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一章 1983 | 有空气,就有风,风会继续吹

语录

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了,是你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应付到的事情就去做。——不要讲是应付,是要你自己enjoy,真是要去享受。尽量啦,随心。其实我做人的心态就是随心。

——2000年

张国荣描绘自己的做人心态

《风继续吹》这首歌,改编自日本山口百惠的告别歌坛之作《Last Song For You》。

改编这首歌,是因为陈淑芬和张国荣都非常喜欢山口百惠。张国荣视山口百惠为偶像,多年后还在贺岁片《金玉满堂》中调侃了一把偶像。山口百惠漂亮有才气,早在1980年年仅21岁、事业正当红时,为了爱情毅然急流勇退,这一决定令人震惊、也令人感动,这么多年来始终为人所牵挂。陈淑芬与日本相关公司签订了改编合约,希望借这首歌给张国荣带来好运,创出山口百惠的成绩。

山口百惠的告别曲,成为张国荣的成名作。

1983年,华星唱片公司为张国荣推出了第一张专辑。作为华星签约的第一位歌星,作为陈淑芬非常看好的年轻歌手,这张专辑由当时香港极有分量的词曲创作人齐心打造,顾嘉辉、黎小田、黄霑、郑国江、林敏怡等作品均出现其中,黑胶唱片设计亦使用了罕有的“双封套”,属于绝对的大制作。唱片收录了一部分张国荣之前为电影、电视剧演唱的作品,亦有不少新作,比如《风继续吹》。

《风继续吹》正反双封套黑胶唱片装帧,网图《风继续吹》是唱片名称,亦是唱片主打歌,淡淡哀愁,情深缱绻,张国荣与陈淑芬都寄予厚望。但或许是期望太高,或许是这个小伙子的歌艺和形象还没有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歌曲推出后的效果却比预计要差,在当季的劲歌金曲季选上并没有获得认可。幸而这真是一首耐听的好歌,大家听着听着,竟然觉得越听越好听,令这张唱片销量逐步攀升,电台播放率亦越来越高。最终获得1983年度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香港)颁发的“金唱片”奖,表彰其销量。这个奖是全港唯一依据经过核实的销售量而颁发的奖项,根据销量评奖,可以说含金量非常高。

由于唱片市场持续不景气,IFPI统计标准于2006年将香港本地金、白金唱片销量下调为1.5万、3万张以上。而在70至90年代,香港金、白金唱片销量标准则一直是3万和5万张以上。

《风继续吹》获得“金唱片”奖,也意即1983年该唱片销量超过3万张。比起后来张国荣的唱片销量动辄白金、双白金、甚至八白金,直至创下全年销量冠军相比,这区区3万张实在不值一提。但是他的纪念意义确实不容小觑。1995年张国荣开自己的咖啡店,店内没有任何关于他个人成就的物品、摆设、照片,唯有悬挂了这张“金唱片奖”,可见他本人对于这个奖的看重。事实上,这也是他获得的唯一一个“金唱片”奖,因为其后他的唱片销量一路高歌猛进,再也没能拿这个奖。

金唱片没图……白金唱片凑个数

唱片成绩不错,观众反响也不错,唱片公司满以为可以凭《风继续吹》成为当年度的“十大劲歌金曲”之一,但是却没有。这首歌堪堪排在第11位。

有没有获奖,其实早在颁奖前一个星期就知道了,因为要安排获奖歌手表演、要提前彩排。劲歌金曲颁奖礼给张国荣发来邀请函,张国荣觉得这是歌坛盛事,自己作为一个歌手应该鼎力支持,于是盛装前往。谁知到了现场才知道,原来艺人们大都势利,没有获奖的几乎一个也没有出现!张国荣坐在台下,看到前排的歌手一个又一个鱼贯上台领奖,又看到获得一首“金曲”的罗文抱怨自己应该是两首、甚至不愿前往领奖,他的内心感受自是不必言说。

