Stack)用本科生作为被试,研究身体姿态对完成某种任务的影响。每次实验有6个被试,实验情景分为两种。第一种情境下,被试需要采用一种所谓工效学姿势,低头、耸肩、弯腰,给人一种垂头丧气的感觉。在第二种情境下,被试的姿态是腰背笔直、昂头挺胸、给人一种趾高气扬的感觉。为了防止被试的情绪互相影响,被试间是隔离起来的,相互看不到。接下来,被试根据实验者的要求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任务完成后,实验者夸赞被试干得不错,并支付相应报酬。

最后,被试要完成一个问卷,报告他们此时此刻的心境,是否为自己干得不错感到骄傲。结果发现,前一种情境下的被试的骄傲感平均分为3.25,而后一种情境下是5.58。实验说明,情绪是具身的,比认知更加基础,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对情绪和情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很多心理学家都喜欢从物理学中借用概念来解释心理现象,认为人有一种精神方面的能量场。能量场强,人就感到安全,能量场弱,人就恐慌、焦虑、抑郁。46

心理能量场的基础是身体能量。

当身体能量池溢满,我们就说一个人“气血旺”,他就会有冒险精神,能够坚忍不拔。这就是青少年总喜欢冒险且固执的原因。身体能量池不足,人就“精血不足”,人就会无法坚持和努力,没有勇气,缺乏安全感,惧怕改变,恐惧未来等。有耐力、不服输的品质等,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本不是什么精神力量和品质,这些只是能量充足的表现,尤其是身体能量这个核心。

生理对心理的影响,往往是忍不住的、不由自主的、不知不觉的、由不得你的。

纽约城市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的娜塔莉(Natalie A.Kacinik)副教授,把30个本学校的本科生分成3组,在实验前让他们分别喝下3种不同口味的饮料:第1组喝的是鲜榨橙汁,第2组喝的是纯净水,第3组喝的是苦茶。

接下来让他们看一个短片,内容介绍了一个男人离婚的过程,然后让他们评价男主角的道德水平。

3组人表达的意见有显著不同。第1组给出的总体评价比第2组略高,但第3组给的评价却出奇地糟糕,明显有失偏颇,并使用了诸如下流(nasty)、浑蛋(bastard)等脏字。

所以味道可以影响道德判断,人们容易因为自己嘴里发苦而攻击他人的道德水平。

身体是精神品质的基础,而肌肉可以通过反复充血和休息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人的精神品质。当你的心脏和呼吸系统都得到了锻炼,你真的可以发现自己精力更充沛了,更积极向上了,耐力更好了,对生活也更有掌控力了,甚至更聪明了……

这种理论从科学指标上也是站得住脚的。运动员在定量负荷下的心率、血压、最大呼出气量、最大摄气量、最大氧脉搏、最大气氧百分含量、无氧阈等和一般人都不同,神经的活跃程度、心脏的供血功能、大脑的供血量、对身体的感知和控制能力,也完全不同。这些指标都可以影响心境。

我们在有意调整心境的时候,大脑是无法命令最古老的千百万年的身体的,因为没有有效的语言,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呼吸。人的肺有两个足球那么大的空间,但平时我们并没有利用完全。深呼吸可以调整机体的节奏。吸气时间除以整个呼吸周期的时间,叫作I值,表示吸气所占时间比例,可以衡量一个人的机体节奏。这个值越小越好。一般人平静时的I值约为0.40~0.45,运动员的比例一般约为0.40,欢笑者约为0.23(这才是所谓的深呼吸,不仅吸得深、慢,而且吸气时间比呼气时间短得多),而在恐惧时,则可上升到0.75~0.80。其次是呼吸的频率,频率越高,深度越低。比如在愤怒和惊恐的情绪下,呼吸频率可增至40~60次/分钟。

一般的行为疗法都会引入肢体练习,一练习就会改变呼吸。时间要够长,得出汗,要有间隔,最好隔一天一次。考试焦虑、舞台焦虑及其他焦虑和恐惧症,一般通过3个小时的练习,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现。

玩耍是一种生理需要

对儿童来说,嬉戏是本能的冲动。同等地位的本能还包括饮水、呼吸等。凡是本能便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遏制的。

