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坛巨擘李商隐

一、生平事迹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是晚唐的杰出诗人。

他早年受天平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令狐楚是当时著名的骈文能手,特别善写奏章。在他的指点帮助下,李商隐很快成了著名的骈文(即四六文)专家。

李商隐和令狐楚的关系很密切,他在大和七年(833)和大和九年(835)两次赴京应试,都是令狐楚资助的路费。但这两次都未录取。直到开成二年(837)经令狐绹在主考官高锴面前竭力奖誉、推荐才中进士,但未授官。这年冬天,令狐楚病死,李商隐失去凭依,只好另谋出路,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加入了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后来又与他的女儿结了婚。

据说李商隐在此之前(十六至二十岁)曾有两段恋爱插曲。一次是和一位洛阳姑娘谈过恋爱。这位姑娘名叫柳枝,他们见了一次面,相约三天后再相见。可惜的是,李商隐因行装被朋友先行带走而无法践约。后来李商隐再去寻找时,柳枝姑娘已被“东诸侯取去”。诗人后来在《柳枝诗序》中也简略地记述了这次失败的恋爱经过。另一次是他“学仙玉阳(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时曾与入道的女宫人发生过恋爱,但由于宫禁森严,难以相见,所以也未能成功。这在他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圣女词》、《重过圣女词》等诗篇中,亦可窥见一斑。牛党据此说李商隐的私生活“诡薄无行”(轻薄随便),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李商隐和王氏婚后,生活过得很愉快,但在政治上很不得意。当时,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十分激烈。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王茂元则被视为李党。李商隐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但他入王幕、为王婿后,令狐绹等人极为恼火,说他“背恩”、“无行”,并在政治上加以排挤。从此他不自觉地被卷入了朋党相争的漩涡,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令狐绹为相后,他一直受到排挤、压抑,算是倒了一辈子的霉。

开成四年(839)任秘书省校书郎,调弘农(河南宝灵)尉。

会昌二年(842)任秘书省正字。其后,除大中十一年至十二年(857-858)短期任盐铁推官外,其余时间均为人幕僚,足迹遍及桂州(今广西)、梓州(今四川)、徐州等地,终身潦倒,抑郁不得志。四十五岁卒。

后辈诗人崔珏《哭李商隐》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这是对他悲惨一生的恰当的写照。

二、创作成就

在晚唐,李商隐和温庭筠以辞章齐名,号为“温李”;又和杜牧以诗歌齐名,号为“小李杜”。但在诗歌创作上,李商隐的成就超过杜牧,堪称晚唐诗坛“巨擘”(冯浩语)。李商隐的诗,现存六百多首,有《李义山诗集》三卷,注本以清代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较为详备。

他的这些诗,除了部分应酬之作外,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

(一)政治诗(116首)

1.反对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是唐代中叶以后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对此,李商隐十分关注,写了不少反对藩镇割据的诗篇。如《隋师东》通过一次平叛战争的记述,指出问题的症结在于朝政腐败、贤人失位,认识是比较深刻的。《韩碑》是一首长篇七古,作者除了赞颂韩碑外(韩碑,指韩愈写的《平淮西碑》),还另有政治寄托。七律《井络》、《筹笔驿》,则是借历史上割据必归灭亡的史实,警告藩镇收敛野心。

2.反对宦官专权乱政

这些诗,大都写于大和末年震动朝野的“甘露之变”以后。

文宗即位后,想做一番事业,重用宰相宋申锡。宋申锡资望较浅,力单势孤,后被宦官排斥,诬告谋反,贬开州。文宗又信用李训、郑注,其实这两个人都是投机家,以为诛宦官,合帝意,有利可图,急于成事。于是在大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日,李、郑两人预先在左金吾大厅埋伏武士,并上朝奏称厅后石榴树上夜降甘露,以诱使宦官仇士良等前往观看,乘机杀掉,计划相当周密。可仇士良这家伙很神,他去的时候,正好一阵风过,掀开帷幕一角,发现有伏兵,便立即逃回殿上,抢先动手,劫走文宗,并派出禁军大肆捕杀朝官,李训、郑注连同未曾与谋的宰相王涯都被杀了,造成了“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浩劫,史称“甘露之变”。从此,宦官权势更大,文宗被软禁,自称受制于家奴,连周赧王和汉献帝两个亡国之君都不如。

针对这一重大事件,李商隐作有《有感》(五言排律)、《重有感》(七律)等诗,直斥这些幽禁文宗、屠杀士民的宦官为“凶徒”,并痛加抨击,表现了不寻常的才识胆略。

3.寓政治讽刺于咏史怀古,即咏史诗

这些诗,大都把矛头指向皇帝。皇帝有一些通病,如好色,不喜听政,昏庸无能,喜游猎,好神仙,求长生。李商隐的政治诗,有不少是通过咏史的形式来讽刺皇帝求仙和荒淫误国。《瑶池》是讽刺唐武宗的,《富平少侯》是讽刺唐敬宗的。其他如《北齐》、《南朝》、《马嵬》等篇,也都是指斥时事的,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最高统治者。

