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鬼李贺

一、生平事迹

李贺,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经历了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是中唐时期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出身高贵,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封郑王)的后代。可是,到了他的父亲李晋肃时,家境早已衰落。父亲李晋肃曾任边疆小官,很早就去世了。

李贺自幼聪慧好学,少年就有才名。相传他“年七岁,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师”。(《唐摭言》)《新唐书》本传也说他“七岁能辞章”。当时大文豪韩愈和他的朋友皇甫湜听了都感到惊讶,说:“若是古人,吾曹(有)不知者;若是今人,岂有不知之理!”有一次,他们二人骑马来拜访李贺。李贺童装出来迎接。他们俩要李贺当面作诗,李贺欣然挥笔,旁若无人,写了一首《高轩过》。韩愈和皇甫湜看后赞叹不已,并亲自替李贺整理头发,表示赞赏和爱护。

李贺年少才高,却不被重用,一生坎坷。他生活的时代,正值安史之乱平定以后不久,国家元气未复。藩镇割据,官宦擅权,国家形势混乱,危机四伏。正如叶葱奇在疏注《李贺诗集》时所说的,这“是一个饱经丧乱、暂存喘息的苟安时代,是一个开头充满了复兴的希望,结尾令人失望、令人忧虑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乱世里,李贺很想干一番事业,但在当时要博取功名,进入官场,即使皇室后裔也须通过科举。

元和五年(810),李贺二十一岁时到长安应试,不料因父名晋肃,人曰应避家讳,不得应举。对此,韩愈写了一篇《讳辩》的短论,为李贺辩护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但在当时浑浊混乱、不讲公道的社会里,寡不敌众,即使是韩愈这样颇负盛名的大文豪也未能为李贺争得参加考进士的权利。从此,李贺便失去了施展才能的机会。

后来,他在长安当了三年奉礼郎的小官,备受权贵的冷遇和毁斥,终于在元和八年(813)愤然辞官回乡。

此后,他又投靠友人,在洛阳、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县)一带漂泊,不久即归家。他仕途坎坷,穷愁潦倒,心情一直抑郁不平,再加上他在创作上呕心沥血、辛勤劳累,严重损害了身心健康,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据说他临死时做梦,天帝造白玉楼,请他上天作记。(见李商隐《李长吉小传》)

二、创作成就

李贺一生虽然短促,但对诗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却不小。作为诗坛上的奇才,后人有“李白为天才绝,白居易为人才绝,李贺为鬼才绝”(见《南部新书》卷丙)之说,或称李贺为“诗鬼”。这些评价虽然有些偏颇,但也可见李贺的诗中确有“瑰诡”、“奇怪”之处。

他作诗非常用功、刻苦。相传他常带小书童,骑着大毛驴,背着一只破旧的锦囊(缎袋),出外觅诗。见有好景,想到好句,他便立即写下来投入囊中。傍晚回家,在灯下将这些诗条子加以补充整理,便成了一首又一首诗歌。

李贺作诗,受韩愈“务去陈言”的影响,一字一句都经过反复推敲,一丝不苟。他自己说,“吟诗一夜东方白”(《酒罢,张大彻索赠诗》),“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长歌续短歌》)。他母亲见他彻夜苦吟,衣破发白,日益瘦弱,常叹息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意思是说,这孩子一定要呕出心来才罢休。

功夫不负有心人,正因他把毕生精力集中在诗歌创作上,在他短短的二十七年中,写下了不少诗篇,而且能另辟新路,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并与李白、李商隐比肩,无愧“三李”之称。

李贺无子女,临死时,把平生所著诗歌编为四卷,凡二百三十三首,交给友人沈子明。十五年后,沈托诗人杜牧为其作序。今存李贺诗共二百四十余首,有清人王琦、姚文燮、方扶南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为流行本。

李贺不平则鸣,不肯“得题为诗”,很少有应酬之作,许多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抒发个人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类诗歌是李贺诗歌的中心内容。如《浩歌》、《长歌续短歌》、《致酒行》、《马诗》二十三首等,都是诗人感愤不遇的名作。

可能与作者的经历、遭遇和心情有关,这类诗的风格显得凄清而又怪异,但他常常在低沉的歌中唱出“看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浩歌》)、“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致酒行》)这样高亢的声音,来表示要珍重年少有为的时刻,不忘壮志凌云的初衷。尤其是在《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五首中说: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人以驰骋疆场的骏马为喻,希望将来能痛痛快快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立功。

