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1985 | 舞台为你敞开

语录

我想告诉每一个人:坚持奋斗努力吧,不敢保证上苍对你一定公平,起码你已尽过力,对得起自己,也就不枉此生。得与失,反而并不那么重要。

——1988年

张国荣勉励自己也勉励大家

红 馆本名叫香港体育馆,因坐落于香港红磡而得名“红馆”。顾名思义,建造红馆自然是为了给香港增加一座综合性的室内多用途体育场馆。红馆的外形上宽下窄,像一颗钻石矗立在海边。1983年4月,电视台直播了红馆的开幕仪式,成为全城焦点,媒体称其为“世界上最独特的建筑工程之一”。

红馆外观。网图

不过,虽名“体育馆”,真正在这里举办的体育赛事并不多,反而成为了全港大型娱乐活动的举办地,比如歌坛盛事中文金曲颁奖礼、香港小姐竞选活动等都选择此地举办。红馆拥有12500个观众席,在香港场馆中座位数量数一数二;同时,整个场馆内无一根支柱,可以开设四面台的造型,更是独一无二。

从它建成伊始,能在红馆开演唱会就是香港歌手的梦想。不到一个月,“歌神”许冠杰就成为第一个在此举办个人演唱会的歌手。此时张国荣只是刚刚推出《风继续吹》,还没有在歌坛立稳脚跟。

1985年夏天,歌唱事业蒸蒸日上的张国荣终于有了机会,向红馆订下场地与日期,将在夏天举办“夏日百爵演唱会”。这是他第一次举办如此大型的演唱会,并且一连十场,创造了初次在红馆举办演唱会的演出场次记录。

为了这场演唱会,张国荣从年初就开始准备。从未试过在如此众多的观众前演唱,并且要唱十晚,如何保证嗓音清透,如何应对现场状况,如何设计舞台表演,以及造型、选歌、对白等等,都需要认真斟酌。他积极健身、戒烟,以期有最好的状态来备战演唱会。

唱片公司推出了《全赖有你 夏日精选》唱片为演唱会造势,因此《全赖有你》也成为了演唱会的主题曲。陈淑芬又邀请刘培基担任形象设计,原本刘培基只为梅艳芳设计造型,但他同样为这位努力上进的好朋友感到兴奋,一口答应了设计工作。黎小田是音乐总监,他为张国荣精心选歌、细心编排。

在期待与紧张中,8月2日,第一场演唱会终于开场!

第一天的演出,对这位初初登上大型舞台的歌手来说算是有备而来交足功课,两个多小时的表演,没有走音、没有气喘、没有衔接错失,加上张国荣活泼热情的舞姿、日渐成熟的歌艺,令歌迷欣喜若狂。

1985年红馆第一场演唱会

不过,第一天的演出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最大的遗憾可能是,张国荣与观众的互动显得仓惶。在此之前,张国荣所有的舞台经验来自于成名前在各夜总会里唱歌,这是很好的磨练机会,有现场伴奏,亦能学习如何搞气氛,学习如何应对台下观众即时反馈。但夜总会和红馆这样大型的舞台毕竟不同,面对空旷的场所和一万多名热情观众,如何控制演唱会的气氛和节奏,对歌手是十分考验的。

每晚演出中都安排了张国荣与歌迷的握手互动,这个年轻的歌手从来没有遇过如此群情汹涌的热情歌迷,对歌迷疯狂的力度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歌迷的疯狂是可以挤碎电影院12mm厚的玻璃门的——一拉一拽间令他差点跌倒,还忍不住叫出声:“啊呀,好痛!”记者不客气地写:怎么也没见别人喊痛?

疯狂的歌迷

庆幸张国荣向来不服输不气馁。演唱会期间,他每天早早来到场馆彩排,和乐队一起磨合,试音响、开声音、练走位,积极迎战晚上的演出。每晚演唱会结束之后,不忙着庆功,而是召集所有台前幕后工作人员一起宵夜、开会,大家互相指出不足的地方,立刻改正,这样第二晚就会有进步。

这些努力没有白费。看过第一场、又去看最后第十场的歌迷和传媒,各个都说无论台风、歌艺,相差十万八千里。最后一场,他在台上演唱、说话、调侃好友、与歌迷互动,都显得轻松自在应付自如。

张国荣不断成长着,不断进步着。红馆的舞台自此为他敞开,人生的舞台也更上了一个台阶。在此之后,他几乎每年都在红馆举办个人演唱会,12场,23场,直至33场告别歌坛,为自己的歌唱事业画上一个饱满的逗号。

1986年底红馆跨年演唱会

而从1988年第三次大型演唱会开始,他本人就参与到整体筹备之中。“88百事巨星张国荣演唱会”的所有服装几乎都是张国荣本人采购,宫廷服、古装、西装、背心……令人眼花缭乱。同时他对曲目编排、舞台设计也有颇多创意,大将风范已经显现。