可见,李商隐的咏史诗,并不是为咏史而咏史,而是借古讽今,借史实影射现实的。

4.反映人民疾苦

在这些诗中,值得一提的是《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这首长诗,写诗人从兴元(今陕西汉中)回京途中所见的荒凉景象,真实地反映了晚唐社会民生凋敝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史诗价值,可与杜甫《咏怀》、《北征》媲美。

(二)咏怀诗(约220首)

这类诗抒写个人政治抱负、政治失意,生活穷困潦倒,表现抑郁悲愤,甚至感伤情调。如他的名篇《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这首登临抒怀之作,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当时诗人二十六岁,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因受到朋党势力的排斥而落选,客游泾川,寓居其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诗从安定城楼及城外景色,写到两位怀才不遇的古人,又联想到自己的抱负和志趣。最后,巧用《庄子》中一则寓言,对排挤压制他的人加以痛斥和讽刺。王安石特别称赏“永忆”一联,认为“虽老杜(杜甫)无以过”。另如《宋玉》、《夕阳楼》、《风雨》、《天涯》等篇,都有这方面的内容。这些诗,在客观上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有才华的诗人的共同的不幸遭遇。

(三)爱情诗(无题诗)(116首)

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那些以开头二字为题的诗,实际上也等于无题。这类诗既有艳情,也有寄托,内容比较复杂,因而引起后世研究者的许多猜测议论。

笔者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诗,绝大部分是爱情诗,另外还有一些已标明题目的爱情诗。

李商隐在二十三岁左右与柳枝有恋爱关系,后来柳枝被一个官僚霸占,诗人写有《柳枝五首》,表达了他的懊丧之情。二十一岁和二十五岁之间又与一位姓宋的女道士恋爱,未果,事后念念不忘,因而写了一些与女道士相思、相爱的诗篇,如《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等。

他与王氏婚后,夫妻感情很好,总的来看,在恋爱问题上,李商隐能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不见得轻浮。如《夜雨寄北》写得就很动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诗题一作“夜雨寄内”,是李商隐于大中二年(848)留滞巴蜀(四川)时寄给妻子的一首抒情小诗。当时他的妻子在长安,位于巴蜀之北,故曰“寄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挚的思念之情,语浅情浓,一向脍炙人口。

王氏死后,诗人还写了一些悼亡诗。如《房中曲》:“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识。”写得悲痛欲绝,感情缠绵深沉。

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写得晦涩曲折。可能是由于封建社会中,这种感情不便明言,有的背景也不可考,有的可能有寄托。每首诗所写情事不同,情况不一,不可一概而论。

(四)咏物写景诗(约50首)

这类诗写得细致妥帖,形象鲜明。如《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诗以奇特的想象描绘出一幅秋令月夜降霜图。一二句为实境,三四句进而写幻境。全篇虚实相济,极富生趣。《晚晴》、《乐游原》更是写景抒情的名篇。前一首通过对初夏晚晴明丽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独特的感受,表达了珍重晚晴的人生态度。其中“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二句,尤为人传诵。后一首写夕阳西下时登临古原的感受,寓有家国之忧、身世之感,其内容之丰富,意境之高深,令人叹服!

在艺术成就上,李商隐无体不备,各体都精,最擅长于七律、七绝。

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细密,情辞俱美,格律严整,工于比兴,巧于用典,富有创新。律、绝更为突出。叶燮在《原诗》中认为李商隐的七律“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而无其匹”。

他的政治诗受杜甫影响,开合顿挫,托兴深远。

当然,他的诗也有明显的缺点。有的过于工巧,失之纤丽,用典太多,晦涩难懂。对此,元好问曾有“但恨无人作郑笺”(可惜没有人像汉代郑玄给《诗经》作笺那样给李商隐诗作注)的责难。

诗虽忌直白而贵含蕴,隐晦却绝不是好诗。后来北宋的“西昆诗派”吸收了李商隐诗爱用冷僻典故的短处,对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所以鲁迅先生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鲁迅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最后,附带提一下他在骈文方面的成就。李商隐是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他与温庭筠、段成式三人写的骈文,号“三十六体”(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名)。他的骈、散文今存共三百五十多篇,其中散文二十篇。《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说他的骈文“婉约雅饬,于唐人为别格”,散文则古朴奇特,接近韩愈文风。如《李贺小传》,被人称为“文章中异观”(见清王之绩《铁立文起》),是值得重视的一篇叙事散文。

三、主要参考文献

(一)传记

1.刘煦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95年。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3.张宋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4.岑仲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见张禾田《玉溪生年谱会笺》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5.杨柳:《李商隐评传》,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

6.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中华书局,1980年。

7.董乃斌:《李商隐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二)作品

1.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2.冯浩:《樊南文集详注》,德聚堂本。

3.钱振伦、钱振常:《樊南文集补编笺注》,同治望三益斋本。

4.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三)其他

1.钟铭钧:《李商隐诗传》,中州书画社,1982年。

2.董乃斌:《李商隐的心灵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唐宋文学六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