(二)反对藩镇割据,希望中央统一,揭露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如《吕将军歌》、《猛虎行》揭露宦官擅权、藩镇专横残暴。《秦宫诗》、《荣华乐》等揭露贵族集团的骄奢淫逸、腐朽没落。

这类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八年(813)。诗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魏明帝曾派人驾车到长安载取汉武帝制的“承露盘”铜仙人,想把它安置在洛阳宫殿前,谁知拆盘之后,将铜人装上车的时候,这个无情之物,居然伤心落泪。诗人借金铜仙人辞汉的传说,抒写了自己缅怀盛世的无限感情,以奇特的诗句来悲叹封建王朝的兴亡。杜牧《李长吉歌诗序》曾举此诗,作为李贺代表作之一。诗中“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咏叹,烘托出一种深沉的情愫,被前人誉为“奇绝无双”的名句。

(三)反映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遭遇

这类作品虽然不多,却写得真切感人。如著名的《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本诗是作者在京任职时所作。诗中写采玉老人置身险境、九死一生的凄苦生活,画面十分悲惨。

与《老夫采玉歌》堪称姊妹篇的是《感讽五首》其一,作者在诗中写道:“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蚕子刚刚变成幼蚕,织作远远没有开始,官吏们却已像走马灯一般,轮番到农家催逼租税了。农民只得忍气吞声地款待应付贪酷的官吏们。诗中反映了统治集团的贪暴成风,以及在严重剥削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并对那帮吸血鬼给予了无情的鞭挞和讽刺,与白居易的《秦中吟》为同一格调。

(四)游仙诗

这类诗通过幻想中神仙世界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厌倦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如《梦天》、《天上谣》、《瑶华乐》、《神仙曲》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其中,最有名的是《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月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诗人因多失意之感伤,觉人世可留恋处不多,转而寄情天界仙国,故作此诗。诗中写梦入月宫的幻想境界,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厌恶和否定。全诗想象丰富,意境弘阔,是一篇浪漫主义的作品。

此外,诗人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爱情、闺思、宫怨诗等,也值得一读。

作为一个积极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诗歌有其进步的思想内容,但由于他年寿不长,接触社会不广,阅历不深,他的诗歌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还不够深广,甚至还有较多的颓废成分。

在艺术方面,诗人广泛吸取了前代诗人的艺术传统,特别是继承了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优秀传统,进行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新唐书·文艺传》说他“辞尚奇诡”。所谓“奇”,指的是有奇特的想象和奇峭的语言。前面提及的《梦天》、《金铜仙人辞汉歌》等,都体现了这一特色。

李贺有一些诗歌喜欢抒写鬼怪的境界,尤为引人注目。《长平箭头歌》有“左魂右魄啼肌瘦”、“避风送客吹阴火”等诗句,意境极为幽冷。至于《神弦》、《神弦曲》、《苏小小墓》、《秋来》等,更是“于昏黑杳冥中,写出一派阴幽飒沓景象”,读后令人毛骨悚然。“鬼才”或“诗鬼”之称,就是由此而来的。

他过于追求奇险,故有堆砌辞藻、晦涩难懂之弊。鲁迅先生批评说,“李贺的诗做到别人看不懂”,“因为这可以使他特别的尊严,超出别的一切平常的士大夫之上”。(《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王琦也批评说:“试问作诗至不可解,妙在何处?”(《李长吉歌诗汇解》卷首)

在形式上,李贺长于乐府歌行。刘后村《昌谷集跋》说:“乐府惟李贺最工,张籍、王建辈皆出其下。”李贺除很少几首五言律诗外,七言律诗一首也不写。他和李白一样,都不愿受格律束缚。

李贺诗歌对后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稍晚于他的李商隐、温庭筠等人,就都从他的古体诗中得到营养,甚至有专仿“长吉体”的作品。后来元代的杨维桢、明代的徐渭、清代的龚自珍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他的影响。毛泽东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他的一些优秀诗篇和名句,至今仍脍炙人口,为人们广为传诵。

三、主要参考文献

(一)传记

1.朱自清:《李贺年谱》,见《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李商隐:《李长吉小传》。

3.傅经顺:《李贺传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4.刘瑞莲:《李贺》,中华书局,1981年。

(二)作品

1.王琦等:《李贺诗歌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

2.叶葱奇:《李贺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3.流沙:《李贺诗歌选注》,百花文艺出版社,1982年。

(三)其他

陈治国:《李贺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

《唐宋文学六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