1989年底,他告别歌坛,摒弃了上一次花哨炫目的编排与设计,“告别演唱会”的服装和舞台均以简洁为主。黑色、紫色、白色西装,点缀一些装饰物,仅此而已,已勾出浓浓的成熟与眷恋,令人沉迷。他还亲自设计了一座水晶话筒架。演出结束,话筒架从舞台中央缓缓升起,他徐步向前,将手中的麦克风插入底座中,然后慢慢松开双手,双目盈泪,却头也不回地大步离开了舞台。

告别歌坛演唱会“封麦仪式”

时隔七年之后,张国荣再一次站在了舞台之上。“跨越97演唱会”筹备阶段,张国荣正被王家卫困在阿根廷拍《春光乍泄》,原本说好短期内就能拍完,结果一拖再拖,已经远远超过了预定时间。电影拍摄期间,他不得不数次搭乘36个小时的长途飞机来回奔波,最后干脆离开剧组回港准备演唱会。

由于准备时间不充分,张国荣请自己十分信赖的设计师张叔平代为采购演唱会服装,但是毕竟自己没有亲自过目,个别服装并不为他满意。无奈演唱会开始在即,想重新定做一批已经来不及,只能先暂时用着。这场演唱会开场,舞台中央的金属罩缓缓绽放,张国荣渐露真容。伴随激昂鼓点,气势恢宏令人心潮澎湃,但纯白长绒披风显得柔和,削弱了整个气场。张国荣自嘲:“张叔平想把我扮成一只绵羊!”

“扮成一只绵羊”出场的跨越97演唱会24场演唱会过半,又忽然掀起波澜——张国荣全新换装!没错,即使演唱会已经将要结束,追求完美的张国荣仍然不惜成本执意更换设计。我们现在在影碟中看到的就是换装后的成果,开场那件黑色长褛,点缀红色长绒,配合他手中的面具,妖邪鬼魅、又极具诱惑,风再起时,舞台王者以更高傲的姿态重新将我们征服!

至于2000年的“热•情”演唱会就更不用多说了,这位艺术总监连一束光都要过问,他对于舞台艺术的执着追求为我们带来一次比一次更完美的视听盛宴。

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同时在歌坛与影坛绽放光华的艺人,张国荣总是不忘在演唱会中增加电影环节。

这其中最有趣的当属1988“百事巨星张国荣演唱会”。这一年,他已经是歌坛的超级巨星,在影坛也凭借《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胭脂扣》等片备受认可,是票房灵丹,是影帝提名的常客。这一年他意气风发,整个人都迸发出充沛的活力。

演唱会上,但见他穿起古装、背起宁采臣的大背篓,唱一曲充满感慨又奋发向上的《倩女幽魂》,接着脱下背篓,竟然跳起中国舞步,改编活泼俏皮的《访英台》。不一会儿,又将倚红楼的大烟床扛上了舞台,身着长衫,慵懒地歌一曲地水南音《客途秋恨》。这个纵横流行乐坛的歌手,唱起地方戏曲又总是千回百转,他在《客途秋恨》中融入了自己的唱腔,醇厚、低徊,听惯沧桑凄厉的原唱,观众们只觉得清风贯耳,都忍不住喝声采!

这一桥段移师澳门仍然广受好评

跨越97演唱会时,他已经是世界级影坛巨星,他将表演与舞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时候,已经不再需要什么服装什么道具,只要他一人站在舞台中央,就是一只一直飞啊飞的无脚鸟,就是那人戏合一的程蝶衣。演唱会在日本举办时,他手持金色纸扇,身段婀娜,舞一段“贵妃醉酒”,令全场如痴如醉,真如程蝶衣所说:把京剧传到日本国去了!

97演唱会日本场独有的“舞扇”

“热•情”演唱会上,他亲自剪辑了多段自己喜欢的电影镜头在演唱会现场播放。从《霸王别姬》到《红色恋人》,从《英雄本色》到《夜半歌声》,歌迷们在欣赏演唱会的同时,也能回忆其荧幕上的风华绝代。“夜,天花板有这段戏”,舞台上人戏合一,他本人就是一出戏。

同为顶尖歌手和演员,在二者表演上其实不可能完全割裂,张国荣本人也多次承认,对音乐节奏的把控,为他在电影中控制动作、台词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善于表演,也对他演绎歌曲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总是用画画的感觉来唱歌。任何一幅画,都能够描绘故事。任何一首歌,也都能够叙述故事。不管嗓音条件如何,我通过歌声所表达的情感,是他人无法模仿的。在这里,演员经历帮了我不少忙。”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歌手都说,张国荣的歌曲很难唱。在一次选秀节目上,选手演唱了张国荣名作《追》,评委之一苏永康一针见血地指出:“张国荣在演唱这首歌时,你仿佛感觉他在对你倾诉,在你耳边喃喃私语,而不仅仅是唱好旋律而已。”

张国荣常自谦嗓音条件不好,然而在80年代巅峰时期,他的嗓音醇如酒漫如烟,性感时可挑逗,哀伤时能恸情,柔情时又浪漫情深。退出歌坛前,他执意发行了一张致敬专辑,全部翻唱自香港顶尖歌手的顶尖作品,却完美地展现出自己的长处,令挑剔的乐坛前辈黄霑忍不住夸:这张专辑我可以听一个月!