嬉戏这种本能冲动,和吃饭、饮水等本能不太一样,所以招来了超大量的心理学家对其进行研究。霍尔的复演说称: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所以他们会喜欢玩弓箭、爬墙上树、玩水玩火等,统称调皮捣蛋。彪勒的机能快乐说称:游戏是儿童从行动中获得机体愉悦的手段。拉扎鲁斯称:游戏是源自于放松的需要,消除机体的紧张状态。博伊千介克的成熟说称游戏是3种一般欲望的表现:第一,排除环境障碍获得自由、发展个体主动性的欲望;第二,适应环境、与环境一致的欲望;第三,重复练习的欲望。而我则说:人类天然地从取食中获得愉悦。玩耍都是对取食行为的模拟,最接近幸福的本源。所以打猎特别有趣,尤其对男人来说,种植、采摘等获得食物的过程都是愉悦的。

这么多角度归总在一起,其实就是说:玩耍是儿童的本能需要,如同呼吸、饮水一般。

很多人都在研究游戏对儿童的作用,但似乎人们都忘了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所有的本能需要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消失。吃饭饮水的本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失了吗?没有。同理,游戏也是成年人的本能需要。

如果你总觉得不舒服,不开心,也许是因为你忘记自己还有这样一个本能需要未被满足,你的身体在默默地发出抗议。当任何一项生理需要没有获得满足,安全感就成了空中楼阁,玩耍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项了。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中医说:万病由汗解。西医则会说:尽情地玩耍时,人会出点汗,一出汗,人体就会分泌内啡肽——一种人体自己生成的类吗啡物质。人一生产生这种物质只有有限的那么几次,比如恋爱、吸毒。人为什么会对初恋念念不忘呢?那是第一次吸毒时的感觉。内啡肽一经产生,就会促使人体内的多巴胺、五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活跃起来。那这些单胺是干什么用的呢?五羟色胺影响对自己的评价。龙虾在争夺配偶的过程中,打输了一般就不再打了。但是如果给它注射五羟色胺,它打输了就还打,打输了还打。总之,精神头很旺盛,否则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提不起精神。

尽情的玩耍会让肌肉充血、饱满、发热,整个人变得非常兴奋,就像吸毒高潮一样,根本停不下来。30~4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肢体游戏,效果就相当于一片百忧解(口服抗抑郁、强迫症药物)。

既然玩耍是本能需要,我们就该去让肌肉反复充血了;只是,人成年之后,就忘了到底该怎么玩耍了。这可就麻烦了。

玩耍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肢体练习。玩耍和嬉戏是以过程为主的,而非以目的为主,带着目的的练习会让很多人望而生畏,首先想到的是“目的”及“累”,所以“犯懒”,而不是“玩耍”和“愉悦”。带着任何目的的肢体练习,都不是嬉戏,人不仅不能享受它天然的欢愉,更无法提高安全感。如果运动需要调用“坚持”(“我每天坚持跑步两千米”),那这就已经不是玩耍了,安全感的提高成了空中楼阁。

请记住:玩耍只是玩儿。凡不是玩儿的,都无法满足你的本能需要。

有一种人会患“玩耍厌恶症”,也就是肌肉充血、运动神经兴奋的生理唤醒状态和某个创伤性事件相连了,所以恐惧情绪泛化了。

马翁就无论如何都运动不起来。自由联想的结果是:有一次他玩得正高兴,突然被母亲喝止,在众多小伙伴面前不断地羞辱,所以他从心底害怕玩得很欢的那种感觉。每当肢体剧烈运动,他就会若隐若现地闪回到当时被羞辱的一幕,造成心律不齐。47又比如,雅彤对“汗水”这个词有一种本能的厌恶和排斥感,她喜欢做瑜伽,但绝对不会允许自己出汗。原来,她小时候在农村时,获得的核心信念中包括“只有庄稼佬才会流汗”,所以“汗水”对她来说代表“劳动”“脏”“累”“低贱工作”等,而不是肢体的尽情舒展。这种扭曲的认知真的是毁了她。

久远的负性体验中的恐惧泛化和核心信念中的扭曲认知,需要由做精神分析的咨询师来帮你解决一下,自己一般做不来。

嬉戏必须要有小伙伴才行。缪勒和范德研究了社会技能的发展之后发现,只有在同伴交往中,才能引起对自我的探索,并提高对外在世界的感受能力。家庭当中再好的环境、文化氛围等,都无法代替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

所以,周末约上小伙伴一起去玩吧,不管是去动物园、打篮球、水上乐园还是做短期的远行。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两点:第一,它得是玩儿,你能够感受到本能的愉悦;第二,你可以找到和你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