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836-907)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的杜牧

一、生平事迹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卒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或大中七年(853)。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父亲杜从郁官职不高,只做过驾部员外郎,早死,留下的遗产很少,所以杜牧说他自己“幼孤贫”。

他从十三岁起,就开始努力读书。二十六岁中进士,曾辗转于各地幕府,后历任监察御史、比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等京官。因屡次请求外放,先后任黄州(今湖北黄冈)、池州(今安徽贵池)等地刺史,官至中书舍人。五十岁时病死于长安。临死前,自撰《墓志铭》。

杜牧经历了从宪宗到宣宗六朝,在京居官时间极短,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做幕僚和地方官。当时习俗,以留京为荣,外放为耻。可见他在政治上并未真正受到重用,仕途并不得意。

杜牧出生之时离安史之乱已整整四十年,正值“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多事之秋,内忧外患,矛盾重重。内忧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宪宗即为宦官所杀),兼并酷烈,人民遭难。外患是吐蕃、回纥不断侵扰,河湟地区沦入敌手。

杜牧深受祖父杜佑的影响,早有治国安邦之大志,想为国家做番事业。《郡斋独酌》:“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想把每下愈况的唐帝国恢复到开元盛世的强盛局面。他的政治主张是:内削叛藩,修明内政,反对割据,盼望统一;外除边患,收复河西、陇右失地。

他年轻时,注意研究历史、兵法,写了不少治国治兵的文章,如《罪言》、《守论》、《战论》等,并曾为《孙子兵法》作注。

杜牧因先世居长安下杜樊乡(今陕西长安县东南),故称“杜樊川”;曾官司勋员外郎,称“杜司勋”;官至中书舍人,又称“杜紫微”。

二、创作成就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文学家,能诗善文。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二说:“有唐一代,诗文兼擅者,惟韩(愈)、柳(宗元)、小杜(杜牧)三家。”

此外,他又善书法,所书《张好好诗》手迹,今存(《樊川诗集注》前附有);又善画,曾摹顾恺之所画维摩像,米芾称其“精采照人”(《画史》);还会填词,曾作《八六子》词,全首九十字,应属第一位填写慢词的人。该词见《尊前集》,按一般说法,慢词则始于柳永。

杜牧也有文学主张。他认为:“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声称作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献诗启》)。他认为骈文的缺点是“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答庄充书》)。这些见解都是可取的。

简言之,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其中以诗、文成就较高,著有《樊川集》。

(一)诗歌

他的诗今存四百多首。这些诗歌,大都能切中时弊,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反映其政治理想和政治见解,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如《河湟》一诗,作者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意欲及早收复河湟失地的迫切愿望。而对沦陷区的关切,对朝廷软弱无能的不满,也一并见诸字里行间。至于他的七律名篇《早雁》,则更具有代表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回纥南侵,百姓流亡,时值北雁南飞的秋日。诗人有感于此,作《早雁》诗。诗人用比兴手法,借雁抒怀,以惊飞四散的哀鸿,比喻在异族的侵扰下被迫南逃的边地人民,对他们流离失所、难以北归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的同情。全篇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寓意尤其深远。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看,它都不愧为杜牧壮年时期的力作,也是晚唐七律中的佳品。

他的咏史诗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政治的得失,于委婉含蓄中流露出无限的感慨。《华清宫三十韵》、《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等,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此外,《赤壁》、《乌江亭》、《题桃花夫人庙》等一些咏史绝句带有史论意味,被誉为“二十八字史论”(《许彦周诗话》)。他能够用七言绝句这样的小诗作最大的概括,就一些人所熟知的史实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用笔含蓄而极富讽刺意味,从而在诗中形成一种深沉的历史感。这便是他的咏史诗“好异于人”的地方。

除咏史外,他的一些抒情、写景小诗也很有特色。如《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些诗,语言清丽,画面鲜明,形象生动,情景交融,俊爽秀逸,十分耐人寻味,为众口同誉之作。

总的来看,杜牧诗的思想内容是好的、健康的。但其中也有一些消极放荡之作,如《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倡楼戏赠》等专写狎妓醉酒的腐朽生活,这是杜牧诗中的糟粕。

在形式上,杜牧擅长七律和七绝,而以七绝最为出色。今存绝句二百二十首,其特点是:精炼、含蓄、婉曲、深沉。

其古诗(主要是五古),师法杜甫,多写重大政治、社会题材,在写法上又吸收韩愈诗的特长,善于叙事、抒情,乃至议论。如《感怀诗》、《张好好诗》等,往往豪健跌宕,流丽之中骨气遒劲。晚唐诗人,才力一般比较薄弱,少有长篇古诗,唯杜牧与皮日休较多,而且写得较好。

杜牧诗的独特风格,主要表现为:明朗俊爽,轻倩秀艳,“于拗折峭健之中,见风华掩映之美”。(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他的诗在语言的运用方面,也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喜欢以数字入诗,如“二十四桥明月夜”(《寄扬州韩绰判官》)、“南朝四百八十寺”(《江南春》)、“故乡七十五长亭”(《题齐安城楼》)等。

(二)散文

杜牧不仅是杰出的诗人,也是继韩愈、柳宗元之后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继承了韩愈散文的优良传统,内容充实,笔锋犀利,说理性强,如《阿房宫赋》、《窦列女传》、《李贺集序》、《答庄充书》等文,都不失为优秀的篇章。其中《阿房宫赋》是杜牧的成名之作,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他应进士举之前。敬宗即位后就大造宫室,穷奢极欲,沉湎于声色之中。作者不满于敬宗的行径,便写了这篇赋借以讽刺,希望朝廷能从秦朝自取灭亡的历史中吸取教训,从而有所悔悟。在艺术上,这篇文章辞采华美,说理精要,语言流畅,尤其是文中骈散结合、先骈后散的方法,不仅充分发挥了骈文辞赋的形式美和音乐美,也便于融入古文的句式和笔法,使文章更加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三、主要参考文献

(一)传记

1.刘煦等:《旧唐书》卷一四七《杜佑传》(篇中附有《杜牧传》),中华书局,1995年。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六六《杜佑传》(篇中附有《杜牧传》),中华书局,1975年。

3.缪钺:《杜牧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

(二)作品

1.《樊川文集》二十卷,他外甥裴延翰编。据裴《序》说,杜牧临死前,将其一生所作诗文,通阅一遍,大部分都烧掉,只留下十分之二三。裴曾受牧指教,保留杜牧手稿,比较焚外,十多七八,后编集为二十卷,其中古律诗二百四十九首,合诗文四百五十篇。

2.田槩又编次:《樊川外集》、《别集》,其中杂有他人作品。

3.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4.缪钺:《杜牧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5.朱碧莲:《杜牧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三)其他

任海天:《晚唐诗风》,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唐宋文学六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