《Salute》

特别奇妙的是,他的嗓音音色经历过多个不同阶段;而作为一位歌手,竟然能在每个阶段都找到最契合的表演形式。

初出道时,张国荣声音稍显稚嫩尖细,随着黎小田指点,他逐渐发掘出浑厚的中低音区,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在不摒弃高音优势的前提下,这令他的音域极其宽广,在香港歌手中独树一帜。张国荣的优点在于他的歌声是不断进步的,80年代他的唱片销量一张优过一张,正是因为他的歌艺在不断提升,对音乐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待到89年,几乎已经无可挑剔,他是真正在歌声最完美的时候退出歌坛。

95年张国荣复出时,仍然期待这把声音的歌迷惊呆了,原本为人沉醉的浑厚歌声竟然透出洞达人生的淡淡沧桑。不是不好听,而是更加动情。张国荣抛弃了80年代熟习的歌唱技巧,完全将感情融入到歌声中,似乎更能直指人心。

90年代,张国荣期望用音乐来描绘个人感悟、来触碰社会文化,他此时的声音,是音乐的媒介。如果说“跨越97”演唱会只是小试牛刀,待到“热•情”演唱会时,他已经完全将个人魅力与歌声、与表演融为一体,无论是挥汗热舞,无论是情深演绎,“我一直在用心唱每一首歌,让大家一听就知道是张国荣的歌。我的理想是通过唱歌为大家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唱歌”与“视觉”的联系,则必须通过舞台。80年代,张国荣与他的团队为每一首歌都精心编排舞步,他认为舞台上的每一步每一个节拍都必须是事先排演好的,这样才最好看。到了90年代,歌艺演技都日臻完美,张国荣的舞台表演又上了新的台阶。他成竹在胸,不再与伴舞搭配,只在舞台上闲庭信步,肆意挥洒,就足够令观众痴狂。

复出后的演出他便不再与伴舞同步他与梅艳芳最后一次在舞台上合作,两人事先没有经过任何排练,却带出最完美的表演。两人都说这是“默契”,但这份默契,是必须经过20年的舞台磨练,20年的积累与突破才能实现的。

心比舞台更大,才能控制住整个舞台。

张国荣的成功,还建立在他的专注与专业上。进录音室之前,他已经将歌练得极好,是有名的“One Take”歌手,一遍即过。

黎小田、黄霑、许愿,无论任何时期,与他合作过的音乐人都赞不绝口。录制《追》,他连唱三遍,三遍都各有味道,许愿左挑右选,用了最后一遍放到专辑中。唱黄霑写的《奔向未来的日子》,令他拍案叫绝,第一遍已经好听,第二遍就想收货,再唱第三遍——完美,无懈可击!曲中那含蓄的沧桑叫人几欲落泪。

“和他合作,你会永远放心,因为他永远会交足、交准,一首本来很普通的歌,有哥哥为我们唱,这首歌忽然间就会变得很特别、很特别。”黄霑如此赞誉。

他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他从来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太乖的、循规蹈矩的人是很难走红的,一定要有点出格,有点“坏”,才能出类拔萃。艺术之中有所谓“神来之笔”之说,张国荣的演出多有“神来之笔”。

他演唱《风继续吹》并不完全按节拍,常常稍稍快一些,但又不到“抢拍”的地步,最能表现出曲中的淡淡焦虑,这个节奏却是他人模仿不来的。“跨越97演唱会”上,压轴歌曲《追》如泣如诉扣人心弦,仿佛一句快过一句,但直到最后一个音,他仍是稳稳落在旋律节拍内,只将听众一颗心紧紧栓在他的音乐中。

填词人郑国江赞叹张国荣一生都在“走钢索”,这么悬,却走得这么精彩,令观众为他沉醉为他着迷。

张国荣的演出,无论是哪个阶段,他在舞台上或歌或舞,或动或静,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已成为难以模仿的绝代经典。

注:张国荣举办的个人演唱会

请查阅附录:《张国荣个人演唱会不完全年表》本篇提到和使用的部分资料✔ 《不死传奇》电视节目,2008年,香港电台。

✔ 《张国荣与观众竞跑 “嘘”声下逃入地窖》,林冰,《明报》新闻,1985年。

✔ 《星空下的倾情》电视访谈节目,1997年1月,林建明主持,香港亚洲电视台。

✔ 《改变斯人独憔悴命运 张国荣趁最红时退休》,黄霑,1993年。

✔ 《张国荣 美丽的现实主义者的挑战》,《魅力无限亚洲明星专访》超级巨星张国荣篇,日本主妇之友社2000年4月出版,翻译:

《这么远那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