颁奖礼结束,按照一早定下的行程去看罗文演出,灯光暗了音乐响起,张国荣禁不住落下泪来。坐在一旁的陈淑芬、黄霑、林燕妮等人慌张,想要安慰他却又不知如何启口,大家都知道他的天赋、都目睹他的努力、都亲证他的执着与倔强,都对他极有信心,但是事实就是他的运气仍未来到。

这件事,被在场的许多人都记录在各自的文章中、回忆里,可见当时的情境多么令人感怀。张国荣向来倔强,有顽强的生命力,亦有十足的“体育精神”,却偏偏被命运百般捉弄。

幸而这是最后一次。第二年,他终于凭借《Monica》扬眉吐气,命运把从前欠他的一切都加倍的奉上。

但他由始至终都将《风继续吹》牵挂心头。84年度的“劲歌金曲颁奖礼”上,在花团锦簇的舞台上唱完《Monica》,退下所有伴舞,他孓然一人,再一次唱响《风继续吹》,更将一部分歌词改回山口百惠的版本: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 Thank you for your tenderness Thank you for your smile Thank you for your love Thank you for your everything 内心里满满的感慨,以一连串的感谢表达出来。

风一直在吹。

很快他又有了两首代表作《不羁的风》和《暴风一族》。

《不羁的风》的歌词,是讲述一位不羁浪子终于找到真爱,希望停下流浪的脚步停留在爱人身边。这段歌词的含义从来没有被人提起过,因为唯有“不羁”才是对张国荣最好的解释。人人都希望他不要停下,只有张国荣才是叛逆不羁偶像,可以唱别人无法唱的歌,跳别人不能跳的舞,可以让歌迷将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投射到偶像的身上。

张国荣是也“暴风一族”的代表者,“两眼冷冷似剃刀的刀锋,要踢穿玻璃樽与规则的空洞。”他不需要声嘶力竭,所有规则都在他面前粉身碎骨。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因其宽广的音域和完美的低音效果,还成为音像器材店的宠儿,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流行歌曲领域的试音歌。

至此,张国荣完成了“风”这一属性的标注,“风”成为他的名牌。

再没有比张国荣更适合代言“风”的明星了。他是暖暖微风,也是冷冷疾风,他像风一样不可捉摸,像风一样飘忽不定。

这本书,试图以27个侧面来描绘一个真实的张国荣。但是张国荣真的能够被描绘吗?如此多充满矛盾的特性集中在他的身上,令他散发出谜一样的气质。

相对于一直被比较的陈百强和谭咏麟,他是“邪”的代表。80年代初,好孩子是不会喜欢张国荣的,只有坏孩子才成日模仿张国荣的前卫装束、叛逆作风;80年代中期,好孩子也是不该喜欢张国荣的,他的舞台演出和个人魅力太过千变万化,不守规矩,太过动感热辣、突破传统。可是生活里,张国荣本人却是尊重长辈、照顾朋友、爱护孩子,是比任何人都传统的人。

他执着、坚强,甚至到了倔强的地步,他有顽强不放弃的生命力,他把挫折与失败只看作是人生的历练,他或是举轻若重,用成就去击碎失败,或是直率反击,将矛头直指伤害他的一方。但同时,他又敏感脆弱,他的一生里,不断重复地叙述着不幸的童年,叙述着在娱乐圈受到的艰难与伤害,期望得到安抚和宠爱。

他用心做事,他是香港演艺界少有的从始至终都在执着地追求事业突破和完美的人,因为有他的存在,香港的电影、舞台和歌曲有了更多更丰富的可能性。但是有时候他又随心所欲,他不求所得,只是享受着能量的绽放,跟随感觉随遇而安。

他是纯粹的艺术家,永葆赤子之心,只在演艺事业中寻求人生的最高价值。但他却又时刻清醒着冷静着,在不同的阶段他都准确制定自己的目标,他看清世事变化,并用自己的能力去适应甚至引领着时代变迁,他做的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

