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

一、生平事迹

恩格斯在谈到文艺复兴时曾说过:“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的确如此,在笔和剑并用的文艺复兴时代,出现了但丁、莎士比亚;在理性的光芒照耀着的启蒙时代,出现了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而李白和杜甫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出类拔萃的代表。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居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的奉安县),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唐武后长安元年(701),李白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据考证碎叶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当时属于安西都护府管辖。李白五岁时随同他的父亲迁居四川。李白说他年轻游扬州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上安州裴长史书》)。据此,人们推测他的父亲李客可能是个富商。

李白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四川度过的。他从小好学,攻读了各种书籍,还喜好击剑,后来游历了四川很多名山大川。

二十五岁,李白为寻找政治出路,出川远游,开始了长达十六年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生活,足迹遍及半个中国,此后再没有回四川。

天宝元年(742),李白四十二岁,由道士吴筠的推荐,诏入长安。当时李白正在南陵(今安徽南陵),他以为自己“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抱负就要实现了,临行前兴高采烈,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初到长安,确也显赫。太子宾客贺知章,一见大奇,号之为“谪仙”,特别是读到他的《蜀道难》时,更是赞不绝口,忙解金龟换酒,与白尽醉。传说唐玄宗召见他时,“降辇步迎”,并亲手为他调羹,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鞋子,贵妃杨玉环为他捧砚台。但李白并没有得到重用。这时唐王朝的政治日趋腐败,唐玄宗已不再励精图治,他满足于过去的成绩,迷惑于升平繁华的表象,以为天下无事,偏信奸相李林甫、宦官高力士,宠幸贵妃杨玉环。杨玉环原是他儿子李瑁(寿王)的妃子,长得面如桃花,春眸似水,体态美妙,顾盼动人。玄宗竟然不顾父子关系,违背人伦,强占儿媳。当时杨妃还不满十八岁,玄宗已是五十八岁的老头子。杨妃进宫后,玄宗深居宫中,沉醉声色,整天伴同贵妃歌舞宴乐,很少过问朝中大事。他召请李白,只叫他担任“翰林供奉”,除了代皇帝起草文书,就是陪皇帝宴游,写些点缀太平和宫廷生活的诗文,实际上是个御用词臣的角色。这使得李白大失所望。

有一次,唐玄宗和杨贵妃到兴庆宫沉香亭观赏盛开的牡丹花,本来已有李龟年的歌舞班子侍候,李龟年是当时最擅长歌唱的人,当他拿着檀板正要领班子唱时,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于是派小太监去找李白来填写新词。李白这时已独自跑到长安街上喝酒了。小太监好不容易才找到他,只见他喝得酩酊大醉,叫也叫不醒,推又推不动,只好用冷水泼面,才稍醒了一些,便连忙把他抬到宫苑。玄宗见李白奉诏而来,非常高兴,便吩咐左右准备笔墨纸砚,叫李白填乐词。李白酒意尚未全醒,提笔一挥而就,文不加点,写出了三首《清平调》,由当时的名歌手李龟年当场配乐演唱,杨贵妃听了非常高兴,玄宗也因而更加爱重李白。但高力士因受李白脱靴之耻,怀恨在心。有一次,杨妃正拿着李白填写的这三首《清平调》在吟唱,高力士上前进谗言说:“老奴以为妃子深恨李白,为何对这三首诗如此喜爱?”他见杨贵妃还不明白,便指着其中“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两句说:“李白用赵飞燕来比您,赵飞燕虽长得很美,但荒淫误国。这太蔑视您了。”贵妃听了顿时气得满脸通红。

由于高力士、杨贵妃等的谗言诽谤,不到三年,李白就被玄宗以“赐金还山”为名逐出长安,开始了“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的第二次漫游生活。

在漫游期间,李白在洛阳与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会面,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的深厚友谊,传为文学史上的佳话。李、杜交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如闻一多先生说,我们应该打三声大鼓来庆贺二位大诗人的会见(见《唐诗杂论》)。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

这场叛乱主要是由安禄山发动的。安禄山是柳城(今辽宁朝阳)“胡人”,本姓康,叫轧荦山。后因其母亲改嫁突厥人安延偃,他才改姓安,名安禄山。他原先是幽州节度使张守珪部下的一名蕃将,张九龄当宰相时,见他长得鬼头鬼脑,看样子就不是个好东西,如果不是杨贵妃替他讲情,张九龄就把他杀掉了。后来逐渐被升为平卢(治营州,今辽宁朝阳)节度使。为了进一步讨好玄宗,他屡次诱骗奚、契丹部落宴会,用毒酒灌醉后屠杀,并把酋长的头割下来献给朝廷,诈称“大捷”(其实是“大败”),骗得了玄宗的宠信。他长得痴肥,玄宗曾指着他的大肚子,开玩笑说:“此儿腹中有何物,竟大到如此地步?”安禄山回答说:“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颗赤心。”玄宗听了非常高兴,便让杨贵妃收他为养子。实际上,安禄山和杨贵妃早有关系,在一次宴会上,当着玄宗的面,他们俩就眉来眼去,这就更助长了安禄山的嚣张气焰,给他招兵买马、伺机叛乱创造了条件。

天宝十四载(757)十一月,安禄山一切准备就绪,“率蕃、汉之兵十余万,自幽州南向诣阙,以诛杨国忠为名”发动了叛乱。这次叛乱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第二年春天,李白避乱到宣城,秋天,又隐居江西庐山。这时肃宗之弟永王李璘以讨伐安史叛军为名,率兵自江陵东下,经浔阳(今江西九江),慕李白之名,三次派人上山聘请李白参加幕府。当时李白正想为平叛救国出力,因而应聘到了永王幕中,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却堕入了李唐王朝父子兄弟之间的权力之争。原来永王起兵并没有经过肃宗的同意,而是想与肃宗(他哥哥)争夺皇位。不久,肃宗向永王大举进攻,永王兵败身死,李白为此也被扣上“从璘附逆”的罪名,关进了浔阳监狱。他本来是要杀头的,后幸得郭子仪(天下兵马副元帅)的力救,才免于死刑。后来,又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东)。一年多后,肃宗宣布大赦,李白才得生还。这是李白政治活动的第二次失败,是他一生中遭到的最大一次打击。

此后,李白又开始漂泊、漫游,曾一度转辗于宣城、金陵一带,穷愁潦倒,妻子宗氏当了女道士,晚景十分凄凉。但他报国之心,始终未变。到六十一岁时(唐玄宗上元二年),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师百万东讨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还决心投身行伍,“冀申一割之用”,因年迈体弱,中途病还,第二年就死在安徽当涂。

李白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也是奇特的一年、伟大的一生。他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自幼就“通诗书,观百家”,还学剑术,好任侠,游神仙,接受了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形成了他思想的复杂性。龚自珍《最录李白集》说:“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表现在政治思想上,他常以历史上的管仲、诸葛亮、谢安等这一类人物为自己的效法对象,辅佐帝王,为国立功,因而怀有“解世纷”、“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的远大抱负。他非常自负,“天生我材必有用”,认为自己有才,能“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政治失意后,李白又隐居醉酒,求仙慕道,消极颓废。这就形成了他思想中入世和出世、积极和消极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功成身退”。李白和当时一般文人不一样,他不走科举道路,而是建立了社会声誉,然后“自布衣一跃而为卿相”。他还这样说过:“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因而,“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积极用世,是他思想的主流。这条思想主线贯穿于李白一生的活动及其诗歌创作之中,也是他所以成为伟大诗人的关键因素。

二、创作成就

李白一生写有大量的诗篇,虽然历经流离,“十丧其九”,流传至今的还有九百九十多首,有《李太白诗集》,注本以清人王琦《李太白诗集注》较为详备。

他的诗歌,内容极为丰富多彩。他用诗歌抒写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关怀国事、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向往自由、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腐朽,描写了祖国的壮丽山川。但由于历史的矛盾和时代的局限,他有些诗歌也反映出求仙出世、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颓废的思想情绪。

在艺术上,李白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奇特。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他大胆地运用夸张和比喻,使其诗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如,用“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其十五)的艺术夸张来比喻自己政治失败后的悲愤和愁思之深,用“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来形容北方天气寒冷。还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将进酒》)、“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登太白山》)、“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题峰顶寺》)等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夸张名句。

他诗歌的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明净、华美、豪放,不见雕琢,真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另外如《长干行》、《秋浦歌》、《静夜思》、《赠汪伦》、《巴女词》等,都富有民歌风味。

在诗歌形式上,李白各体皆长,而尤擅长七言歌行。被称为“奇之又奇”的《蜀道难》就是他乐府歌行的代表作: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诗当作于开元、天宝间。诗中,作者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手法,极写由秦入蜀道路的奇险难行,歌颂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并表示了诗人对当时政事的隐忧。这首诗的出现,使当时诗坛为之震动。贺知章因此称李白为“谪仙人”。又如《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都表现了诗人巨大的艺术天才和丰富的想象力。杜甫称赞李白的诗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正说明了李白浪漫主义诗篇的艺术魅力。

他的五、七言绝句“逸气凌云,天然秀丽”(沈德潜),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七绝如《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诗是李白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被谪巫山至瞿塘峡遇赦东归时所作。诗中不仅描绘出从白帝城到江陵的千里急流的典型形象,而且强烈地表现了诗人江行愉快的心情。本来使人听了下泪的猿声,在当时的李白听来,也不那么凄苦了。

五绝的代表作可推《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写思念故乡的名篇,似脱口吟成,质朴无华,然形象逼真,境界美丽,耐人寻味。无怪乎曾以二十个字高居“最受欢迎的十大唐诗”榜首(见周啸天《唐绝句史》)。

他的诗集中七律最少,这与他生性放达不羁有关,不愿为格律所束缚。

总之,拥有“谪仙人”、“诗仙”称号的李白,是时代的骄子、盛世的歌手。他的诗歌,不仅奏出了盛唐艺术的最强音,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如唐代的李贺、韩愈、杜牧,宋代的苏舜钦、王令、苏轼、陆游,元代的元好问,明代的高启、杨慎,清代的屈大均、龚自珍等,无不受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影响。

三、主要参考文献

(一)传记

1.刘昫等:《旧唐书》卷一九〇《李白传》,中华书局,1995年。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〇二《李白传》,中华书局,1975年。

3.安旗:《李白传》,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

(二)作品

1.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全三册),中华书局,1977年。

2.郁贤皓:《李白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三)其他

1.安旗:《李白纵横谈》,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2.裴斐:《李白十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3.安旗:《李白诗新笺》,中州书画社,1983年。

4.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5.刘夜烽:《李白及其诗歌》,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

6.陶新民:《李白与魏晋风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

《唐宋文学六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