他优雅、贵气,他是香港少有的翩翩佳公子,举手投足都充满魅力,有他出场的任何场合,都是镁光灯的焦点所在。但同时,他又淘气可爱,他喜欢说笑,也善于撒娇,令人毫无招架能力;他有“艺术家脾气”,任性起来亲人朋友都拿他没办法。

他在舞台上或狂野,或深情,或孟浪,或哀愁,每一种形式由他表现出来都淋漓尽致,仿佛他就是为每一种形态而生。没有办法对他的舞台形象和歌曲形式划分类型,正是因为他尝试过太多的类型且每一种都如此出色令人沉醉。

在电影里,他可以阴柔、可以高贵、可以率真、可以邪恶,他表演地如此自然,以至于完全不同类型的角色由他演绎之后,都被人误以为是他的“本色”流露,以至于当导演想要尝试突破性角色时第一个想到的总是张国荣。

他是这样特别,这样复杂。

张国荣的复杂性是他作为一个艺人珍贵的地方。在娱乐圈、在偶像世界里,不知为何大家都在追求“简单”,最好一个人就是一个形象,最好每一个偶像都可以直接用一句话、甚至一个词——用现在的话说即“人设”——来代表。经纪公司是这样要求艺人的,艺人竟也是这样实践的,他们或许害怕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之后,令本已接受自己的观众感到惘然不识而后离去。

张国荣的“复杂”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他只不过做他自己,做“真”的张国荣。他将自己的许多面,毫无保留的展示给世人,这种“真实”令他充满了独特的个人魅力,这种“真实”也令他不能被观众读懂,反而永远地保持了谜一样的神秘色彩。

在香港歌坛,不是只有张国荣唱过“风”。谭咏麟有《捕风的汉子》,钟镇涛有《让一切随风》,甚至梅艳芳是因徐小凤的《风的季节》一唱成名。

但是只有张国荣才是“风”的代言人,才敢做“风”的代言人。他千变万化千娇百美,没有人能规范他的形象,他亦从不受限,他东奔西闯,为自己开拓出无限可能。

告别歌坛时,他为自己创作的告别之曲叫《风再起时》。演唱会上每一晚,他都在歌声中落泪道别,在掌声中在泣诉谢意。

7年后,他又在同样的歌声中回到了舞台。风再起时,他是更出色的舞台王者。

不要去试图为张国荣下一个定论吧,我们所知道的张国荣,只不过是我们听见的、我们看见的、我们认识的、我们以为的、我们幻想的……都不是完整的、“真”的张国荣。

张国荣最后一张唱片出版的时候,他已经不在。这张唱片被叫作《一切随风》,相信并不是他的授意,只不过是唱片公司的策划。但是“一切随风”确实为他“风”的属性画上了较为完满的句号。在香港、或者甚至说在整个华人演艺圈里,可能很难再出现另一位能代言“风”的明星了。这不守规矩的风一般的男子已离我们而去。

《一切随风》唱片封面

庆幸的是,他是风,从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

他的歌曲、他的电影、他的演唱会,到今天都仍然动听仍然经典仍然前卫;他的音容笑貌,至今仍在各种节目、活动、奖项中不期而遇。

风从不会离开。

因为有空气,就有风,风会继续吹。

注:张国荣发行的所有唱片

请参阅:《张国荣唱片年表》

本篇提到和使用的部分资料

✔ 《娱乐圈见证录》,陈淑芬,2001年《明报周刊》连载。

✔ 《改变斯人独憔悴命运 张国荣趁最红时退休》,黄霑,《东周刊》黄霑专栏,1993年。

✔ 《The Idea of Leslie 想象张国荣》,2007年3月31日第八次“张国荣艺术研讨会”上,香港文化评论人林沛理的发言。

✔ 林夕写给张国荣的悼词,2003年。

《这么远那么近》